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嬉”:用好游戏“双刃剑”

2020-11-02 02:43耿攀张梦圆寇彧
教育家 2020年39期
关键词:大脑儿童游戏

耿攀 张梦圆 寇彧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获得愉快体验的基本活动。游戏占据了儿童大部分的活动时间,但它不是洪水猛兽。它能使儿童探索世界、增长知识,当然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儿童所有的学习和社交活动。了解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潜在威胁,有利于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引导孩子进行游戏,用好这把“双刃剑”。

发掘促进成长的力量

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游戏包含着丰富的认知成分,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的认知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发展。

集中注意力。在大部分游戏中,儿童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游戏情境或游戏道具上,例如踢毽子、找异同等。这些游戏活动不仅能使儿童体验专注的感受,还能训练他们将注意力分配在多个对象上、在不同任务间随意转换注意力。

展开想象力。许多游戏需要儿童在假想情景下再现真实生活。比如“过家家”,需要儿童扮演妈妈、医生等不同的角色,这就要求儿童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模仿生活中各种角色的行为,创造出应对突发事件的角色和行为,发展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训练记忆力。游戏中的各种规则,对于儿童来说都是新异的刺激。它们会作用于儿童的感受器,通过儿童的理解加工,被储存在大脑中,适当的时候,这些信息会被作为经验提取出来,加以利用。所以,游戏对于儿童的记忆力训练是颇有益处的。

发展语言能力。语言是在不断训练中逐步完善的,游戏为儿童提供了表达和练习语言的环境。在游戏中,儿童要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理解他人的意思,在反复练习中发展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则的能力。

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游戏不仅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还是儿童主要的社会生活方式。儿童往往通过游戏来模拟或再现他们经历过的生活事件,进而建立社会关系,习得社会规则。

了解角色期望。儿童在进行角色扮演类游戏时,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并符合角色行为的社会规范。比如儿童在扮演警察的时候,要思考警察保护人民安全的职责,这有助于他们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加深对角色的理解。

习得社会规则。儿童往往是和他人一起参与游戏的,在與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会知道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比如当打人后受到同伴的排挤,儿童就知道打人是不对的,这比家长的口头教育更深刻,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也会遵守这些社会规则。

学会社会比较。儿童在游戏中通过与其他小朋友的比较,逐渐学会“好”与“坏”、“强”与“弱”等等相对的标准。比如画画,儿童起初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但通过与一同玩画画游戏的同伴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自己能力的真实信息了。

处理人际冲突。在游戏过程中,因为争抢游戏资源或建立游戏规则而出现意见分歧是很常见的,儿童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协商、轮流、合作等等解决冲突的策略,并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巩固这些策略,熟练处理人际冲突。

游戏促进儿童大脑的发展。对于游戏的功能,脑科学研究也从大脑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观点。游戏可以促进脑的发展,主要有以下表现。

促进大脑的发育。大脑具有可塑性,早期经验决定大脑中神经元的命运。有研究表明0-5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是遗传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渐完善脑功能模块的构建过程,丰富的环境刺激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大脑功能的组建和相关能力的发展就会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关键期的游戏剥夺对于儿童大脑发展的负面影响也是致命的。

形成并巩固突触结构。突触是连接神经元的重要结构,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早期大脑神经突触联系形成最为迅速,人在出生后头20年里神经突触密度的变化呈倒U型,即刚出生时低,童年期达到高峰而成年后又降低下来,而突触的生长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游戏可以带给儿童丰富的环境刺激,促进突触的形成与保持。如果儿童被剥夺了游戏,就意味着缺乏这些刺激,会导致突触减少和神经元的死亡。

促进情绪脑的发展。游戏也带给人各种复杂的情绪体验,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到很多情绪,并通过表情或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当儿童兴奋地尖叫或悲伤地痛哭时,同伴及成人的反馈等,都能增强儿童脑生物电信号、有助于连接大脑稳定的回路。

事实上,游戏进程与脑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游戏使脑神经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更为复杂的神经结构又为儿童参与更高级的游戏活动乃至社会生活提供了生理基础。例如我们上面讲到的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首先都需要有大脑的控制,比如使儿童保持活跃状态,集中注意力,在活动中坚持下去,同时也需要使儿童的各种活动(包括游戏)在一个积极愉悦的情绪状态下进行,避免或调整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还需要能够保证儿童不断调节自己的活动,随时根据游戏或活动进程转移注意力,控制心理资源的使用等。这就是为什么“会玩的孩子更聪明”或“聪明的孩子更会玩”。

警惕危害健康

尽管游戏对儿童成长有诸多好处,但如果不注意引导,游戏也会产生危害。

游戏对脑的损伤。游戏中也有不良刺激,它们可能会造成大脑不可逆的转变。与电视对儿童的影响类似,游戏中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暴力、赌博等不良刺激,如果儿童沉溺于含有消极内容的游戏中,大脑就会受到影响,出现机能紊乱的现象。例如失去控制能力,长期处于高亢的唤醒和极度的兴奋或悲伤情绪之中。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还处于发育阶段,长期处于上述的不良状况下,疲劳难以恢复,就如同橡皮筋被绷得过紧一样,对突触结构和情绪脑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

传统游戏和网络游戏的危害。不当游戏除了对脑可能造成一定损伤外,传统游戏和网络游戏本身也可能存在一些隐患。

有的传统游戏像斗鸡、玩弹弓等,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造成儿童自己和同伴的人身安全危害。有些集体游戏也难免具有不同团队之间的冲突,如果把握不好,可能会产生同伴冲突,妨碍儿童社会性发展。成年人要为儿童提供符合年龄特征的游戏。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指出,0-2岁儿童的游戏是练习性游戏,这种游戏使儿童感觉到他能控制自己和环境,从而产生乐趣。2-7岁儿童的游戏是象征游戏,可以让儿童体验丰富的情感和学习不同的行为技能,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化。此后,儿童还会在游戏(比如篮球比赛)中理解并学习遵守规则。所以,家长、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来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游戏。

电子游戏也有不容忽视的弊端,例如密集的感官刺激与高度竞技性容易让儿童花费大量的时间,过载的信息与不加甄别的内容会给儿童不恰当的价值引导。身心尚未成熟的儿童青少年如果沉溺其中的话,就可能失去正常的作息节律,引发近视、注意力障碍、网络成瘾等身心问题。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的一些心理需求。例如它让儿童认识新朋友、建立游戏团体,获得归属感和社会支持;儿童只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就能完成游戏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这些基本的心理需要如果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得不到满足,儿童就容易通过网络游戏来满足。所以,家长和老师要为儿童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其充分发挥自主性,尽可能避免他们通过网络游戏来寻求满足。

在儿童游戏中,家长和老师可以注意观察,发掘他们的兴趣,将其与未来发展方向、职业理想相联系,鼓励儿童在游戏世界中探索自我、发展自我,为其提供充分的讨论环境与心理支持。也许未来的宇航员就是童年玩火箭模型时种下的航天梦,未来的舞蹈家就是童年在跳舞毯上发现了自己的天赋。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猜你喜欢
大脑儿童游戏
数独游戏
最强大脑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最强大脑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