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中,由于学生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的局限性,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教师应理性看待,善于发现其中所孕育的丰富的创造因素。如何有效开发与利用错题资源,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分析纠正、领悟方法、发展思维,达到“纠正一个错点,预防一类错题”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山东省威海市温泉学校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构建易错问题的预防策略
课堂是预防易错问题的主阵地。教师应在课堂上将教学活动的易错点,变成学生探究的“生长点”,从而构建易错问题的预防策略,达到未雨绸缪的科研效果。课堂构建预防策略可分为三步走:课前预设、课中探究、课后延伸。课前,教研组研讨学生的动态错误资源,预设课时教学的易错点,将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之上;课中,聚焦易错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探究问题,打开思维“心结”;课后,教师进一步反思课时教学中的易错问题与易错原因,思考本节课的易错问题学生掌握得如何、应设计什么样的拓展练习进行巩固提高等。
开展年级课题的序列研讨
学校的课题研究以“易错题分析与预防”为主线,以“口算”“数学阅读”“算理与算法”“解决问题与策略”“类型题库与思想”为支线,组织了五个年级从上述五个方面进行阶梯式、序列式的小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逐步推向深处。从初步探究阶段的课题申报、系列化小课题确立,到深入研究阶段“我和错题有个约定”专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再到反思调整阶段的日常渗透,以及最后总结阶段的材料整理、成果推广,教师即时、深入地记录下每一个知识点的研究过程。
搭建专题教研的活动载体
为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错因、矫正错题,随时进行整理复习,克服遗忘规律,获得经验积累,增进情感体验,学校开展了“我和错题有个约定”专题教研活动。例如:每周五,教研组精心选取学生的典型错题,进行错因分析、巩固再练。学生在集体训练的基础上,自主寻找错题—分析错因—设计再练题目,汇编成错题集锦本,有利于养成仔细审题、验算、查错、纠错等习惯;每学期,教研组将学生日常错题收集起来,按年级、学期、单元、信息窗,整理成《小学数学错题分析与矫正手册》,并制作成电子图书,在校园网发布,供全体学生共享学习。这一系列活动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纠错的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点燃学习兴趣的火把,锤炼细心严谨的品质,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注重课题研究的日常渗透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课题组将课题研究逐渐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例如:课前备课环节,备课卡中设计了课时教学的“四点静思”,即课时教学的起点、重难点、易错点、终点,引领教师对教材进行系统梳理,在大框架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错题讲评环节,教师针对错题统计结果,设计教学流程,形成了“四步推进”的易错题讲评模式,即自评自改—组内互评—展示交流—总结反馈。学生在错题讲评中,经历了错因的追源过程,并尝试运用纠错策略自主改正错题,自主命题再练,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课题研究还渗透在自主作业、单元检测、学困辅导等日常教育学习活动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效果。学生层面,仔细审题、自主验算、适时纠错的习惯逐步养成,错因分析与纠正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力明显提升。教师层面,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总结出一些有效方法和宝贵经验,整理出配套资源《小学数学错题分析与矫正手册》,科研意识与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校层面,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常态课教学与优质课评选中,推動学校特色建设,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温泉学校)
责任编辑:王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