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视阈下非遗活态传承的再思考

2020-11-03 05:41贾立星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6期
关键词:活态传承非遗设计

贾立星

【摘  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的传承和服务人们生活,这就需要我们探讨设计和非遗之间的关系,结合现代设计策略,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关键词】非遗;设计;活态传承;现代设计策略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印记,是国家经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将非遗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入现代生活?怎样有效传承非遗的技艺之美, 使其更好的传承下去?是现代设计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非遗保护在当代中国,已由单一行业行为演进为多领域广泛参与的社会事项 。作为现代设计者,探讨与实践非遗融入现代设计的不同方式是设计的关键所在,也是当今社会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

1.现代设计有效实现非遗的传承发展与重获新生

关于设计的定义,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在《论创新设计》一书中提到:设计是类对创新实践活动的创意和设想、策划和计划。好设计不但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而且可以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从供给侧重塑产业格局和生态,创造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设计是不断创新的,人类文明是在向前发展的,从社会的不断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横跨各个领域,将艺术、技术和商业融为一体,不断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经典之作。用现代设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设计创新中焕发新的生命。

2.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创新的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所以现代设计要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而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设计才能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力。从文化创新的层面上看,设计是在秉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创造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以及生活习惯不同形成了非遗表达形式的不同和寓意内涵的丰富性、多样性。其天然优势为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3.设计对非遗元素的“提炼”

非遗项目的不同视觉形态元素各不相同,每一种表现形式都是独特视觉语言的呈现。因此,需要在把握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概括、简化或夸张的手法对具体非遗的图案、造型、色彩、动态等元素进行抽象提炼,获得能够体现非遗特征的设计元素符号。对于非遗元素的提炼,其核心是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和表达方法將非遗形象进行视觉重塑与特色强化,把握非遗项目的典型表象特征,并融入现代设计情感与表现手法,传达非遗的形象特质和造型美学。

4.非遗的现代设计策略

4.1设计要以人为本,了解与满足受众的需求

当代设计要强调以人为本,因为所有的设计都是在为人们提供服务,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注重设计的人文情怀。以人为本,找到设计的创新点,来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扩大受众面。非遗的活态传承一定要和当代文化、艺术、审美等进行充分的结合,能适应当代人的需求并且保持原生态的状态,才会有生命力。设计师应该做好对受众心理需求的研究,根据人们不同的审美特色和设计要求来满足受众的需求。

4.2设计要凸显品牌特色

首先我们要对品牌设计有一个市场定位,抓住品牌特色加以突出表现,利用非遗特有的形态来表达产品的美学特征以及价值取向,让内心情感上与产品产生共鸣,从而触动消费者的情感,满足用户心理需求。全国第一个“花丝”工艺品牌PhoebeStyle是一个将传统手工工艺与现代审美现代时尚结合的非遗创新品牌,通过现代审美设计,将非遗花丝工艺设计创新出现代人日常能佩戴的饰物。我们从这个品牌中可以看到突出品牌特色能够产品更具识别性,也更能够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从而使非遗活态传承借助品牌实现。

4.3非遗的跨界设计

设计的交叉学科属性,使得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界成为可能,并赋予了非遗新的生命,让普通大众得以亲近非遗、体验非遗,从而掀起了一股非遗创意产品的消费新趋势。鉴于此,非遗的跨界设计,指引着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新方向。余杭油纸伞在 2017 年意大利米兰设计周上惊艳全场,融入现代审美和设计的油纸伞文创产品成为年轻人个性消费的畅销品,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成为非遗有效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4.4非遗的IP形象设计

IP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工具,通过产品设计与视觉设计的同步传达来塑造IP 形象、融合媒体的共同传播来传播IP 形象,以此来获得粉丝效应并延伸对传播主体内容的传达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历史文化积淀,不是刚刚创造的,它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能量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可以看到消费市场对非遗IP形象的设计开发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就需要我们对非遗文化资源合理的挖掘提取,充分发挥非遗IP形象的传播效能和市场效应的作用,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播工作提供新思路。

4.5非遗与现代高科技的设计结合

设计总是因为市场和消费者不断出现的新需求而发生,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不断催生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及相关消费群体,由此而需要向社会不断提供创新设计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变化。新宝马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就是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多项非遗技艺如刺绣、大漆、制瓷的运用,使汽车的内饰呈现出一种典雅、内敛的东方意境。非遗传承人在技艺上获得了设计、科技的助力,非遗产品开始变得更有时代感、设计感。

5.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是非遗与设计有效融合的保障

5.1加强设计师与传承人的专业素质培养

传承人和专业设计人才是非遗传承创新的主要力量,有的非遗传承人往往只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没有理论支撑。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组织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通过对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开展技艺和技术的交流研讨与实践,帮助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他们的传承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再就是一些专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要开设与非遗相关的专业课程,提高设计者的专业技能,我们也可以通过非遗传习基地和非遗研学体验教育来加强他们技能的培养。

5.2加强设计师与传承人之间的沟通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振兴中国传统手工艺,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了解传统文化,了解地域文化特色,知其背后的深刻内涵。设计师的对非遗项目的实地调研和参与传承人制作的过程能让设计师真正了解技艺里的文化内涵。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同时也能让传承人更多地获得现代设计的流程与经验,为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有机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随着社会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非遗的传承发展遭受着时代的冲击,有的非遗传承活力明显不足,受到地处偏远和交通不便的地域性限制更促使其传播受到局限。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机遇,让非遗从原本岌岌可危的境况在设计师的手中开始转变成受欢迎的产品,这些传统技艺承载的造物智慧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继承,在新的环境中延续着它的使用价值和生命。设计是一条可以让非遗往下研究、生存、发展的新路径,“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非遗传承进入活态良性的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杨红.目的·方式·方向——中国非遗保护的当代传播实践[J].文化遗产, 2019, (6)

[2]路甬祥. 论创新设计[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猜你喜欢
活态传承非遗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