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见芳
【摘要】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社会上的逐渐渗透和深入宣传,人们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甚至达到了空前膨胀的状态,致使教师的地位削弱,权威性遭受到较大的打击。社会的舆论、指责;教育部门的施压、家长的投诉等,都给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开展批评教育的时候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何正确地行使批评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批评权 正确行使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7-029-01
一、教师正确行使批评权的意义
1.对学生个人而言,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有利于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防微杜渐,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和品质。
2.对班级而言,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有利于规范班级的日常管理,树立良好的班风,建立充满正气的班集体。
3、对学校而言,教师以及相关行政领导及时行使批评权,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校风,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正确地行使批评权,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受到保护。不应该因为社会、舆论的压力,家长们对孩子的过分保护等现象而被削弱和扼杀。
二、教师正确行使批评权应遵循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批评教育时,一定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面对两个犯同样错误的学生,尽管他们平时表现有很大的差别:一个可能是大家眼中的好学生,另一个是大家眼中的差生。教师在对待他们的时候一定要公平公正,就事论事。只有这样,才会让受批评者心服口服,确保批评教育的有效开展。
2.“适度性”原则
这是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批评教育时,应该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教师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学生开展批评教育,原本无可厚非,但是一旦没有掌握好批评的“度”,就会非常容易激化师生矛盾,形成紧张的师生关系。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伴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如长时间的罚站、蹲马步、操场蛙跳等,或者是对学生的人格、尊严进行侮辱性的攻击,致使学生的身体或者心灵受到严重的挫伤等。这种做法不仅仅不能起到正面的批评教育作用,反而适得其反,由于矛盾的激化,学生往往会选择跟老师对着干。
3.“隐密性”原则
中小学生处于成长的敏感期,他们自尊心强烈,爱面子,在同龄人面前有强烈的维护自己尊严的欲望。因此,教师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分析学生的情况,如果学生性格要强、自尊心强烈,那么教师批评时一定要注意“隐密性”原则,让学生到办公室进行相关教育,切忌当着全班同学,对其进行斥责和批评。
三、如何正确地对学生开展批评教育
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批评教育,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教师合理行使自己的批评权;二是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了相关的批评教育以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意识到错误,并进行了改正。
1.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做到客观公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少教师在听到自己的学生又犯错误的时候,往往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急着对学生妄下论断:一定是旧毛病又犯了。然后把学生找过来进行一堆痛骂,这并不是“智慧型”教师的所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冷静下来,花几分钟的时间,认真地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犯下这个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一起分析,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开展具体的批评教育。
2.适当地表达同理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
每个犯错误的学生,背后一定有着其犯错误的动机,当学生坦诚地告知犯错误的原因以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对他的错误行为表达同理心:“你当时犯下这个错误,我完全可以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放下对教师的敌意,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后面即将要开展的教育。随即教师要跟学生传达的教育内容是:教师理解你的行为,并不代表你的行为是合理的,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的法律法规一样,具有权威性,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威严并重。
3.对学生开展批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很多教师非常困惑,这个学生明明前几天才犯下这个错误,当时已经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批评教育,怎么没过多久又重滔覆辙呢?我们教育的对象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他们还没有形成清晰的价值观,言行举止以及行为规范也还没有定型,因此,对于同一个错误屡次犯,是正常现象,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耐心、持续性地渗透教育。不可以因此而失去信心。
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力求将教育效果最大化
学生错误行为一旦形成习惯,要想改掉,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单靠教师单方面开展有限的批评教育,往往也并不奏效。此时教师需要与学生的家长保持沟通和联系,让家长了解到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希望家长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家庭教育,双管齐下,形成校内、校外监督机制,力求将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化。
5.对批评教育的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
很多教師认为,对学生开展了批评教育以后,整个教育的过程就已经结束了。其实不然,教师对学生开展了批评教育以后,应该及时对教育的效果进行跟踪,而不是被动地等着看学生是否犯二次错误,来判断这次的教育是否成功。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在开展了批评教育以后,三天至一周左右的时间,与学生进行谈话沟通,了解他对以前错误行为的看法;或者私下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看看其思想以及行为是否得以纠正。持续跟进,慢慢渗透。
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批评教育的时候,需要讲求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只有正确行使自己的批评权,才能保障学生和教师的权益,同时使批评教育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朱丽丽. 教师批评权弱化的表征及原因探析[N].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10-03-20.
[2] 暴侠. 教师批评权的有效运用——基于正面管教的理念[N].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13-03-20.
[3] 曲妍洁. 中小学教师批评权行使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