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冬林
在西方的视光行业,由于发展相对成熟,从业人员形成了稳定的铁三角,即Optician(配镜师)、Optometrist(视光师)和Ophthalmologist(眼科医师),三者有着明确的分工和职责权限,在不同的工作场所为患者提供服务。其中,配镜师主要承担着评估视光师开具的处方,并根据处方以及顾客的特别需求为顾客提供配镜方案,同时还提供调整和修理镜框、清洗隐形眼镜和镜片等服务。
在中国的眼镜零售行业,也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各个门店中岗位人数最多的存在,也是眼镜行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枢纽,承担了为顾客提供处方单解读、选镜顾问、镜片订制、镜框矫形以及护眼知识科普等服务工作。因所在门店的企业、地域性以及对专业化重视程度的不同,他们有的被称为“营业员”,有的被唤作“导购代表”,有的又叫作“配镜顾问”。
与配镜师相比,营业员也好,导购代表也好,配镜顾问也罢,其背后既折射出消费者对于眼镜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性认知的缺乏,认为店员就是门店“卖眼镜的”,和服装店的营业员没有区别,更反映出眼镜行业自身在专业形象塑造方面的不足,这也是为什么眼镜零售行业门店人员流动性大和专业技能无法持续提升的重要原因。
2017年2月14日,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视光产业分会、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和上海依视路视力健康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中国眼镜行业配镜师岗位设置与职责探讨会,围绕“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长久以来困扰行业发展的人才问题”“如何培养和吸引、留住专业化和职业化人才”进行了深入探讨。随后,“配镜师”这一职业,被越来越多的眼镜人所了解。
2019年8月,重庆千叶眼镜连锁有限公司开始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行配镜师岗位,成为全国首批力推配镜师岗位的零售企业之一。2020年,经历了由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生死考验之后,重庆千叶眼镜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定坎更加坚定地认为,配镜师这个职业,或将改变眼镜零售行业,改变全社会对于眼镜人的认知,而推行配镜师职业,是我们这代眼镜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千叶美术馆的配镜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眼镜制造业不仅逐渐发展为全球眼镜制造基地,眼镜零售业亦在人口红利和市场红利的推动下,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眼镜消费市场。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眼镜消费市场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尤其是在专业人才体系搭建以及职业化方面,缺乏清晰的定位,行业人才流失严重,进而导致眼镜零售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与市场的需求相差甚大。
尽管眼镜零售行业一直以“半医半商”的特殊属性自我定位,但在社会大众的认知中,眼镜零售的本质就是卖商品(即眼镜),商业属性明显高于医疗健康属性。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眼镜零售店一直把眼镜作为商品进行售卖,从业人员自我定位为营业员,只能单纯地销售商品,而无法提供专业的验配服务,加深了消费者对于配镜的误解;与此同时,在长期的市场缺位中,消费者对于眼镜门店在验光环节的医疗属性以及配镜环节的“半医半商”属性认识不足,因而不愿意为之付出额外的费用,这又加剧了眼镜零售行业的服务缩水。
对于这一现状,重庆千叶眼镜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定坎认为,当前的消费者在变化,行业也在变化,眼镜店不再是单纯地卖眼镜产品,而是变身为眼健康服务者,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眼健康服务和视力健康解决方案。作为眼镜零售中的重要一环,门店店员不仅要会卖眼镜,还要懂眼镜,更要爱眼镜,以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为消费者服务,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因而,从“营业员”到“导购代表”再到“配镜师”,对于眼镜零售企业来说,不止是对一线店员称谓的改变,更是在专业化升级之路上的进一步尝试,对于提升眼镜零售行业的整体形象也有一定的助力。
作为重庆区域的眼镜零售企业龙头,多年来千叶眼镜在产品营销、眼镜装配、验光加工、眼镜材料以及美学研究等方面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眼镜零售店“营业员”这一标签被固化的当下,选择引入并推广配镜师岗位,既是对千叶以往经验的延续,为眼镜零售行业从业者正名,也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目前,国家取消了对于眼镜行业验光员、定配工的职业认定,而对于眼镜零售店的从业人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那我们就先从企业自身出发,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做,把自身专业性的事情做好以后,从企业内部去构建一套完整的体系,才有可能去衔接更多的东西,而配镜师恰好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叶定坎董事长说。
正因为如此,2019年8月,千叶眼镜成为了眼镜零售行业落地推行配镜师制度的企业之一。短短一年时间里,千叶眼镜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成了从最初的配镜师落地到如今全员配镜师的升级之路。
眼镜零售不同于其他零售行业,不只存在于买卖市场,更强调专业性和服务性,即精准地为顾客提供眼健康服务。作为眼镜零售企业的专业性体现之一,门店的视光师、配镜师显得尤为关键。具体而言,作为视光师和顾客之间沟通的桥梁,配镜师承担着评估视光师开具的处方,根据处方帮助顾客选择合适眼镜,提供、调整和修理镜框,验配隐形眼镜和功能性镜片,进行面部测量并协助顾客决策配镜方案等具体的工作。
在叶定坎看来,在眼镜零售门店的从业人员中,视光师与配镜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岗位:前者专注于验光,主要对顾客的眼部状况进行专业化检查,并给出一个适合的解决方案;后者则是眼镜零售从业人员的基本专业要求,至少需要掌握眼镜美学、眼镜调试、镜架镜片材料相关知识以及装配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及相关应用,以更好地服务顾客。因此,在千叶眼镜内部,视光师需要有配镜师的相关资质,也就是说,只有先通过企业内部的配镜师考核,才有资格再去考取视光师,进而进入视光师岗位。
2019年年底,千叶眼镜以“我是一名配镜师”为主题举办了演讲风采大赛,15位参赛选手从千叶的众多门店中脱颖而出,他们有的加入千叶十几年,有的仅一年不到,不管是老千叶人的再出发,或是新千叶人的初萌芽,均在配镜师岗位上,演绎出了从“青涩、成长、蜕变”的过程。大赛的成功举办,也为千叶实现全员配镜师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推行配镜师岗位的零售企业先行者之一,千叶眼镜对于配镜师有一套独立、成熟的考核体系:结合具体的配镜师岗位申报条件,根据从业时间、考取等级证书、培训完成情况设置了4个级别,即助理配镜师、初级配镜师、中级配镜师和高级配镜师。每一个等级的配镜师,均要求由浅入深了解、熟悉和掌握必要的眼科学、几何光学、眼镜光学、眼屈光学、镜架调试及眼镜商品知识,并进行专业知识考核上岗。千叶美术馆作为千叶首屈一指的旗舰店,在配镜师的考核与选拔上尤为严格与细致。为了激励员工更好地进行专业化提升,考核通过的配镜师每上升一个等级,在收获荣誉和证书的同时,还会得到200元的岗位津贴,这极大提加快了配镜师在千叶眼镜推广落地的进程。
推行配镜师岗位以来,千叶在门店专业化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传统零售方式、验配流程都是以视光师为主进行销售,眼镜店导购人员对眼视光、眼睛的基础结构、眼保健知识架构欠缺,无法与视光师更好地合作进而为顾客服务。配镜师制度的建立,不光提高了门店销售行业人员的地位,还提供了系统、专业的知识体系,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面,并从眼镜功能、时尚、搭配方面为顾客提出合理建议,助力门店完成销售任务,提升销售业绩,并帮助顾客选择合适且有利于视觉健康的眼镜,赢得顾客信任。
2020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对9个省(区、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疫情期间视力变化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最快,为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了3.8%。这无疑增加了近视防控事业的难度。
“我们小时候,班级里近视的同学只有一两个,但到了现在,儿童青少年近视却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国民的视力健康令人堪忧。”叶定坎说到,“视力健康,前期需要进行近视防控,这个目前也是我们国家在大力推行的,近视防控已经成为国民发展的大事。而视力健康的后期,就是要注意用眼,传递爱眼护眼知识,这就需要我们眼镜行业积极参与了。”
提升国民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既需要学校、家庭以及机构、个人做好近视防控工作,防范于未然,更需要广大眼镜零售企业发挥连接消费者眼健康的功能,将近视防控与用眼健康、时尚等进行结合,积极引导消费者,这都需要通过配镜师这一专业化的职业形象来更好地实现。“顾客进店,一定要卖给他最贵的那副眼镜吗?不一定。配镜师会根据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推荐相应的眼镜产品,6000元一副的眼镜可以卖,2000元一副的眼镜也可以卖,2000元3副的眼镜更可以卖。每一副眼镜的质量都有保障,当消费者有了不同的消费意识之后,他们开始对品质有要求,对品牌有要求,对服务有要求,而这些,配镜师都可以进行很好地化解,利用专业的知识为消费者推荐最适合的那副眼镜。”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眼镜零售人都可以是配镜师,这一眼镜零售人在职业技能上的标准化,有利于更好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更有利于眼镜零售行业的规范和健康成长。
对于配镜师在眼镜零售行业的推广落地,叶定坎认为,最大的压力源自于对“配镜师”三个字认知和认识的不一。每一个地区、每一家企业,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性,因而,如何落地配镜师岗位,需要零售企业从自身出发,寻找到一个适合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在国家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职业要求和标准之前,最为实际的做法是,行业、企业先把自己的专业、分内的事情做好,才能在后续更好地跟上国家政策,时刻保持与国际接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