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库情境下高校智库服务的过程及机制研究*

2020-11-03 05:21
图书馆 2020年10期
关键词:智库案例图书馆

陈 静 陈 茫

(1.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广州 511300; 2.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3. 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 广西桂林 541004)

1 引言

2015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指导意见[1],为我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而十九大报告中也再次提出了“加强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掀起了新型智库建设的新浪潮。一时间,各类智库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2],其中,高校智库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先行者,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稳定繁荣等做出了巨大贡献[3]。

在高校新型智库的建设过程中,图书馆的资源保障与服务支持作用至关重要,它有效促进了高校新型智库的建设与发展[4]。反过来,当前的新型智库情境,也为图书馆的高校智库服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5]。根据刘芳等的研究[6],高校智库服务是指以智库的知识需求为服务导向、以高校智库为服务对象,利用图书馆的海量馆藏储备、强大服务团队、专业服务模式、先进服务技术等优势条件,为其提供资源保障、教学支持、科研辅助等服务。智库服务与学科服务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如表1)。

表1 智库服务与学科服务的区别[7]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关于高校智库服务的研究,现有文献大多从体系模式、使命担当、路径策略、功能平台等视角展开分析[4,8-12]。这些研究侧重于主观性陈述或理论性研究,缺少典型案例与一手资料的客观支撑。而高校智库服务的过程具有其自身特殊性,但现有文献对高校智库服务的过程及机制的研究却非常缺乏[13-14],也没有深入揭示其服务过程及机制的本质原理。然而,从服务过程视角解读高校智库服务的过程及机制,既能丰富高校智库服务的理论体系,又能提供相应的实践参考。因此,深入剖析高校智库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以促进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为视角,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基于5所高校图书馆的智库服务案例,深入探究并揭示其服务过程及机制,以提升其服务能力与成效,从而促进高校新型智库的建设与发展。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与分析思路

文章的研究方法为多案例研究方法,重点论述图书馆开展高校智库服务的过程及机制,即该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的作用关系及其服务交互过程。文章的分析思路为:依据机制定义[15-16],借鉴了经典的多案例分析框架[17],结合图书馆高校智库服务的特点,设计了高校智库服务的过程及机制的案例分析框架(如图1)。该分析框架有3步:确定主要过程阶段、分析核心内容、归纳各核心要素及关系。根据多案例研究的研究范式,该分析过程严格遵循规范性与可重复原则[18],通过规范的科学研究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

图1 高校智库服务的过程及机制的案例分析框架

2.2 样本选择与数据采集

根据多案例研究的样本选择原则,案例样本的选择一般为4—10个较合适[19];故此,文章研究选取5所知名高校图书馆作为样本案例(如表2)。此外,这些样本案例在体系构建、组织模式、服务成效等方面,引领着高校智库服务发展的新方向,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根据多案例研究的数据采集原则,文章的数据采集分为两个部分,即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其中,一手数据主要是指利用案例实地调研、服务展览资料、对象访谈录音等方式,对研究案例进行收集而获得的直接数据;二手数据主要是通过选取核心文献、官网资料、相关书籍等途径,对研究案例的文献进行整理而获得的间接数据。为了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在实地调研数据采集过程中,所涉的研究对象用字母代替,仅保留相关提示信息。如遇到因时空、经费或人员等限制,而导致一手数据的采集无法顺利进行时,则将二手数据作为补充。

表2 高校智库服务的案例概况

2.3 信度与效度

为了确保多案例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与有效性,文章根据Wynn等的研究原则,从外部效度、内在效度、构念效度和信度等方面,对分析案例进行检验与控制。表3为案例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检验[27]。

表3 案例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3 案例分析

根据图1中的案例分析框架,接下来依次分析案例所涉及的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的服务情境、服务参与者、服务交互、服务产品等方面的表现,步骤为:①选取一所高校图书馆进行预研究。在服务情境方面,基础设施、宏观环境、数据管理和技术应用等要素最为关键;在服务参与者方面,人员特质、行为习惯、服务轨迹和交互方式等组成影响显著;而在服务交互方面,服务感知、交互行为、知识挖掘和评价反馈等行为作用最大;在服务产品方面,产品类型、产品载体和产品内容等要素最为重要。②遵循可重复的研究逻辑,逐一分析其他案例并与该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最终的研究结论。

为了保证多案例分析的可靠性,在案例的证据分析时,文章会标明相关来源出处。其中,一手资料标识为F,二手资料标识为S;而数据出处的图书馆分别标识为A~E。下文分析中,例如AF表示为该证据分析结果出自图书馆A的一手资料;DS表示出自图书馆D的二手资料。文章中对高校智库服务的案例分析,具体如下:

3.1 第1阶段: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

在新型智库情境下,高校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活动;由于受日益增长的办学压力、跨学科交叉的创新特征、需求强烈的资源缺口等的影响(BF/ES),高校智库自身不可能拥有进行新型智库建设所需的全部资源。于是,高校智库便尝试积极寻求外部帮助,通过科学方法与有效途径获取资源,支持其新型智库的建设与发展。研究表明,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专业的服务团队、先进的信息技术、科学的工具方法等优势(AF/BS/CF/DS/ES);同时,它们通过开展智库服务,主动与高校智库建立合作的联系与意向(BF/CF/DS)。这种智库服务的合作关系一旦建立,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就成为高校智库服务的第1阶段。

3.1.1 服务情境的构成

首先,基础设施是开展信息资源分析整合的前提条件(CS/DF),图书馆在服务初期既需要拥有强大的信息分析平台、专业的资源数据库、便捷的一站式检索平台、先进的信息采集系统等信息服务软件系统(BS/DS/EF),也需要有建设信息管理、资源云存储、智库服务等服务器的资源管理硬件设施(CS/DS)。其次,图书馆应主动收集诸如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智库发展的公共政策、智库资源的建设规划、智库服务的公众认知等的宏观环境信息(AS/CF/DF/ES),通过感知高校智库的发展态势与所处环境,完善高校智库的研究目标,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选题等(BF/CF/ES)。与此同时,通过借助新闻库、资源库、人员库、专家库等可靠的数据管理情境(AS/BS/CF/EF),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资源匹配、搜索引擎、移动服务、一站式检索等先进的技术应用情境(BF/DS/EF),更好地支撑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这些基础设施、宏观环境、数据管理和技术应用等,共同构成了该服务阶段的服务情境,并推动着高校智库服务的顺利开展。

3.1.2 服务参与者的特质

从人员特质来看,高校智库尝试寻求其新型智库建设与发展的方法与途径(CF/EF),图书馆则主动与高校智库建立合作意向(CS/DF)。从行为习惯来看,相关服务参与者会习惯使用馆藏资源管理子系统,利用官方平台、移动App、采集终端、人工窗口等实现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BF/CF/DF)。从服务轨迹来看,该阶段的服务轨迹依次为,初步意愿达成、提出任务需求、形成合作意向、开展信息搜索、进行资源整合、分析资源内容和挖掘知识等步骤(AS/BS/CF/DS/EF)。从交互方式来看,服务参与者借助信息预提示、信息资源导航、一站式检索平台、移动服务端等手段(AS/CS/ES),开展智库所需信息资源的交互。

3.1.3 服务产品的特征

该过程形成的相关服务产品类型有:即时服务消息、专业研究报告、权威智库数据等(CF/DF/ES);提供的产品内容(服务内容)有:提供宏观智库政策消息、信息资源分析报告、中外电子资源查新报告等(BS/CS/DF)。这些智库服务产品,通过官方网站、自助终端、移动终端、人工窗口等产品载体(AF/DS)实现服务的交互。

3.1.4 服务交互的行为

经过一系列有序化的智库服务活动(BF/CS),图书馆形成了相关智库产品。其中,在服务感知方面,涵盖了高校智库建设发展潜力、学术水平评估等潜在需求(AF/DF/ES),高校智库的研究领域、专业范围等个性需求(BS/CF),高校智库的背景信息、风险形势等客观形势(BS/DS/EF)。在交互行为方面,主要表现是为了促进智库服务初级联系的形成(AF/CF/ES),以及实现进一步合作关系的确立等,其两者间交互行为相对浅显(CS/DF)。在知识挖掘方面,图书馆会对高校智库建设的需求,进行服务需求挖掘;对发展的方向进行发展方向挖掘(CF/DF),对学科专业的知识进行学科知识挖掘(BS/EF),对信息资源的关联进行信息关联挖掘(BF/CF/ES)。在评价反馈方面,智库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检索、分析与利用等服务进行相关评价反馈(BS/DF/EF),改进与完善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功能(AS/DF/ES)。

3.2 第2阶段:智库产品的加工生产

在服务合作关系正式确立之后,图书馆与智库之间将会对智库服务内容与任务、责任与权利、方法与途径等逐一进行详细约定(AF/CF/DS),并进入智库服务的第2阶段,即智库产品的加工生产。在该服务阶段,智库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具有动态性与复杂性(BS/ DF)。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挖掘,形成专题型的高校智库服务数据库,直接从事高校智库服务产品的生产(BF/DF/ES);同时,它也为高校智库提供产品存储、数据保障等服务,间接参与智库服务产品的生产(CF/DF/ES)。

3.2.1 服务情境的构成

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智库产品,离不开优越的服务情境支持(AS/BS/CF/EF)。从基础设施来看,图书馆在进行智库产品的生产加工阶段,既需要建设产品数据库、特色资源加工平台、即时消息等软件平台(AS/DS/ES),也应购置智库产品管理、产品数据分析、智库用户交互等服务器硬件设备(BF/DF)。从宏观环境来看,应从智库产品的实时动态、产品加工的工具方法、智库成果的目标定位等方面着手,营造宏观环境的氛围(AF/CF/ES)、规范科学流程,促进智库成果产出的时效质量(BS/CS)。通过借助知识库、规则库、工具库、方法库等规范的数据管理情境(CF/DF/ES),以及利用文献计量、查新查引、数据分析、过程模拟、智能匹配、隐私保护等最新的技术应用情境(AF/BS/DF),更好地保证智库产品的加工生产。

3.2.2 服务参与者的特质

在智库产品的加工生产阶段,智库相关人员的特质表现为会主动推进智库的建设与发展,并期望形成高质量的智库产品(BF/CF/DS);而图书馆则积极嵌入高校智库的建设活动中,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智库产品加工生产服务(AF/CF)。服务参与者进行智库产品的加工生产,习惯于使用智库产品加工子系统,通过利用移动App、可视化、产品加工、特色数据分析等方式予以实现(BS/DF/EF)。该阶段的服务轨迹依次为,细化产品方案、设计生产流程、进行精细加工、挖掘产品价值、形成智库产品、协调产品管理、发布智库产品等流程(CS/EF)。从交互方式来看,该阶段服务参与者借助多维知识交互、信息流内容控制、智库服务仿真、智库产品图谱等方式(BS/CF/ES)进行智库产品加工生产的交互。

3.2.3 智库产品的特征

同上阶段,经过加工生产后的智库产品,也包含了即时服务消息、专业研究报告、权威智库数据等类型(CF/DF/ES)。该服务阶段提供的高校智库服务的产品内容(服务内容)包括智库产品加工进度消息、专业智库产品分析报告、权威智库产品数据等服务(BF/DF);而图书馆利用产品网站、移动平台、系统平台、专业团队等载体(AF/CF/DS),能有效进行智库产品的加工生产。

3.2.4 服务交互的行为

通过一整套规范化的产品加工程序(CF/ES),高校图书馆产出相关服务产品。其中,在服务感知方面,聚焦于产品内容的可用性、产品信息的真实性等的感知(AF/BS/DF),以及智库产品的知识体系有序结构、用户主观知识系统等的感知(BS/DS/EF)。在交互行为方面,该阶段的服务交互行为重点围绕智库产品的深度加工、服务实施、协同创新等展开(CF/DF),其智库与图书馆之间的交互行为逐步深入。在知识挖掘方面,图书馆对智库产品的需求进行需求挖掘,对产品加工的特征进行内涵挖掘,对权威数据的价值进行价值挖掘,对智库产品的特色进行特色挖掘(AF/CF/DS)。在评价反馈方面,智库通过对图书馆提供的智库产品的加工、生产、处理与发布等进行评价反馈(BS/CF/EF),规范与健全智库产品的加工生产流程。

3.3 第3阶段:智库服务的利用扩散

最后,是整个过程的最终阶段,即实现智库服务的利用扩散(BF/CF/DS)。智库影响力是智库生命力与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智库存在的真正意义(AF/BS/CF/ES)。在该服务阶段,提升智库服务的价值与影响力是终极目标(AS/CF/DF)。通过利用智库数据呈现、会议论坛交流、专题数据库开放、权威刊物呈递、专业研报发布等(BF/DS),高校图书馆将加工生产完毕的智库产品提供给相关委托方,参与智库建设的决策过程(CF/EF)。并且,通过对智库成果的系统组织、科学分析、有效过滤和有序化处理等操作(BS/CF/DS)实现智库产品的知识增值,提升其智库服务的价值性,依靠高价值的智库成果为高校智库发展建言献策(AS/CF/DF)。同时,高校图书馆还运用智库平台、移动终端、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BF/CF/EF),不断拓展高校智库服务的传播渠道,提升高校智库的影响力(BS/CS/DF/EF)。

3.3.1 服务情境的构成

具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服务情境,对于充分发挥高校智库服务的服务价值与品牌效应,作用至关重要(AF/CF/DS/EF)。从基础设施来看,图书馆在实现智库服务的利用扩散阶段,既急需构建统计分析平台、存储备份系统、服务展示平台等软件环境(BS/CS/DF),也亟待配备大数据分析、智库服务评价、智库服务宣传等服务器的硬件体系(BF/DS/EF)。从宏观环境来看,图书馆应注重服务的水平效果、平台的渠道效能、影响的范围层次等方面的宏观环境影响,提升智库服务利用的产品价值,扩大高校智库服务的扩散影响(AF/CF/DS/EF)。与此同时,借助查新库、成果库、评审库、档案库等完备的数据管理情境(BF/CS/EF),以及利用成果统计、云存储备份、科学知识图谱、思维导图、智能推荐等智能的技术应用情境(AS/CF/DS/ES),促进图书馆智库服务的利用扩散。

3.3.2 服务参与者的特质

对于智库服务的利用扩散,从人员特质来看,高校智库是为实现品牌和影响力的提升而在不断努力(BS/CF/DF),图书馆则想方设法提升服务成效、扩大智库影响力(CF/EF)。从行为习惯来看,服务参与者习惯使用智库成果展示子系统(CS/DF/EF),利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推荐应用、评价平台等途径(BF/CF/ES),实现智库服务的利用扩散。从服务轨迹来看,该阶段的服务轨迹依次为,统计智库成果、分析智库产品、存储服务产品、运用传播平台、利用智库产品、运用扩散途径、进行智库评价等服务(AF/CF/DS/EF)。从交互方式来看,服务参与者借助多媒体融合、智库成果导航、多维信息呈现、智库影响评价等途径(BS/DS/EF),实现智库服务利用扩散的交互。

3.3.3 服务产品的特征

与所有阶段相同,高校图书馆实现服务利用扩散的服务产品,产品类型有即时服务消息、专业研究报告、权威智库数据等(CF/DF/ES);提供的产品内容(服务内容)有智库服务进展消息、智库服务研究报告、智库建设评估数据等服务(BS/CF/DF/ES);而图书馆利用成果网站、移动展示、推荐平台、服务团队等产品载体(AF/CS/EF)能有效实现智库服务的利用扩散。

3.3.4 服务交互的行为

高校图书馆借助一连串引导性的服务扩散手段(CF/EF),推送相关服务产品。其中,在服务感知方面,包括服务开展的有效程度、服务内容的简明扼要、服务表述的科学合理、服务扩散的范围层次等的感知(CF/DF/ES)。在交互行为方面,该阶段的交互行为是设法实现智库产品利用与智库成果推广等目标,其智库与图书馆之间的交互相对深入(AF/BS/DS/EF)。在知识挖掘方面,图书馆将对产品利用的效率、智库服务的途径、智库成果的关联、智库服务的价值等进行挖掘(CF/DF/EF)。在评价反馈方面,高校智库通过对智库品牌所需智库服务的宣传、营销、推广与转化等效果进行相关评价反馈,进而促进智库服务的利用扩散(CF/ES)。

3.4 高校智库服务的案例研究结果

通过总结案例的结果,文章归纳得出高校智库服务过程的3个阶段,以及其构成的关键影响因素与作用关系。表4为高校智库服务的案例研究结果。

4 研究结论

4.1 高校智库服务的服务过程

根据案例分析结果与实践情况,文章归纳得到了高校智库服务的服务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知:①高校智库服务的服务过程主要经历3个阶段,依次分别为开展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进行智库产品的加工生产、实现智库服务的传播利用。②图书馆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等两种方式参与智库产品生产,开展高校智库所需产品的加工生产,为高校智库提供服务并参与其建设与发展。③智库产品与服务情境共同支撑着整个高校智库服务的顺利进行与传播利用。

4.2 高校智库服务的服务机制

根据案例分析结果,得出了高校智库服务的服务机制模型,如图3所示。

从图3可知,高校智库服务的服务机制受到一些共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影响,涵盖了4大方面和15个层面的相关内容,其中:①服务情境,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宏观环境、数据管理和技术应用等层面;②服务参与者,主要包括人员特质、行为习惯、服务轨迹和参与方式等层面;③服务交互,主要包括服务感知、交互行为、知识挖掘和评价反馈等层面;④ 服务产品,主要包括产品类型、产品载体和产品内容等层面。

各层面彼此相互影响与共同作用,构成了高校智库服务的服务机制:①在服务情境的作用下,借助高校智库提供智能的服务软件硬件设施、优越的智库服务外部环境、完备的智库服务数据管理、先进的智库服务技术等,保障高校智库服务的顺利开展。②对于服务参与者而言,对其主动性人员特质、细分化行为习惯、规范化服务轨迹、多样化参与方式等进行具体分析,支持高校智库服务产品的科学产出。③在服务交互过程中,通过感知高校智库建设的服务需求、开展高校智库服务的知识交互、挖掘智库服务过程的潜在知识、进行智库服务的评价反馈等深度服务交互,实现高校智库服务过程的有序推进。

图2 高校智库服务的服务过程示意图

图3 高校智库服务的服务机制模型

4.3 高校智库服务过程的各阶段异同点

此外,文章还发现在不同阶段过程中,各组成要素发挥的作用呈现一些共性特征。例如:在服务情境方面,图书馆提供的具有智能性软硬件的基础设施、优越性外部服务的宏观环境、完备性服务数据的数据管理、以及先进性智库服务的技术应用等服务情境,在各个服务过程阶段均适用。在服务产品方面,高校智库服务产品内容呈现的类型与载体也大体相同,是服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不同阶段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一些个性特征。在该服务过程的3个阶段中,高校智库服务的服务感知经历了从“信息需求”到“产品需求”,再到“服务需求”的转变;交互行为经历了从浅显的“关系构建”到逐步深入的“产品交互”,再到深入的“服务交互”的延伸;知识挖掘经历了从“信息关联挖掘”到“产品特色挖掘”,再到“服务价值挖掘”的拓展;评价反馈经历了从资源的“分析整合功能”到产品的“加工生产流程”,再到服务的“利用扩散效果”等变化。

4.4 研究贡献与不足之处

文章研究的主要贡献为:①清晰地归纳出高校智库服务过程经历的阶段,并详细阐述了其服务过程。②系统性地总结了高校智库服务的过程及机制的相关理论。③探索性地构建了高校智库服务的服务过程示意图与服务机制模型,揭示其本质规律。然而,文章研究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未来仍可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进一步验证相关的模型与结论。

猜你喜欢
智库案例图书馆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民居智库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图书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