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友 殷彩霞 林晓玲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 524000
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1],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可知,16.6%~32.0%的乙肝病毒(HBV)感染者或携带者较易发生该疾病,并且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若未予以及时有效的控制,则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导致患者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承受严重的病痛[2]。目前临床中关于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并未统一定论,但诸多学者一致认为与免疫因素及HBV感染具有密切关联,临床医生采取的主要治疗原则即为延缓肾功能恶化,并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多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3-4]。本研究将探讨成人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膜性肾病合并乙肝病毒患者,共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男、女各11例与9例,年龄51~69岁,平均(60.1±4.9)岁,病程2~8年,平均(5.1±0.1)年;试验组20例,男、女各12例与8例,年龄52~69岁,平均(60.5±5.1)岁,病程3~8年,平均(5.5±0.1)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根据 1989 年“北京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座谈会”制定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意见:(1)血清乙型肝炎型病毒相关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阳性;(2)患者临床表现为肾小球肾炎,临床上实验室检测可排除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肾脏组织病理切片中观察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或者乙型肝炎病毒-DNA,且肾脏病理组织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
(1)均符合肾病综合征、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2)经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膜性肾病;(3)在家属知情同意与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本研究。
(1)其他类型的肾病综合征;(2)伴有酒精性肝炎、其他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3)既往联用糖皮质激素外的其他免疫抑制剂。
对照组患者实施博路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H20080798,1.0mg)药物治疗,采用口服治疗方式,每日1次,每日0.5mg,连续治疗2周。
试验组患者在博路定的基础上施以足量强的松(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44020682,5mg)药物治疗,采用口服治疗方式,起始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1mg/kg。两组服用2个月;之后改为隔天减少4mg。
博路定应用于强的松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并于激素停药后3个月停药。在整个治疗期间,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的监控,若发生不良反应,则需要及时停药,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待患者的各相关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再次用药。
(1)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6个月、1年后的肾功能、肝功能、24hTP水平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4mL静脉血,以便对上述指标进行测量。肝、肾功能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2)临床总有效率情况,按照如下标准评价[5]: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肾功能恢复正常,24hTP<350mg;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24hTP下降100mg以上,ALB升高值在20g/L以下;无效,临床症状未缓解。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比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6个月、1年后的肾功能、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及24hTP水平明显降低,两组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 3。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6个月、1年后的肝功能变化比较(,U/L)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6个月、1年后的肝功能变化比较(,U/L)
组别AST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 治疗6个月后 治疗1年后 F P对照组(n=20) 225.59±2.49 175.81±27.39 114.68±25.63 102.57±17.42 28.564 0.000试验组(n=20) 225.85±2.31 126.41±31.49 64.41±14.16 57.53±10.42 62.319 0.000 t 0.342 5.293 7.678 9.923 P 0.734 0.000 0.000 0.000组别ALT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 治疗6个月后 治疗1年后 F P对照组(n=20) 248.24±25.46 162.87±21.79 113.59±12.14 98.63±10.07 36.581 0.000试验组(n=20) 247.36±31.14 131.21±22.61 63.16±11.82 52.19±9.09 64.508 0.000 t 0.098 4.509 13.310 15.309 P 0.923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6个月、1年后的肾功能变化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6个月、1年后的肾功能变化比较()
组别BUN(mmol/L)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 治疗6个月后 治疗1年后 F P对照组(n=20) 22.01±3.61 19.53±3.07 15.08±2.46 10.52±1.84 12.039 0.000试验组(n=20) 22.04±3.71 13.06±2.75 9.85±2.07 6.14±1.26 26.549 0.000 t 0.026 7.020 7.275 8.784 P 0.980 0.000 0.000 0.000组别SCr(μmol/L)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 治疗6个月后 治疗1年后 F P对照组(n=20) 618.17±77.16 549.25±70.29 482.37±68.75 318.52±52.39 28.549 0.000试验组(n=20) 618.25±77.23 468.12±60.15 307.46±41.29 145.28±32.72 57.843 0.000 t 0.003 3.922 9.754 12.543 P 0.997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6个月、1年后的24hTP水平的变化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6个月、1年后的24hTP水平的变化比较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 治疗6个月后 治疗1年后 F P对照组(n=20) 481.25±18.27 394.56±20.39 315.84±22.59 251.91±28.56 48.965 0.000试验组(n=20) 481.73±10.13 316.59±14.23 227.74±16.03 115.05±22.04 68.974 0.000 t 0.103 14.024 14.224 16.966 P 0.919 0.000 0.000 0.000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将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损伤,若能够提升患者的免疫水平、延缓肾功能恶化、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则能够有效延缓患者的病程,提升其健康水平[6-8]。以往临床中多使用博路定等药物进行治疗,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病毒复制活跃、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症状,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但却无法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并且由于需要长期服药,因而将会使得患者的肾功能受到较大的不良影响[10-11];除此之外,还将导致患者产生其他的不良反应[12],因而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目前临床中多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强的松。强的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及抗过敏作用,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与细胞膜的通透性,并减少炎症的渗出,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性严重细菌感染症状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13-15]。在本研究中,通过将上述两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不仅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16]。依据本研究结果可知,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及24hTP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升至95.00%,原因在于上述两种药物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感染症状,改善其肝、肾功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成人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糖皮质激素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改善肝、肾功能,同时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作为临床中首选的药物联用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