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祥
【摘 要】做好责任成本管理,能够提高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整体成本管理工作的条理性。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这三个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内,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实现了对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建筑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建筑企业;责任成本;工程项目
引言
責任成本是指围绕责任中心归集出来的可控成本部分,而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成本则是指以企业的项目负责单位为责任中心,归集出的可控成本部分,建筑企业通过落实责任成本管理模式,可以促进成本控制的有序落实,因此,应深入分析责任成本管理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管理效果,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1.招投标阶段的责任成本管理
1.1投标报价管理
一般来说,当工程项目为责任中心时,责任成本通常包括人、材、机,以及其他间接制造费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因此,招投标活动作为影响该成本数额的重要因素,建筑企业应当做好投标报价管理,以合理控制项目建设成本,提升自身的项目营收水平。在此过程中,由于投标报价的时间比较紧迫,因此,建筑企业需要迅速、准确地对工程概况做出判断和决策,并基于预算造价结果,结合自身的经验,确定最终的报价。为此,建筑企业可以直接委托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进行预算造价的编制,然后再结合主观经验,以及政策条件、工况等具体情况,对预算造价进行协调、校正,以将项目责任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项目的正常营收。但在该阶段的责任成本管理中,建筑企业需要注意,应当做好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的甄选,并选取资质高、规模大、经验丰富的造价咨询机构进行预算造价委托。如果该项目为地方政府项目,建筑企业在选择造价咨询机构时,还要考虑选择一些经常接触政府项目的机构,以强化投标报价的准确性,增强责任成本管理效用。
1.2造价咨询成本管理
在招投标阶段,如果建筑企业通过委托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进行预算造价并编制标书,那么该项目的责任成本就包含委托费用,因此,为了深化责任成本管理的落实,建筑企业需要对该部分成本进行控制,以提升项目的净利润水平。在造价咨询成本管理中,建筑企业应当注意,要根据项目的级别选择相应资质的造价咨询公司,以保证委托费用的合理性,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投标文件编制在竞标中的决定性作用,尽量选择优质,且具备一定规模的造价咨询公司,严禁为了节约成本,直接将投标文件的编制委托给个人,以免在竞标中出现专业纰漏,导致竞标失败。此外,建筑企业还可以甄选合适的造价咨询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并以此与咨询公司探讨优惠政策,以实现该部分责任成本的控制,提升建筑企业的营收水平。
2.施工阶段的责任成本管理
2.1材料成本管理
在施工阶段,责任成本管理工作主要以控制为主,即根据前期的投标标价以及其他工程项目预算文件,对各项施工环节进行管控,确保施工阶段发生的项目责任成本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交工。一般来说,材料成本与质量成本是占据该阶段所发生总责任成本比例较大的两项成本内容。其中材料成本主要包含木材成本、钢筋成本、混凝土成本等,建筑企业需要通过从采购、储存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来落实该部分责任成本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材料供应市场运行状态,总结材料价格变化规律,以找准材料购买时机,增强材料性价比,同时,还要做好材料的质量验收工作,防止后期施工因为材料质量不到位而产生额外的责任成本。当材料入场时,施工方应按照施工平面图,对应材料用途,进行材料堆放位置的设置,尽量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以免二次搬运造成材料质量下降,保证材料利用率,实现责任成本的管控。
2.2质量成本管理
在施工阶段,质量成本主要是指由于质量问题而进行返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项目责任成本。为了实现对该项责任成本的有效控制,建筑企业需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技术要求与施工规范,来落实各项施工操作,同时,针对工程项目各部分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提前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返工情况发生的几率。此外,施工者作为工程施工任务的主要执行者,其专业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整体建设质量,因此,建筑企业还要做好培训工作,并通过培训工作及时将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到工程施工中,促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能够达到预期质量水平,遏制质量成本的形成。在此过程中,为了提高培训指导的便捷性,建筑企业可以将施工中需要应用的施工技术、工艺环节,以短视频的形式加以说明,并组建培训群,将短视频发给施工人员用以学习,增强培训工作的效果。
3.竣工结算阶段的责任成本管理
3.1工程量核对管理
在竣工结算阶段,责任成本基本不会再发生,但如果审计过程中,建筑企业的支出项没能上报完整,或未通过审核,那么就会产生责任成本,影响企业的项目营收水平,例如:工程量核对时,柱结构内部钢筋弯勾长度部分被遗漏,导致未能上报,则工程借款中就不会包含该部分钢筋的成本,使得建筑企业需要在此部分付出额外的成本,减少了企业的营收。一般来说,为了避免该阶段形成责任成本,建筑企业可以从工程量核对管理、档案管理两个方面入手,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增强责任成本管控效果。其中,在工程量核对中,建筑企业需要委派专人到审计方处,与审计人员核对项目施工的工程量,并待双方确认无问题后,才能将工程量上报该建设方,此时,建筑企业职工应注意携带好变更签证等文件,以及施工蓝图,为工程量核对提供完善的依据,同时,建筑企业还要确保所委派职工的专业水平到位,防止最终结算造价中出现工程量漏项等问题,保证责任成本管理效果。
3.2档案管理
在竣工结算阶段,责任成本的发生往往源于变更签证、索赔手续等资料的缺失,导致变更工程量或索赔项目等内容无法被审计人员认可,影响建筑企业的项目营收。为此,建筑企业应当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并委派专门的团队,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文件、资料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这部分资料的齐全与完整,防止该阶段责任成本的形成。此外,在档案管理中,建筑企业还需要制定一套标准、清晰的档案交接、管理程序,并为各个程序设置配套的操作规范,然后基于此,形成一系列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以指导、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变更、索赔等关于工程项目结算的文件能够被及时调取和应用,实现工程项目的责任成本管理。
4.结论
综上所述,提高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效果,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在项目建设中,借助责任成本管理措施可以优化企业竞标能力、降低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款结算放款效率,从而增强建筑企业成本控制效果,促进企业营收水平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孙姣. 建筑成本控制中的财务预算管理策略分析[J]. 财经界,2020,(29):102-103.
[2]麦绮云. 房地产成本管理突出问题及对策[J]. 中国市场,2020,(2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