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的上海滑稽

2020-11-06 05:27
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滑稽戏灵光上海

钱 程

展览现场

上海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传统的城市,上海文化具有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双重特色,我们要以世界文化的包容性来发展上海自身的特色文化,以特色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文化的相互融合。

我们讲到喜剧,就会想到法兰西;讲到歌剧,就会想到意大利。在大量流动人口定居上海的今天,上海已成为全国的上海,所以上海文化又必然融入其他地域文化(如各地方戏曲)。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当今,我们非但不能破坏本土文化的生存环境,而且要尽可能凸显本土文化的特色与风采。真正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展示的都是自己城市独特的历史,表现自己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和城市文脉,保持市民对于城市文化的认同。当上海人在上海、在外地、在国外,共同表现出热爱自己故乡,热爱上海独特的语言、习俗和城市历史的时候,这种归属感能起到维系社区、稳定社会和热爱祖国的作用。那么,上海最具地域文化符号的艺术是什么呢,我觉得上海滑稽与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是最匹配的。

“上海滑稽”是上海的滑稽戏和独脚戏的总称。滑稽戏是我国特有的、独具民族色彩的一个剧种,属戏曲范畴。独脚戏是我国很特殊的一个曲艺品种,属曲艺范畴。观众把滑稽看成是“让人开心的艺术”,行家则把滑稽称作“百花园中的奇葩异花”!

滑稽戏发源于上海,形成于清末民初,由清朝末年出现的演出载体“新剧”融合传统戏曲演变发展而成,流行于上海市和江、浙一带。1907年,话剧、方言话剧(通俗话剧)、滑稽戏从“新剧”中脱胎,形成了三个独立的剧种。专演滑稽戏的班社有“笑社”“星期团”“精神团”“五福团”等近十个,著名演员有王无能、刘春山、江笑笑,以及董别声、易方朔、张冶儿、朱翔飞等。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有笑笑、华亭、天宝、三飞、亚开等专演滑稽戏的团体,演出了反映平民生活的《荒乎其唐》《火烧豆腐店》《小山东到上海》《一碗饭》等剧目。

1949年后,滑稽戏获得进一步发展,成为上海主要剧种之一。滑稽戏海派特征明显,擅演喜剧和闹剧,以制造笑料为特色,运用情节滑稽,各地方言,并包容“九腔十八调”的唱腔等艺术手段,表演夸张不离其宗,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滑稽戏演员大多还兼演曲艺样式的独脚戏。

独脚戏表演样式在清末民初就已存在,当时叫“滑稽穿插”,“新剧”(文明戏)在正式开演之前大多加演“笑剧”(滑稽短剧),这些表演形式和社会上兜售梨膏糖的曲艺样式“小热昏”以及苏滩,对独脚戏的催生起着重要作用。

最早尝试独脚戏演出样式的是文明戏演员王无能,他先尝试以一个人为主,说笑话、唱小调、学市声和讲方言的表演形式唱堂会受到追捧。代表作有《哭妙根笃爷》和保留至今的三“各”——《各地堂倌》《各种小贩叫卖》《各种方言》以及《英文翻译》《方言“空城计”》等。1927年5月,王无能在上海《申报》上正式打出“独脚戏”的旗号,意为“独自一个人扮演脚色的戏”。

1928年前后,“老牌滑稽”王无能、“社会滑稽”江笑笑、鲍乐乐与“潮流滑稽”刘春山被齐称为“滑稽三大家”。独脚戏在沪上迅速走红业内纷纷仿效,当时比较有影响的艺人还有陆希希、陆奇奇、赵希希、丁怪怪、程笑亭、朱翔飞、韩兰根、笑嘻嘻、范哈哈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又很快涌现了一批新人,著名者有袁一灵、姚慕双、周柏春、杨笑峰、程笑飞、筱咪咪等,1947年初,杨华生、张樵侬回到上海,也投入了上海滑稽队伍。

独脚戏从初创到逐步发展,形成了说、学、演、唱四种流派。“说学演唱”实际上是各个表演个体在艺术技巧和特色上的一种追求。所谓“说”,即讲述,由演员讲述笑话故事;“学”,是模仿,由演员模仿各种人物的声形、各种方言、各地戏曲,乃至世间万物之杂声;“演”,是演员在简略地叙述、交代背景后,起角色表演滑稽故事;“唱”,是学唱九腔十八调、南腔北调、说唱喜剧情节或劝世内容。创作者都以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呈现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的滑稽作品,所演的凡人小事大多贴近生活,迅速传递时事新闻。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市面萧条,独脚戏演员失去赖以生存的主要演出阵地。这时,江笑笑在1942年4月几乎网罗了当时所有有成就的滑稽演员,发起成立了“笑笑剧团”,演出滑稽戏《荒乎其唐》。1945年抗战胜利,市面复兴,一批滑稽艺人大多在演出滑稽戏的同时兼演独脚戏,成了“两栖演员”。这也是当下滑稽演员能加入两个专业行业协会“上海戏剧家协会”和“上海曲艺家协会”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时,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的滑稽剧团和班社有近30 个。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改人、改戏、改制”、举办多期戏曲研究班、改私有制为集体所有制,使上海的滑稽剧团在建制和机制上渐趋稳定,滑稽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 世纪五十年代末、60年代初,经过多次新的组合,上海留有四个阵容坚强并风格各异的滑稽剧团:由朱翔飞、姚慕双、周柏春、袁一灵领衔并囊括“双字辈”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上海滑稽剧团前身),由杨华生、张樵侬、笑嘻嘻、沈一乐领衔的大公滑稽剧团,由文彬彬、范哈哈、俞祥明、刘侠声领衔的大众滑稽剧团,由田丽丽、杨柳村、张醉地领衔的海燕滑稽剧团。

市井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直是滑稽戏关注的对象和表现的主体,滑稽戏积累了《三毛学生意》《满园春色》《笑着向昨天告别》《七十二家房客》《糊涂爷娘》《王先生到上海》等一批具有上海风情、充满市民气息、受到群众欢迎并有较大影响的滑稽戏优秀剧目。《三毛学生意》《满园春色》都曾应邀到北京演出,党中央领导同志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李先念都先后观看演出并上台接见全体演员。

1976年后,上海的滑稽戏和独脚戏都因它广泛的群众基础又特别接地气,很快获得了重生。先后涌现了《出色的答案》《性命交关》《路灯下的宝贝》《阿混新传》《GPT 不正常》《甜酸苦辣》《明媒争娶》《出租的新娘》《不是冤家不碰头》《神魂颠倒》《世界真奇妙》《宝贝从军》等一大批优秀的滑稽戏。随后又诞生了诸如《复兴之光》《正宗自家人》《谢谢一家门》《宝贝从军》《太太万岁》《“独”养女儿》《皇帝勿急急太监》等优秀剧目。

新中国成立至今,独脚戏受到观众欢迎的创作节目有《全体会》《看电影》《打电话》《满面春风》《啼笑皆非》《看风使舵》《啥人嫁拨伊》《头头是道》《现身说法》《新红娘》《征婚》《繁花似锦》《电视百花》《情话绵绵》等一大批;继承传统、经过整理加工的优秀传统独脚戏有《水淹七军》《汉朝》《开无线电》《白相大世界》《十三个人搓麻将》《滑稽“追韩信”》《调查户口》等。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保护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体现城市精神的重要方面,海派文化的发展应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特别在剧目、曲目建设上,只有加强原创,创作排演一批具有上海地域文化特色的剧目、曲目,才能找到一种观众认同的艺术价值观、一种表达这个价值观的审美系统、一个反映这个审美系统的生活方式、一个认可这个生活方式的演出市场。

生活缺少不了笑声,观众更需要笑声来点亮生活。作为非遗项目滑稽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我将与同仁一起不遗余力地弘扬滑稽艺术,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找到文化生活的本源,讲到上海地域文化就会想起曾经受过滑稽艺术的滋养,留传家乡的文化符号和记忆。

愿滑稽艺术这朵百花园中的奇葩开得更加茂盛。

猜你喜欢
滑稽戏灵光上海
滑稽戏表演艺术研究
滑稽戏和评弹表演的异曲同工
笑的艺术
——谈与时俱进的滑稽戏
吆喝
黑色灵光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怎样成为百万富翁
滑稽戏的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