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2020-11-03 05:42李一辉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8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初中教育体育教学

李一辉

摘要:体育新课程标准对当代体育教学提出了新时代新要求,在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也应当随其而进步发展。原本的竞技体育为重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现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体育教学要做出改变来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问题。

关键词:初中教育;体育教学;心理教育

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中均衡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倡导和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在现阶段的教育现实中,体育教学往往流于表面,并不能真的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教学的目标,甚至让学生们对体育教学有着诸多的误解和无奈。对于当代青少年的教育,在体育方面也不能够松懈,必须贯彻和执行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们在体育学科中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除了基本的身体素质的锻炼需要加强以外,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建设也不能够放松,需要更加重视和采取行动切实保证学生的身心方面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1消除偏见 纠正误区

对于现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来说,当务之急是纠正师生们对体育教学的误解和错误观念。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表明,如今的初中体育教学更多地是为了学生的中考成绩服务,课程内容也围绕着中考中的体育测试项目来展开,但这并不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体育新课程标准强调学校体育教学应面对全体学生,其主要目的和任务并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运动员,而是将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健康人才。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广大体育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探索中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更新观念的同时也要积极纠正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帮助学生改变“体育课就是玩闹就是敷衍了事”的错误观念,让学生对体育课程有正确的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从而得到身心的锻炼和发展。

2尊重学生 因材施教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将传统的以竞技体育和应试教育为重的体育课程转化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敦促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体育爱好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的课程。在此过程中,除了身体素质得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有所增强。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到独特的年龄阶段和身心成长发展规律的影响,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和成长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学生引导至正确的发展途径之中,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其自由生长的空间。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仅是通过明面上的教育形成的,更是受到方方面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善品质和正确三观的教育,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教学中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对学生表现出自己的耐心和关心,让学生愿意在教学过程中与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获得成长中的及时帮助,确保学生的身心状态始终良好。

3寓教于乐 师生互动

体育教学是双向的复杂的活动,并不是旁人看来重复单调的运动过程那么简单。体育教师作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当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出改进,将寓教于乐的理念融入课堂之中。除了掌握基本的竞技技巧以外,教师可以通过增添各种趣味游戏的环节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重新燃起对体育课程的向往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全程参与其中,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拉近师生距离,适当放松繁重紧张的学习任务带来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能够张弛有度,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开放式活动和不定期小测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体育课程的要求和目标在实践中落实,使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得到双重成长。

4加强德育 注重身心

德育贯彻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教师要秉持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信念,时刻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状态保持高度关注,在体育教学中也不能放松德育的进行和建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學生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的思想情感以及勤勉克己,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要着眼于每一个课堂教学细节,加强德育渗透,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身心都能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体育教师要科学熟练地掌握教学技能和技巧,牢牢记住新课程标准和要求,和学生互相配合,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5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问题提醒着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们不能满足于当前的教学成果,而是要针对暴露的短板和不足做出改进,对已经取得的良好成效加以巩固,实现教育教学的长足发展和进步。时代在不断变化,体育教学已经不满足于只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是更多地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平衡发展提出了要求。在此背景下,广大体育教师应当付出努力,在改进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过程中为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体育教学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高度,为把学生建设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邹恒.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探索[J].读与写,2020,25.

[2]王志.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21.

[3]陈胜.注重资源开发利用 促进初中体育教学[J].科学咨询,2020,06.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初中教育体育教学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