辛亚梅
·辅导技术·
书籍名称:《心灵的演出——心理剧方法的实际应用》
作者:【美国】Adam Blatner
译者:胡嘉琪等
出版社: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07年9月
内容概述:本书由Adam Blatner医生在收集了大量心理剧领域的著作的基础上,整合了自己对心理剧的理解编写而成,是一本介绍心理剧方法实际应用的导览性书籍。无论是对于心理剧学习的新手,还是对于正在从事相关实务工作的人而言,本书都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心理剧方法由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于1921 年创立。带领者首先通过音乐、绘画、游戏等活动帮助参与者进行热身,激发其自发性和创造力,进而以戏剧的形式,参与者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或重新体验自己的思想、情绪及人际关系,在逐渐呈现内心世界的过程中宣泄情绪、缓解压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剧在20 世纪80 年代引入我国,逐渐被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出于对心理剧方法的好奇和兴趣,笔者开始搜罗相关书籍,于是找到了这本《心灵的演出——心理剧方法的实际应用》。
书中美国精神科医生Adam Blatner 对心理剧的演出过程和行动技术进行了具体而微的介绍。心理剧的演出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暖身、演出和分享结束。暖身阶段催化主角(即来访者)的创造性潜能,使其具有充分的自发性;演出阶段帮助主角在导演的引导、辅角的协助和观众的支持下探索自己的问题;分享结束阶段促进主角进行整合,强化应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主要的三种技术是:替身技术、多重自我技术、角色互换技术。替身技术用来帮助主角澄清和表达更深层的情绪和想法;多重自我技术帮助主角从不同角度客观审视自我;角色交换技术使主角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同时经验他人的世界。笔者读后最大的感受是,对于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心理剧初学者来说,这真的是一本快速明了心理剧的整体框架、学习心理剧实施步骤和方法技术的最恰当的入门手册。此外,作者的一些观点和论述,特别是对于心理剧应用于心理助人工作的指导和谨慎的态度都深深触及笔者的内心,让笔者与心理剧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便有了不一样的心动。虽然心理剧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不是一个独立的思想学派,但其“行动”治疗的取向以及与之相应的支撑治疗体系的技术方法,确实对心理实务工作有很多助益和启发。
在个体心理辅导中,当面对一个因无法换位思考而陷入人际交往问题的来访者时,利用心理剧“行动取向”的角色交换技术,让他不断在互动双方的位置上进行对话,进而产生体验和思考,比单纯通过话语强调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和传授技巧更能帮助他学会换位思考。这是因为通过互动对话的行动,来访者能够在外化的情境中实际地进行操作,从而发现双方之前未曾觉察的内在想法、情绪和需求,进而对自我和他人产生更深入的理解,达到真正的换位思考。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中,我们也一直强调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体验中获得感悟,因为通过亲身行动、体验生成的感悟和获得的学习更具有自发性和个体性,从而更容易被学生内化,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细细考究会发现,很多心理治疗流派的方法、技术都有心理剧的影子,如行为治疗中对来访者建立新的、建设性行为的训练,家庭治疗中的家庭雕塑,完型治疗中的空椅子技术等,都可以在心理剧方法中找到原型。难怪人本心理学大师Maslow 说:“我要提及Moreno 的一个功劳,很多技术……都是Moreno原创的……”
然而针对心理剧强大的“技术体系”,作者却在书中告诫我们:心理剧的技巧可以是非常有力量的,但仅仅有技术是不够的,心理工作者更需要学习了解及处理来访者生命中的心理层面。Adam Blatner 用一个比喻表明了心理剧在心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心理剧对心理工作的助益就好像电动工具对木匠的帮助,木匠必须要有相当程度的手工艺能力才能使用这些工具,但这些工具能使工作变得更轻松,工作范围变得更宽广。”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心理助人工作中,心理剧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心理工作者更好地工作,但是,要有效地使用这个工具,需要心理工作者掌握相当程度的心理咨询基本理论,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在初步尝试将心理剧方法应用于学校个体辅导和心理健康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使用心理剧技术不仅需要来访者诉说他们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让来访者以行动的方式“演出”他们的“故事”。因此,“在心理剧里,自发是一种最希望有的状态”,只有来访者具有强烈的自发性,愿意调动身体进行行动时,心理剧技术才有用武之地。然而事实是,由于我们所处文化的限制,让来访者自发地以行动的方式自我表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时如果生硬地使用技术,往往就会遭受失败。如,一个经常与母亲发生争吵的来访者,笔者试图让她通过心理剧的角色交换技术与母亲对话,来访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来访者表示不想和母亲交谈,并且觉得在辅导室中进行这种“模拟”非常奇怪。在使用多重自我技术时笔者也碰到过类似的问题,笔者带着疑问重新翻看此书,找到了Blatner医生给出的答案:没有一个有效的暖身,很多的角色扮演或戏剧化的演出都会失败。一个好的暖身应该帮助来访者建立信任和安全的心理氛围,催化来访者的情绪,从而使其产生强烈的表达内在感受和想法、进一步探索内心的欲望和行动。而帮助来访者充分暖身从而助长其自发性,需要辅导者具备的专业辅导能力,就是共情理解的能力和建立关系的能力。当来访者感到信任、安全,并且“看见”“接纳”自己的情绪时,他就能够安心地进入情绪情境,在辅导者的技术引导下自发地表达和行动。对于之前的个案,更恰当的做法是在使用角色交换技术前,辅导者要先运用专业的共情能力深入来访者内心,感受她在与母亲关系中的感受,再使用替身技术将这份理解传达给来访者:“我真的好委屈、好无力啊,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我做错了什么?”从而让来访者感到情绪被催化、理解和接纳,产生面对和释放心中未曾表达的感受及想法的强烈欲望,接着再使用角色交换技术就会顺利得多。从这个例子也不难看出,除了良好的共情能力外,有效地使用心理剧技术还需要辅导者准确把握何时使用何种技术、为何使用、如何使用等问题,这无一不要求辅导者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否则不仅不能帮助来访者觉察自我内心、推进个体辅导的进程,还会让来访者感到迷茫,产生排斥和退缩,使辅导陷入混乱。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框架也与心理剧的步骤相似,因此,一些观点同样具有启发作用。如,心理健康教师总是精心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希望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感悟和成长。然而,不少心理健康教师都会发现,学生并不是那么积极地参与这些精心设计的活动。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活动主题和设计不符合学生需要,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学生暖身不够。每一节辅导课我们几乎都要设计暖身环节,其意义就在于激发学生,激发他们的自发探索和行动的积极性。一个好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暖身活动应该贴合课程主题,富有趣味性,为参与学生建立安全、信任的环境,符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如果心理健康教师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学素养,是无法设计这样的暖身活动的。这也再次应和了Blatner 所说的,无论技术本身多么有力量,我们首先要具备使用技术的能力和把握相应原则的能力。
总而言之,心理剧将身体层面的操作和谈话治疗相结合,以“演出”的方式将我们的心灵外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接触身体和心灵的大门,行动化的治疗取向和丰富、实用的方法技术使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如何被其魅力所折服,都需谨记Blatner 医生的提醒,相对于单纯地使用技术,更应该专注于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真正深入到工作对象的内心层面,谨慎地把握心理剧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原则,避免掉入方法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