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劳模工作室推进企业人才建设

2020-11-03 05:41金敏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人才建设班组建设创新发展

金敏

【摘  要】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企业建设不可轻忽的环节。要实现企业长久发展,必须把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才素质作为根本着力点。长期以来,国网台州市路桥区供电公司始终坚持以优秀思想鼓舞人、以先进事迹感召人、以科学方式培养人,以“罗彬创新劳模工作室”为依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人才。

【关键词】劳模工作室;创新发展;人才建设;班组建设

引言

国网台州市路桥区供电公司一贯重视人才培养,以劳模工作室为依托,发挥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示平台作用,这对推动公司员工成长,助推企业长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工作举措如下:

1.从“传道授业解惑”到深入挖掘员工技能潜力

1.1深化改革“师带徒”管理模式

传统“师带徒”培训模式自有的弊端主要表现在:(1)培训知识缺乏系统性,徒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很大的片面性。(2)同一徒弟由不同师傅培养,所学到的技能可能具有差异性。(3)培训评估体系不科学。(4)培养周期过短,一年的周期还不足以让徒弟独当一面。

针对这些传统缺陷,劳模工作室推出了“三定二考核双要求一激励”的新型“师带徒”管理方法。三定指定一份师徒合同、定一份带教计划、定一个带徒目标;二考核指一季一次考核、出徒一次鉴定;双要求指一本学习笔记、一份出徒总结;一激励指适当给优秀师徒组合分发物质鼓励。路桥供电公司劳模罗彬同志率先实行了这一新型“师带徒”模式。作为信通业务好手,他连续几年来与新进青年员工签订了师带徒协议,不仅在“师带徒”的一年周期内对他们言传身教,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也尽责地扮演着“引路人”和“答疑者”。经过几年的锻炼和成长,罗彬的“徒子徒孙”们已然成为路桥供电公司信通班组的中坚力量。

1.2全面开展“套餐式”培训模式

针对现有培训模式存在的系统性、针对性不强,内容形式单一,激励考核体系缺乏等问题,罗彬劳模工作室自行开展并向全公司推广了“套餐式”特色培训模式,力求做到培训内容多样化、培训形式多元化,切实提高了培训效果,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强化团队观念、纪律观念。这种培训模式对于青年员工的发展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加快了青工由学生向电力员工角色转变的步伐。

套餐内容一:建立公司内训师团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适的老师“。罗彬劳模创新工作室从企业高层、中层管理人员、工程师或有专长的员工等各个优秀群体中挑选不同授课方面的内训师,为各部门员工发展需求提供必要的业务能力指导。内训师从自身成长经历与业务水平出发,以学员学习到知识和提高技能为根本出发点,内容针对性强,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教方法、教技巧。

套餐内容二:创新现场培训手段。工作室将培训管理工作与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基于变电运维班组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目标,发动全员参与结合现场设备、流程和操作技能要求,制定强效的培训方案和考核机制,增强了培训实效性。

套餐内容三:开展安全学习多元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工作室一直将加大对青工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力度作为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每周举行专题安全培训和事故通报学习,同时邀请一些老师傅将自己经历过的安全事故作为经验以讲课的形式和大家分享。

这种“套餐式”培训,使得各位员工都能够自主选择喜爱的培训“套餐”,思考发展方向,学习实操技术,挖掘自身潜能,让每个员工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学习提升和价值体现。另一方面,这种“套餐式”培训模式综合全公司的团队优势,打造人才培养的“流水线”,从而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人才的“孵化器”和团队的“方向标”。

2.发挥辐射效应,引领打造创新成果展示平台

长期以来,因人员结构问题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国网路桥供电公司一直处于“重生产,轻创新”状态,多年来在创新方面始终处于劣势。“罗彬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为动员公司员工创新,打造一线创新型班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企业创新工作的重要基础,属于基层员工的创新组织,本身就能够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平台。作为公司创新的“排头兵”,罗彬劳模创新工作室一直致力于立足生产实际,谋求科技创新。工作室研发的多功能应急电源、开不所辅助设备远程告警控制装置、智能光衰耗器等设备曾多次获得浙江省QC成果一等奖,并拥有风机远程遥控装置、开闭所辅助设备远程告警控制装置等多项专利。与此同时,工作室强调以自身为依托,利用企业的内部网站以及文化走廊等形式,积极鼓励员工从业务和岗位的特点出发,有效成立公司创新团队,为企业创新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通过打造员工技术创新成果展示平台,在全公司上下掀起创新风暴,让更多员工了解创新,参与创新。首先,工作室将创新成果变“线下”展示为“线上”、“线下”同步展示。对公司内现有的群众性科技创新、QC小组活动职工合理化建议等各类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以及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内容进行展厅展示和网站推送。其次,工作室强调变封闭创新为开放创新。对创新科技成果的学习交流和创新团队的培育聚集,改变过去职工技术创新由某一班组开展和小范围学习交流的封闭局面,以更加开放的方式,传达给公司上下各级员工进行交流和建议。

创新成果展示平台的打造,凸显了路桥供电公司“劳模领跑+团队合力”的优势,为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创造了学习、交流和提升的良好环境,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参加到企业创新的工作中来。

3.规范化建设和制度保障,让劳模工作室永葆青春

“罗彬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基于路桥供电公司变电运维班组建设的创新型工作室,加强变电运维班组建设和管理,始终保持班组建设的先进性,是劳模工作室长存的基石。为此,罗彬劳模工作室十份重视班组建设,始终坚持 “三加强一减负”管理机制。

加强完善班组管理制度。班组建设需要结合自身情况, 根据上级下发的制度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形成班组建设工作的各项标准, 充分在管理层面做到民主, 发挥员工主人公的作用。只有切实落实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标准化的班组管理制度,杜绝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 才能提高班组成员工作质量, 积极促进班组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加强对班组文化建设的重视。班组文化建设,作为丰富班组成员生活,梳理员工的积极价值观,提升员工的精神思想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班组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加强对班组技术的培训力度。学习在提升自我方面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实用的途径。一个员工要想能够适应企业的需要, 就得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一年都需要认真落实员工的培训工作计划, 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养, 不断提升员工技能的整体水平。

对班组做出减负。制定班组制度时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 而且需要根据班组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针对性地减少班组的负担, 可以让班组在进行管理生产工作时集中更多的精力。

通过建立良好的班组建设机制,营造浓厚的班组和工作室文化氛围来推动劳模工作室建设,形成了“树立一个、培养一批、带动一方、造就一代”的工作模式,罗彬创新劳模工作室带出了一支爱岗敬业、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劲。

国网路桥供电公司高度重视劳模工作室创建,在劳模工作室创建工作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立足自身实际,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将劳模工作室建设与创先争优、班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让劳模工作室不但在攻克技术难关、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体制创新等领域创先争优,努力实现劳模的扩散、聚集和品牌效应,让劳模成为授业者、创新领袖和精神导师,通过劳模的群体引领,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既有利于推动公司在企业建設中再立新功,也弘扬了敬业、创新、勤奋的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人才建设班组建设创新发展
基层群文队伍人才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煤炭企业人才建设问题探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型班组建设
浅谈企业文化与班组建设的有效融合
水电厂班组建设实践与探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开展班组建设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