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博
(天津市天津医院 天津300211)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疫管理,医疗卫生机构从一线医护到医技、行政、后勤,以及其他相关的辅助部门都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投入到这场防疫、治疫的保卫战之中。在战“疫”期间,每一位投身其中的职工都会经历身心的考验,可能会经历各种程度的负性情绪、职业倦怠甚至是心理危机。为了更好地指导在防疫期间针对医院职工的心理援助工作,参照《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8号),医院的人事部门应当联合精神、心理相关专业人员,为在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各类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保障。
心理干预工作由医院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制定详细工作方案,由人事科牵头,相关职能科室配合,心理咨询科提供技术指导并负责具体实施。
人事科牵头负责此项工作落实,根据执行团队和我院职工具体心理需求,主动联络。必要时在院内扩展招募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三级、二级人员补充队伍。根据工作需要,在本市内临时聘请精神卫生相关专家来院指导心理干预工作,或为我院职工提供团体性心理辅导、讲座等。
心理干预队伍以心理咨询科人员为主。科主任带头做好方案执行、人员排班、治疗师(咨询师)督导等工作。
网络信息科配合心理干预执行工作,配套相应网络平台,协助做好平台运营、维护等技术工作。其他职能科室依责配合执行。
由于心理咨询工作有其独特性、隐私性等特点,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应当分类别对待并提供个性化服务。分类方法也应由急到缓,由一线到后方。因此,建议分类为:
如援助湖北、武汉等重要疫区的医疗队员等。该类人员在应急工作期间,远离家乡,身处疫情灾害较重的前线,无论工作、生活保障均不如后方,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最大。同时,此类人员的心理稳定,也影响前线医疗队的整体运营,此类人员心理干预优先性最高。
如支援本市定点收治新型肺炎定点医院的医疗人员、本院发热门诊医疗人员等。该类人员虽然没有跨省支援,但是依然在医疗机构最危险的红区工作,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及心理压力。因此,对其主动性心理干预存在必要性。
职工心理帮扶计划,本应覆盖到全员范围,如非红区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第三方服务外包工作人员等,不仅是正式在编职工,第三方服务外包的保洁、保安等人员同样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因此,应覆盖全员进行心理帮扶。该类别可以进行自助帮助及响应式支持。
除本院职工外,还应当积极做好援助队员的家属心理帮扶。他们同样每天为支援前线的医务人员担心,承受着亲情与大义的矛盾。该类别除心理咨询外,还可以由工会等党群思政部门配合帮扶。
基于微信小程序建立医院职工信息平台,要求仅本院职工可收到推送消息和使用相关功能,开发用户认证功能,以保证心理支持服务的隐私性和用户安全。因此在用户认证后,方可进入小程序的“心理帮助”模块。构建一个问卷导入、统计的功能,能在收集数据后进行便捷地分析处理,以达到提高问卷质量和统计效率。
小程序具有操作便捷,无感登录,可扩展性强的优势。基于每个用户日常使用的微信软体,不给职工增加过多繁琐程序,从用户心理上接受度高,其主动使用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同时,其不仅可实现新闻推送及问卷功能,后期可在本程序的基础上继续扩展其他功能。程序以模块架构实现,可扩展其他功能,也可与其他信息系统对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为此在此程序中建设“心理帮助”栏目及配套相关功能:可以发布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解压技术、相应的解压训练音频以及应激及相关的心理测查工具,提供心理咨询预约、视频或语音咨询功能等。
心理干预主要为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各类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识别高危者,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如重度焦虑、自杀、冲动行为等。发现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苗头,及时向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报告,并提供建议的解决方案。
以心理咨询科人员为主要团队,主要针对前线支援人员和发热门诊人员提供主动式服务,特别是支援武汉的人员。对其他人员采取响应式的服务(被动式),即本院其他同事主动通过我院职工心理援助平台进行应激状况评估,并启动预约咨询。之后由心理治疗(咨询)人员对其信息进行初步评估,并响应其咨询要求。
4.2.1 媒介
①通过语音或视频平台进行。
②通过电话进行。
③通过“医院职工信息平台”发布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等。
4.2.2 咨询时间安排
①在“医院职工信息平台-心理帮助栏目”上由来访者提出预约时间,由心理咨询科工作人员统一管理,跟对方确认预约时间,并组织好本科人员进行对接,保证在确认的时间、以约定好的媒介(电话、语音或视频)进行咨询援助。
②在预定好的时间段内进行个体或集体的咨询。如果处于危急状态,需要紧急工作,那么也需要来访者在“平台”上发出紧急申请,平台向工作人员发出提醒。
4.2.3 咨询时长
咨询时长视具体情况安排,时长 30~60min/次,个别情况时间可以延长至90min/次。
4.2.4 保密原则
遵循保密原则,除了例外的情况(即存在危害来访者,涉及其他人的生命安全或社会安全风险,或正在发生该类事件,此时将打破该原则,立即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如果使用相关的数据,将不会出现可以识别其个人的具体信息,而是总体的统计分析数据。
4.2.5 咨询援助的内容包括至少4个部分
①介绍有关新冠最新的科学知识及百姓所担忧或忽视的部分。
②大众普遍适用的针对焦虑、恐惧、抑郁的自助心理学技术,如放松训练、正念冥想、自我内心对话、安全之所、躯体扫描,以及积极地内心对话技术等。
③个人健康、休闲娱乐、日常活动及社交关系联结等的建议。
④个体化的特殊的心理援助,以认知行为取向(包括正念和接纳在内)、眼动脱敏再加工治疗取向、资源和优势取向以及问题解决取向为主要治疗框架,因应具体的个人特征,选择适当的某一种治疗取向为主要治疗架构,并制定个人化的援助方案。
4.2.6 咨询形式
①个体援助:对于个体的特殊性或应对方的要求,开展个体援助。个体援助由我院员工在约定的时间主动发起语音、视频,由心理治疗师提供服务。
②团体援助:对于同质性的问题,在征得来访者同意后安排团体援助。团体援助由心理咨询科心理治疗师在约定的时间主动发起。
4.2.7 评估及辅助工具
①评估心理应激状况的问卷主要包括 GHQ-12、PHQ-9、GAD-7和PHQ-15,如果调查环境允许,可以增加测查STAI、PCL-C和SASRQ。
②制作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电子版)。
③自助技术:制作录音,同时从网上收集适合的自助技术录音。主要包括放松训练、正念冥想、自我内心对话、安全之所、躯体扫描等简短而易于操作的小技术。
人事科下发“医院职工心理援助计划”的通知到发热门诊及援鄂医疗队等全院范围,在通知中介绍职工心理帮扶计划的工作要点和具体操作办法。心理咨询科人员为每一位员工的信息均建立一份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并根据评估结果给出目前压力的状况报告及建议,包括压力的自我管理、资源和支持的发展和使用、睡眠管理(包括药物的合理使用)。
在评估完成的同时,通过个人电话或官方的语音/视频平台跟前线队员、发热门诊主任或护士长沟通做团体线上解压活动,确定好具体的时间。每次团体解压活动人数控制在4~6名,1~2周进行1次。有个别需要的人员(如危机个体)直接预约个体的心理援助干预,确认好时间,在约定的时间可以直接跟心理治疗师沟通。团体解压活动的时间控制在 30~60min,或者环境允许(包括医护人员的精力)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不超过 90min)。个体咨询时间不超过60min。
根据每次心理测评结果确定可能存在的“危机”个体以及总体压力水平。将所有人员的信息汇总,形成前线或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压力状况报告给上级管理部门。每隔 2~4周评估一次 PHQ-9、GAD-7、GHQ-12和 PHQ-15,来监测前线或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压力水平变化,并形成健康报告上报给上级管理部门。
选择急诊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医护15人作为研究组,选择普通门诊预检分诊医护人员 15人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在工作性质、强度、压力因素等方面较为类似,具有研究的可比性。在对照研究前,运用GAD-7和 GHQ12,分别对两组人员的广泛性焦虑情况和一般性健康状况进行统计。由于此次疫情突发,我院于1月23日基本全员开始处于应战状态。因此测量数据选择 1月 31日进行,提醒被试填写之前一个星期的状态。经综合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健康问题,焦虑中度以上问题的阳性率达到53.3%,一般健康问题出现阳性率达到100%,如表1。
表1 心理干预前职工焦虑和健康状态量化统计Tab.1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of anxiety and health status of workers befor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2月3日至2月6日由心理咨询科3名工作人员(其中主任医师 1名,住院医师 1名,二级心理咨询师1人)根据工作实际,对研究组的15名急诊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医护人员根据预定方案进行心理干预。同期,研究组和对照组人员未发生变化,其工作性质和要求没有发生变化。
2月 14日,再次对两组人员进行 GAD-7和GHQ12量表测查。统计测查结果发现,经过心理咨询科的主动干预,研究组人员的焦虑情况和一般健康问题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与干预前相比,出现大幅度降低。焦虑中度以上问题的阳性率下降33.15%,一般健康问题出现阳性率下降16.7%,见表2。
表2 心理干预后职工焦虑和健康状态量化统计Tab.2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of anxiety and health status of workers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为了解心理干预工作对医疗业务的影响。根据医院感染控制科、医务科的日常检查记录,选取 1月25日至 1月 31日检查记录中与人为原因有关的问题记录,发热门诊分诊处共发现 132处问题,普通门诊分诊处共发现27处问题。2月3日至6日,经过心理干预后,与人为原因有关的记录均有所下降,虽然考虑门急诊办公室加强了培训和督查纠正,但其中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处的下降比例较大,见表3。
表3 心理干预前后职工人为因素工作失误情况统计Tab.3 Statistics of work errors caused by human factors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综上认为,心理干预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工作的业务成效,切实从心理原因入手,改善职工工作状态,从而做好自我防护,更加踏实地执行防疫工作要求。
当面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工作时,医院管理者不仅要从业务工作管理角度布置人事工作,还要具备人本主义思想,给予职工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心理帮扶方案,应当具有可操作性,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合理对各类人员提供该类别的个性化服务,不能流于形式,流于文件。只有切实落实职工心理干预工作,才可以保障职工情绪稳定,只有在职工心理状态平稳的情况下,才能够促进职工认真落实业务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重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