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需求差异分析

2020-11-05 09:22陈丽茜李宝值黄河啸朱奇彪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农场样本主体

陈丽茜,李宝值,黄河啸,朱奇彪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和主导者,也是乡村振兴和农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力量,加快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将有利于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更好更快的实现现代化[1-2]。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从业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以应对新的发展要求[3]。教育培训能有效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继而推进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4]。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方面,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但目前职业农民培训普遍存在着培训对象瞄准偏差、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资源供需错配等问题[6]。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为主,社会化服务组织、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为辅等多元共存及多元融合发展的态势[7]。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中具有不同的定位与功能[8],在农业生产发展实践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不同。目前尚未有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需求的报道,因此,有必要对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需求进行差异比较分析,才能精准施策,对提高新型团队经营主体的培训效率、解决人才缺乏问题以及满足农业高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重点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一方面,这3类主体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构成。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这3类主体的蓬勃发展顺应了新形势与新要求,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9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通知》明确指出,支持对象是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基本特征是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

基于此,本文以734个来自浙江省11个地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为材料,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这3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训需求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进一步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所在课题组对参加浙江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学员的问卷调查,总发放问卷998份,剔除关键问题缺失、前后逻辑矛盾及重复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34份,有效回收率73.5%。问卷涉及学员涵盖浙江省11个地市,78个县市区。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65份、家庭农场273份、涉农企业196份。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从事粮油、蔬菜、水果、茶叶、蚕桑、养殖等产业,其中从事种植业占89.5%,兼营加工业占18.6%,兼营养殖业占27.2%,兼营农产品销售占44.6%。

1.2 分析方法

采用单选—多选(交叉关系)研究调查对象的需求差异。

本文使用“需求强度”概念表达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需求状况:需求强度=某调查样本对培训某要素(维度或问项)需求人数/某调查样本总数[9]。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样本的总体特征

对734份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表1),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占84.0%,女性占16.0%;从年龄结构看,41~50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51~60岁、31~40岁、31岁以下和60岁以上,平均年龄45.4岁;从从业年限看,5年以下所占比例最高,其他依次是5~10年、15~20年、10~15年、20年以上,平均从业年限为10.66年;从学历水平看,大专及以上所占比例最高,其他依次是高中及中专学历、初中、小学及以下;从从事职业情况看,纯农户与N兼型(经营农业为主,非农为辅)占94.28%,O兼型(以非农为主,农业为辅)占5.72%;从家庭年收入水平看,10万~20万元所占比例最高,其他依次是20万~50万元、5万~10万元、5万元以下、50万~100万元、100万元以上;从农业收入占家庭年收入比例看,比例最高为90%以上,其他依次为50%~75%、25%~50%、75%~90%、25%以下。这反映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主要以男性为主,经济实力较强,并呈年轻化、高学历、农民职业化趋势。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

2.2 调查样本的培训需求差异分析

2.2.1 对培训时间的需求差异

调查样本对于培训时间的整体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3~4 d、5~6 d、1~2 d、7~8 d、8 d以上。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培训时间的需求强度与调查样本整体需求强度排序一致;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于培训时间的需求强度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表2)。

表2 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培训时间的需求

其中,涉农企业样本选择1~2 d的比例占21.43%,明显高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特征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者很难有大段时间离开农业生产一线;另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者在年龄上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年轻化的主体更加偏好短平快的培训[10],特别是涉农企业样本,其40岁以下占42.34%,显著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样本年轻。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希望每期培训班的培训时间在3~4 d和5~6 d,涉农企业样本更加偏好1~2 d的培训时间。

2.2.2 对培训层次的需求差异

调查样本对于培训层次的整体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省级、国家级、市级、县级、乡级。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样本对培训层次的需求强度与调查样本整体需求强度排序一致,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于培训层次的需求强度差异不显著(表3)。

表3 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培训层次的需求

其中涉农企业样本对县级、乡级的需求显著低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样本,对国家级的需求显著高于其他两者。说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希望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尤其是涉农企业。

2.2.3 对培训机构的需求差异

调查样本对于培训机构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省级农业大专院校、县级农技推广部门、地市级涉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协会、乡镇农技中心、涉农企业、民间培训机构、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样本对培训机构的需求强度与调查样本整体需求强度排序一致;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于培训机构需求呈现出极显著性差异(表4)。

表4 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培训机构的需求

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类型样本对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的需求最大,说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机构的选择更加信赖县级及以上培训机构,尤其是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样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协会的需求显著高于家庭农场样本和涉农企业样本,这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身所具有的培训功能有一定关系,也体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功能在农民合作社中得到了推广与认可;涉农企业样本较其他两者具有更高的学历,对培训机构的级别需求也相应更高,因此,涉农企业样本对县级农技推广部门和乡镇农技中心的需求强度显著低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样本。

2.2.4 对培训形式的需求差异

调查样本对于培训形式的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现场考察与交流、现场考察指导、师徒结对帮培、技术研讨会、培训班、网络远程教育、看录像和光盘、其他。家庭农场样本对培训形式的需求强度与调查样本整体需求强度排序一致;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于培训形式的需求差异不显著(表5)。

表5 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不同新型经营主体类型样本对现场考察与交流的需求最大、对现场考察指导需求次之,且排序一致;家庭农场与涉农企业样本对现场考察与指导的需求强度明显高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样本;农民专业合作社样本对培训班的需求强度大于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样本;涉农企业对于师徒结对帮培的需求强度明显高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样本;涉农企业对于技术研讨会的需求强度明显高于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样本。总体反映了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者更加注重现场考察交流和现场考察指导、师徒结对帮培、技术研讨会和培训班,对于看录像、光盘、网络远程教育等形式需求较少。

2.2.5 对培训项目的需求差异

调查样本对于培训项目的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种养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信息技术、创业技能、保鲜加工、农业机械、财务管理、其他。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培训项目的需求强度呈现出极显著差异(表6)。

表6 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培训项目的需求

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样本和家庭农场样本对种养技术的需求排序为第1位,且家庭农场样本对于种养技术项目需求强度明显高于专业农民合作社和涉农企业;而涉农企业样本对市场营销的需求排序为第1位,且涉农企业对市场营销与经营管理项目的需求强度明显高于专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从侧面说明对于农业生产来说种养技术需求较大,因为农业生产经营者一旦掌握某类种养技术,通过扩大生产,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效益[11]。市场化和信息化促进农业从业者与市场接触更加密切,这对从业者的市场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信息技术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涉农企业更注重市场,因此,对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的培训需求显得更加迫切。

2.2.6 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差异

调查样本对培训项目的需求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生产关键技术、市场营销知识、产业发展趋势、经营管理与品牌建设、食品安全标准化、信息网络技术、加工保鲜技术、农民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农业机械、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样本对培训内容的1~4位需求强度的排序与调查样本整体1~4位需求强度的排序一致;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强度差异不显著(表7)。其中,涉农企业样本对于市场营销知识、经营管理与品牌建设的需求强度明显高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样本;对于农民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的需求,农民专业合作社样本的需求强度明显高于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样本;对于农业机械的需求,农民专业合作社样本的需求强度明显高于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样本;对于加工保鲜技术的需求,涉农企业样本的需求强度明显高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样本。

表7 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2.2.7 对培训师资的需求差异

调查样本对培训师资的需求从大到小依次为:省级院(所)专家教授、地市级院(所)专家、县农技人员、乡村土专家、乡镇农技人员、政府官员、其他。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培训形式的需求与调查样本整体需求排序一致。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培训师资的需求强度呈现出显著差异(表8)。

表8 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对培训师资的需求

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类型样本对省级院(所)专家教授需求最大;涉农企业样本对于县农技人员的需求显著低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样本;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乡镇农技人员的需求显著高于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样本;家庭农场样本对于政府官员的需求显著低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

3 对策与建议

3.1 全面了解培训需求,做好后续跟踪

根据本文的调查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这3类主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培训时间、培训层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师资等需求强度不同,政府培训主管部门及培训机构应全面了解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需求,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健全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的职业农民信息库和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动态了解不同类型职业农民在不同发展阶段培训需求,同时做好培训效果评估和后续跟踪。在此基础上制定培训规划,设计适应性课程体系,从而实施有效精准培训,不断提升培训效果和效益。

3.2 因材施教,精准培训

依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需求,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形式、项目、内容、师资等,精准设计培训课程,从而满足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类别的切实需求,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总体上,培训时间安排在3~6 d,培训形式上多开展现场考察交流和现场考察指导,培训项目上偏重种养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信息技术,培训内容上偏重生产关键技术、市场营销知识、产业发展趋势、经营管理与品牌建设,师资上优先安排省级院(所)专家教授和地市级(院)所专家。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培训班形式,多安排农民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农业机械培训内容;对于家庭农场,需加强现场考察与指导形式,多安排种养技术项目;对涉农企业,时间建议安排在1~2 d,培训形式上多加强技术研讨会,多安排市场营销与经营管理项目和经营管理与品牌建设、加工与保鲜技术培训内容。

3.3 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培训团队

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财政投入,为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免费培训或者加大培训补助力度,减轻经济负担,切实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提供人才支持;建立师资库,对师资进行分级和专业培育、等级认定,由省级引领,定期举行学习、研讨和交流,提升各级培训师资水平,满足不同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对开展教育培训机构提供扶持资金,完善必要的设施建设、搭建优质培训资源体系,优化培训生态。

猜你喜欢
农场样本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农场假期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何谓“主体间性”
农场
规划·样本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一号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