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深施肥技术在连作晚稻甬优1540上的应用效果

2020-11-05 09:22鲁立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穗肥基肥分蘖

鲁立明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浙江 余姚 315400)

化肥是现代农业生产投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作物的“粮食”。但化肥的过量、连续施用使得我国化肥利用率低下,如2017年全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仅为37.8%,大量未被利用的化肥通过一定途径进入土壤、水体和大气,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1-3]。水稻侧深施肥就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将肥料一次性和定量地施入到土壤中,肥料通过条带状的形式被施入到秧苗侧深的位置,实现肥料的节约利用,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试验以目前余姚市主推的水稻专用配方肥为基础,搭配不同的基肥施入方式和施入量,对侧深施肥技术在连作晚稻甬优1540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为今后该类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9年在余姚市阳明街道丰乐村进行,试验田肥力中等、田面平整、排灌便利,前茬为早稻。

水稻参试品种为甬优1540,供试基肥为宁波甬丰农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专用配方肥(N、P2O5、K2O养分含量分别为23%、12%、5%),供试穗肥为宁波甬丰农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专用配方肥(N、K2O 养分含量分别为20%、22%),分蘖肥为普通尿素(N 46%)。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5每667 m2施N肥量分别为14.65、12.35、11.35、10.20、9.40 kg;处理1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2∶1,处理2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2个处理基肥在耕耙时手工施入,分蘖肥和穗肥均人工撒施;处理3~5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基肥在插秧时同步机械侧深施入,分蘖肥和穗肥人工撒施。每个处理面积大于667 m2,大区试验。7月24日移栽,采用机插种植方式,行株距为25 cm×21 cm。在整个生育期,各处理除试验因素外的栽培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并在同一天内完成。

1.3 调查考查项目

各处理选取具有代表性连续的20丛植株作为观察对象,观察记录分蘖动态和叶龄动态。11月28日每个处理调查30丛的有效穗数,取样考查结实率、每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指标,并进行全田收割称重,折算成标准含水量并计算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蘖动态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在分蘖上的表现差异明显。处理2的分蘖时间最早,667 m2苗数插后6 d增加4.82万,但插后17 d苗数仅增加22.86万,比处理1少近 3.8%;处理3~5使用相同的基肥侧深施入方式,但因施肥量的减少,处理3的高峰苗数为24.39万,处理4仅为20.71万,处理5高峰苗期推迟了8 d,高峰苗数也比处理3减少8.9%。表明随着纯N投入量的减少,分蘖速度和高峰苗数都受到影响。

表1 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甬优1540的分蘖动态

2.2 经济性状与产量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的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差异比较明显。处理3 667 m2有效穗数为15.12万,是所有处理中最低的,成穗率也仅为62.0%,但每穗总粒数228.2粒、实粒数195.4粒、千粒重23.3 g,产量625.6 kg,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比处理2增产4%,增产效果明显。处理1和2纯N投入量高于处理3,但由于采用传统基肥手工施入模式,肥料利用率相对较低,造成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偏低,最终产量低于处理3。可见,在机插过程中完成基肥侧深施的方式能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肥效,促进大穗大粒,进而达到增产效果。处理4和5虽然也使用相同的侧深施肥方式,部分经济性状表现好于处理3,但由于纯N投入量减少,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少于处理3,最终产量也低于处理3。

表2 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甬优1540经济性状和产量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稻产量[4-6]。本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在翻耕时施入基肥的方式,利用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在施入基肥纯N减少8%的情况下,还能明显提高水稻的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4%。但如果使用侧深施肥技术时纯N使用量过少,不但会减缓分蘖速度,还会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导致产量下降。另外,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少去了传统的翻耕时人工施肥环节,节约了成本,实现了节本增效。

猜你喜欢
穗肥基肥分蘖
连续4年基肥减量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不同基肥对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
不同氮、钾穗肥使用量对中粳稻产量的影响
基肥减施对不同棉花品种养分吸收差异及产量的影响
“申优26”不同穗肥施用方法试验初探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