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超越自我的美术教育家

2020-11-03 05:42郑泽永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美术教师

郑泽永

在风景如画的晋祠公园东南角,湖水之畔,绿柳深处,座落着一座设计新颖的“品”字型建筑———“赵梅生美术馆”,陈列着赵梅生捐赠的绘画、书法作品及其从教、从艺70余年来所获得的各类成果。他今年96岁了,回首他96年所留下的足迹,总让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早年的坎坷、中年的磨难、壮年的意气风发、老年的火热情怀,让人感到这位“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金质奖章获得者”“优秀人民艺术家”走出的是一条不一样的路,一条不断超越自我的路。

早年,不一样的追求

他出生于1925年12月12日,恰遇腊梅花怒放,身为民间花鸟画师的父亲赵保臣为他取名“梅生”。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名字,好像预示着他一生与梅的情结,他因画作而声名鹊起,他的经历也与梅相似———在冰天雪地中坚韧绽放,香飘世间。

4岁时,他无忧无虑的童年因父亲的去世而陷入苦难,母亲杨秋菊带着他与姐姐生活。心灵手巧的母亲以剪纸、纺线织布养家。受父母的影响,幼年的他钟情于画画,用捡来的石灰块和红土砖在家里的墙上、院子里的地上画生活中和记忆中的东西;看了戏,就画关公、吕布、姜太公等戏剧人物,在牛皮纸上涂蜡刻成皮影道具,在灯下为母亲和姐姐表演三英战吕布。7岁时,他就读于闻喜县第一实验小学,在地下党员张雪霞的教导下识字习画。10岁后,他的画已有模有样,深受乡邻喜爱,逢年过节开始为乡亲们画斗方、中堂和写春联。

在日寇侵华的战火中,他随母亲从闻喜县城逃难到乡下栗村居住。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夏天帮家里捡柴拾麦,冬春在村庙的私塾中读《幼学故事琼林》《尺牍》《论语》《唐诗》《弟子规》《三字经》……他珍惜时光,把所学的东西牢记于心。在这里,他幸运地遇到了一位不仅精通古文,而且擅长人物侍女画的赵耀青先生。习文之余,他在先生的指导下每日写完大字仿后,就临摹古籍木版画,系统的训练使他的画技日渐提高。贫穷而平静的生活随着日寇占领栗村而被打破,他再次失学还被抓去做劳工。从日寇的手里逃出后,母亲担心他再次被抓,半夜收拾行李,托乡邻带他外出逃生。他跪别母亲,一路嚎啕大哭而去。至今忆来,他仍心酸落泪———那年他16岁。

背井离乡的第一站是在陕西咸阳纱厂当童工,瘦弱的他,不堪忍受沉重的劳作,只好偷偷逃离。苦难中又有幸运,他遇到了知道他有绘画特长的闻喜老乡,把他介绍到位于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的山西省第三教养院当绘画教员。教学之余,他除画抗日墙画外,开始为当时的山西大学校刊的文艺副刊绘制报头。

1943年,在西安大雁塔,他第一次看到了“赵望云画展”,激动不已。这个画展如同为他打开了一个新天地,让他对绘画的懵懂热爱变成了对梦想的追求,他用废旧的窗户纸临摹赵望云的画作,也由此确定了自己追求的艺术高度。

抗战胜利,学校不断搬迁,他的眼界也在不断开阔,并更加勤奋地自学。本以为好日子来了,1946年,却传来母亲杨秋菊和农会主席王天爵等人因为帮共产党做事,被国民党还乡团深夜枪杀的消息。他闻讯悲痛欲绝,励志要学好本领为母报仇。在陕西省城固县盐井坝学校担任图画教员时,他结识了地下党员焦世雄,私下里为焦世雄刻印蜡板、书写标语。1949年,已是宝鸡县委副书记的焦世雄把他引上了革命道路,任命他为宣传部干事。崭新的工作、崭新的生活,使他充满激情。他冒险爬上宝鸡县虢镇10米多高的城门楼上书写“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等大型标语,他带领“新生剧团”的工作人员,画毛主席像、画墙报,宣传党的土改政策。

生活又一次改变了,但让他放不下的是杀母的仇恨,他请假回闻喜“告状”,请求闻喜县人民政府严惩凶手。奔波中,他在太原遇到了时任省财政厅副厅长的启蒙老师张雪霞。了解了他的经历,张雪霞希望他留在太原,到新建的山西省干部子弟学校当美术教师兼美术教研组长。教师的职业吸引了他,他婉拒了焦世雄的一再挽留,再次当上了教师———这成为他的另一个追求,为新中国培养人才。

中年,不一样的人生

母亲的仇报了,被确定为革命烈士,安葬于闻喜县烈士陵园;工作安定了,又干上了自己喜爱的教师工作。“做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画家”的梦想追求,成为他的不竭动力。他深感自身绘画技能的不足,开始强化基本功练习,着手学习油画静物写生,课余时间到花园写生、买来鲜花练手。为了进一步提高画艺,在29岁时,他考上了西北人民艺术学院。对于这个经常在《人民日报》《漫画月刊》《农民画报》《山西日报》等报刊发表漫画作品,在太原享有盛誉的教师,太原市文教委领导惜才,以“美术教师缺,工作需要”为由劝阻了他。从此,他的最高学历定格在了“小学文化”这个门槛上。虽然大学梦破了,不过他没有后悔过,他用自学、用勤奋弥补自己的不足,一步步超越自我,一步步走向高峰,也一步步进入了中年。

随着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的不断发表,他的名声也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约请不断。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签合同请他每半年画一本连环画;《山西教育》杂志创刊,省教育厅厅长解玉田亲自约请他设计封面;省政府召开劳模会,请他画巨幅宣传画……他的作品井喷般不断发表于国家及省内外报刊和参加各类展览。

他沉浸在自己的梦想追求中,教书育人,提升画艺。春风得意中,他忽视了当时的政治环境,掉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坑”中。1958年8月,他从晋祠写生回来,被告知因右派名额不够,他不在时,学校召开了会议,把他“补录”成了右派。工作被停止,不断被批斗,入党积极分子的资格被取消,加入中国美协的资格被取消,妻子冀雅翘受牵连也被迫退职,最终他被发配到东山煤矿改造,他的人生又一次跌入低谷。

1959年,建國10周年大庆,省委、省政府要召开庆祝大会,太原市五一广场需画巨幅毛主席画像,省委书记陶鲁笳查看时,发现色彩不对,大怒。此时离国庆只剩下两天时间,急迫中,陶鲁笳想到了赵梅生,却得知赵梅生是右派,正接受改造。陶鲁笳顶住压力,让省美协主席苏光急召他回来画像。两天时间,他不负众望,以自己坚实的绘画功底,圆满完成了省委交给的任务。之后,他被借调到省军区搞建国10周年成就展。这些政治任务的圆满完成,也为他赢得了“摘帽右派”的待遇。帽子摘掉后,他先后被安排到太原师专和太原市六中当美术教师,他沉下心来,继续写生并为工作单位画各类宣传画,时有作品发表。

执着的性格,使他又一次陷入困境。1966年,他在太原市二十二中任美术教师。一次会议结束后,工宣队、军宣队点名让有问题的教师留下,本没他的事,他却留下来,提出让工宣队、军宣队解决他被错误补划为右派的问题,结果他成了有问题的教师,住进了“牛棚”。他打扫楼道、挖防空洞、打煤糕、挖烧土,又一次接受劳动改造。他不想虚度光阴,以写毛主席著作为理由,偷拿进一本《张迁碑》,利用晚上时间,在地下室用早就准备好的百米废晒图纸,一边潜心临帖研究书法,一边书写《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由此奠定了他的书法功底,使他在绘画外,又多了一项艺术技能。回忆起这段岁月,他感慨地说:“十年‘文化大革命,是我的黄金十年,是为我艺术奠基的十年。”

不一样的追求,可以造就不一样的人生,早年的坎坷经历,使他能时刻以平常心对待人生,在逆境中不忘初心,不管风吹雨打,一路坚持前行。

壮年,不一样的老师

文革中间,复课闹革命,太原市中小学缺少美术教师。受太原市教育局委托,在太原二十二中创办了“太原市师范美术班”。通过严格考试,招收了42名学员。学生有了,却缺少美术教材,赵梅生开始着手编写《素描》《色彩》《人体解剖》等美术课本,并用蜡板刻印成册,分发给学生使用。人们难以想象,这位小学毕业生竟然编写出了教材。细细思量,发现这是他多年来孜孜不倦自学积淀的成果,他的成长经历,与高尔基《我的大学》中主人公的经历何其相似。

学生有了,教材有了,他开始全力以赴教导学生。7门专业课程,每日4个课时,每周28个。备课、教学、个别辅导、示范作画、个人练笔创作,除了必须的吃饭和几个小时的睡眠之外,他几乎没有空闲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使他晕倒在讲台上。医生对他进行检查后,告诫他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最好住院调治一段时间。

他说:“不行啊医生,我不能住院,还有学生等我上课呢。给我开点药吧。”他很快又回到了讲台上。

他的拼命精神,感染了学生,学生们更加勤奋努力。有一天,山西大学的老朋友赵延绪来学校看望他,听到教室里静悄悄的好像没人,推开门却发现满教室的学生在认真作画。那个时代,有这样的学风,无异于一道亮丽的风景,让这位同为教师的老朋友感叹连连。

三年后,这批精心培养的学员毕业了,飞落到太原市的各个中小学,成为各自所在学校美术教学的主力军,他们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学生们学习美术的热情,培养出更多的美术人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大幕拉开,通过拨乱反正,他的“右派”问题彻底平反,妻子冀雅翘也回到教学岗位上,夫妻俩双双调入太原师范任教。党对他的关怀,使他对党的认识和感情又有了升华,继1957年之后,他再次向党提出了申请:“请接受我的申请吧,我要入党,我要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1985年初,他提出申请,当年“七一”这天,他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追求多年,他终于如愿成为党的一员。

入党后,他有了信念的力量。是党的人了,就不能等同于一般教师,站在讲台上,宏观到世界,微观到心灵,都要对学生有责任感。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党员,就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以科学的审美观去创造美,去完成自己教书育人的工作。怎样教好学生?怎样让自己的学生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好他们的学生?他想到了十几年前曾尝试过的黑板简笔画。在认真研究思考后,他对运笔线条、形象概括,怎样删繁就简等绘画要素进行了提炼升华。当这些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后,不仅祛除了美术的神秘感,方便了学生学习,启迪了学生的记忆力、审美力和对事物的透视解剖力,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986年,原省教委发文推广他的黑板简笔画经验;1989年,赵梅生夫妇参与《中师教学简笔画训练》一书的编写;1990年,应原国家教委、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请,他出席了全国中师教材编写会议,会议确定由他执笔编写中师简笔画教学部分。

不一样的追求,造就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样的人生,就会有不一样的成就。1988年,他被评为“山西省特级教师”;1989年他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同时荣获“人民教师”金质奖章。他的师德师范得到太原学院的认可,被聘为“终身教授”。

老年,不一样的情怀

现在,他已近百岁高龄,回首来路,我们可以用“大器晚成,终必远至”来评价他的从教、从艺生涯。他从漫画入手开始发表作品,后涉足年画、连环画、油画、国画,以及书法、篆刻等多个领域,无不成就斐然。

他以花鸟画享誉画界,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先生评价他的画“立意新奇、章法新奇、语汇新奇”。他在总结自己的作画心得时,提出了“两要”“两不要”观点,“两要”是立志“要画别人不画的东西”“要画前人忌画的程式”;“两不要”是“不画在花鸟画中常例的构图”“不画画中的大杂烩”———这是他绘画创新的价值取向。

他的画作漂洋过海誉满国内外,他的作品在我国艺术的圣殿“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多次展出;他的作品像徐悲鸿、齐白石等大家一样被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系列丛书推出。

对照他的成长经历与艺术成就,他被人比作“当代齐白石”;他从教70余年,培养的学生遍布国内外,他编写的教材惠及国内同类学校师生,为此,他被誉为“美术教育家”;他的画作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关山月美术馆、山西博物院、晋祠博物馆、赵梅生美术馆等国内各大博物院(馆)收藏,他应邀为天安门城楼、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等国家重要场所量身作画,他因此被人认定为当代艺术大家……2005年,他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被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2009年被中国文联授予“从事新中国文艺60年”证书和奖章……优秀作品太多了,荣誉太多了,他的成就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如果用金钱来衡量他的作品价值,他应是亿万富翁了,但走进他的家,却没有看到应有的金碧辉煌,有的只是浓浓的墨香和书香。回顾往事,他作诗评价自己:“梅干当拐杖,布履雪中行。一路烈风苦,健步不回头。”他说:“我这个人数不清数,不认得钱,只认得艺术。我不会为了钱作画。”他秉承的是“学到老、画到老、捐到老”的理念。一位来自法国的艺术家看到他捐赠给晋祠博物馆的作品,要花大价钱收购,在征求他的意见时,回答只有四个字:“只捐。不卖!”

他的作品,每一历史时期都有佳作呈现。近年来,他创作的《祖国万岁》《卢沟醒狮》《巍巍太行》《撼山易撼我中华难》《上下五千年》等作品,无不紧扣时代脉搏,抒发赤子之情。2020年疫情期间,他又挥笔创作了中国画《战疫》,并向党组织交纳了100万元的特殊党费。这就是他的情怀,一位老党员、一位老教师、一位老艺术家心系国家、心系民族的不一样的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对照总书记的讲话,回顾赵梅生走过的96年的路,发现他走的是一条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又紧扣时代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既有数量也有质量的路,是一条跨越“平原”走上“高峰”的路。

(作者单位:山西省教育宣传中心)

猜你喜欢
美术教师
美术篇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封底:国外太空美术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