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传旺,刘 栋,李恩玉,赵瑞收,郝思媛
(青岛理工大学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20)
协作通信能够有效对抗信道衰落,解决无线通信覆盖等问题[1]。但传统的中继协作通信,采用时间正交接入方式,同一时刻只能转发一个用户的信息,严重限制了当今无线通信高时效性能的发展要求。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的出现,能够实现多用户信息叠加在相同信道上传输,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系统接入用户的容量和频谱效率[2]。文献[3,4]指出了NOMA技术在系统容量与频谱效率上的优势。文献[5-7]指出NOMA与协作通信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频谱效率。文献[8]针对两阶段NOMA-D2D辅助中继场景,提出了一种可以降低中断概率并提高系统容量的功率优化算法。文献[9]研究了两用户NOMA场景下,采用放大转发协议(amplify-and-forward,AF)时,系统下行链路的中断性能。文献[10]研究了AF协议下,多用户NOMA系统的中断性能。文献[11]研究了双向中继场景下,采用解码转发协议(decode-and-forward,DF)时,两用户NOMA系统的中断性能。而对于采用DF协议,基于用户选择的多用户NOMA技术研究较少,且以往对多用户NOMA系统的研究通常不考虑基站与用户之间的直连链路[10,12,13]。鉴于多用户协作NOMA系统的复杂性,本文考虑基站与用户之间存在直连链路场景,建立了基于DF协议的多用户NOMA系统模型,给出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案的性能优势。
图1 多用户解码中继NOMA模型
在实际多用户NOMA系统通信场景中,由于某些调度或负载平衡条件要求,存在需要向第m和第n个信道最差的两用户同时传输信息的要求。此时,采用的配对两用户选择准则为
(1)
根据系统模型可知,每次信息转发分为两个时隙:在第一时隙,S广播发送用户m、用户n的叠加信息xS,该叠加信息xS可以表示为
(2)
其中,am与an分别为目的用户m和n的功率分配因子,并且满足am+an=1。
综合考虑系统模型及NOMA解码协议,不失一般性,在此假设am>an。此时,中继R和用户k(k=1,2,…,M)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3)
其中,PS为S的发射功率,i∈{R,1,2,…,M},ni为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且满足ni~CN(0,N0)。
(1)中继不能正确解码
在中继不能够正确解码时,用户只能解码来自基站S发送的数据。在NOMA系统中,一般采用串行干扰删除(SIC)技术解码[14]。此时,对于用户m在解码自己的信息xm时,由于am>an,则可以把xn看作噪声,此时,由式(2)和式(3)可知,S到用户m的瞬时SNR可表示为
(4)
对于用户n在解码自己的信息xn时,由于am>an,因此不可以把xm看作噪声,此时,可以先解码xm,由式(2)和式(3)可知,S到用户n的瞬时SNR可表示为
(5)
在正确解码xm后,消除用户m的信息xm后得到
(6)
此时再采用最大似然检测估计解出自己的信息xn,此时,由式(6)可知,用户n的瞬时SNR为
(7)
(2)中继能正确解码
第二时隙时,中继节点R转发xS,此时,目的用户k(k∈{m,n})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8)
其中,PR为R平均发射功率,为简化计算,令PR=PS,n′k为均值为0,方差为N0的AWGN。
在目的节点采用选择分集接收技术进行解码,后面两用户的解码过程与(1)过程类似。此时,对于用户m接收到的SNR为
γm=max{γSm,γRm}
(9)
对于用户n先解码xm时接收到的SNR为
γn= max{γSm→n,γRm→n}
(10)
(1)用户m的中断性能分析
(11)
因此,由式(11)可知,用户m的中断概率可以表示为
(12)
式(12)中Pr{γSm (13) 由式(13)可知,当am-anT<0,即am/an (14) (15) 将式(15)带入式(13)可得 (16) 其中,α=T/[(am-anT)γ]。 由于用户选择标准只与S到用户k(k=1,2,…,M)的信道质量有关,因此在选定两个用户m和n后,中继R到用户m或用户n的信道概率密度与信道质量的次序无关,因此 (17) 将式(16)、式(17)及Pr{γSR>T}=e-β/ΩSR,(其中,β=T/γ)代入式(12),可得用户m的精确中断概率闭式结果为 (18) (2)用户n的中断性能分析 由前述可知,用户n的中断分为两种情况:情况①若R不能正确解码,则R不参与协作,只要用户n不能正确解码xm,或在正确解码xm后,不能正确解码xn,此时用户n发生中断;情况②若R能够正确解码,则R参与协作,此时若用户n发生中断,必须满足S和R到用户n的链路同时发生中断,中断条件和情况①类似。 因此,用户n的精确中断概率可表示为 (19) 其中,θ=max{α,β/an}。 利用式(16),把m换为n,然后代入式(19),可得用户n的精确中断概率闭式结果为 (20) 在高SNR下,根据文献[15],可将式(16)近似表示为 (21) 在x→0时,由公式ex≈1+x可知,在高SNR下将式(21)代入式(18),用户m的中断概率的近似结果可进一步化简为 (22) 同理,由式(20)可得,用户n的近似结果为 (23) 根据系统中断概率的近似结果和最大分集性能可知,在高SNR下,S到用户k(k∈{m,n})之间的信道质量为系统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系统的中断性能影响较大;S到R与R到用户k的信道质量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小。 在仿真过程中,不失一般性,用d表示S与用户k之间距离的归一化因子,κ表示路径衰减损耗指数。在仿真过程中取m=2,n=5,M=8,am=0.8,an=0.2,T=2 dB,ΩSD=1,d=0.5,κ=4,ΩSR=d-κ,ΩRD=(1-d)-κ。 图2给出了两配对用户中断概率随SNR变化的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SNR的增加,曲线呈下降趋势,系统中断概率逐渐降低。在高SNR下,用户m与用户n的近似结果与精确结果曲线重合,表明推导的中断概率的精确结果与近似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在SNR为11 dB时用户m与用户n中断概率近似相等,当SNR小于11 dB时用户m的中断概率小于用户n的中断概率,当SNR大于11 dB时用户m大于用户n中断概率。表明在小SNR条件下,用户m的中断性能较好;高SNR条件下用户n的中断性能较好,此现象与上述推导的中断概率的近似结果完全吻合。结果分析表明,中断概率与用户有关,用户信道性能越好,中断概率越低,中断性能越好。 图2 两用户中断概率随SNR变换曲线 图3给出了不同信道参数下,两用户的中断概率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当ΩSD=2,ΩSR=1,ΩRD=1时,系统的中断性能最好,当ΩSD=1,ΩSR=1,ΩRD=2与ΩSD=1,ΩSR=2,ΩRD=1时,系统中断性能次之,ΩSD=1,ΩSR=1,ΩRD=1时,系统中断性能最差。结果分析表明,基站与用户之间的信道为影响系统性能的主信道,对系统的中断性能影响较大;基站与中继和中继与用户之间的信道为次要信道,对系统中断性能影响较小。 图3 不同信道参数下两用户的中断概率 图4给出了SNR在10 dB和30 dB两种情况下,系统中两用户的中断概率随距离归一化因子d变化的曲线。当距离因子d相同时,在SNR为10 dB下用户m和用户n的中断概率曲线近似重合,两者中断性能比较接近。在SNR为30 dB下用户n的中断概率远小于用户m的中断概率,用户n的中断性能优于用户m的中断性能。当SNR相同时,随着距离因子d的增加,曲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用户中断概率先减小后增大。结果表明,用户中断概率与中继节点位置有关,当d为0.6左右时,系统中断概率最小,中断性能达到最佳。 图4 中断概率随距离因子d变化曲线 图5给出了与文献[15]的仿真对比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在SNR相同条件下,中继采用DF协议时,用户m与用户n的中断概率均小于AF协议下的中断概率。在中断概率同为10-6时,采用DF协议相对于AF协议有 1 dB的性能改善。仿真结果表明,在本文所提出的多用户协作NOMA系统中,采用DF协议时系统的中断性能优于采用AF协议时的中断性能。 图5 AF与DF两种协议的中断概率对比 本文为满足某些调度或负载平衡条件要求,在多用户环境下,建立了一种协作NOMA网络模型。详细分析了信道质量和中继位置对系统中断性能的影响,并与现有的多用户协作NOMA方案作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案的性能优势。本文主要围绕单中继多用户的NOMA协作系统进行研究,下一步将对系统最优功率分配以及多中继选择策略展开研究。2.2 高SNR下的性能分析
3 仿真分析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