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川 龚英 杨婷婷
摘 要:在我国,供应链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供应链人才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为了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国供应链人才需求的特点,促进供应链专业建设,收集了25291条供应链岗位网上招聘广告,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分析了我国供应链人才需求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文本挖掘进一步研究了具体供应链岗位技能需求的特点及相关关系。最后,基于以上数据分析,对我国在重大疫情下供应链专业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供应链管理;专业建设;招聘大数据;文本挖掘
中图分类号: F25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7934(2020)09-0014-07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指出:我国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要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1世纪的商业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供应链的水平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企业运营管理的几乎70%的功能,有些内容是非常核心的,如计划、物流和采购等。有些是扩展后覆盖的,如客户关系管理、制造流程管理等。因此复合型供应链人才的需求日渐加大,据估算,全国供应链方面的岗位需求量大约为433万人。但这类人才却如凤毛麟角,尤其是既懂供应链又懂金融和信息的高端人才,更是企业争抢的对象,供应链人才危机开始凸显。目前全国开设供应链管理专业的高校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供应链人才的需求。供应链管理人才匮乏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善,特别是随着国家供应链试点城市和供应链试点企业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对专业供应链人才的需求必成井喷之势。为了准确了解企业对供应链人才的需求情况,文章通过供应链岗位招聘大数据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当前企业对供应链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需求分布以及专业技能需求等特点。
二、研究方法
招聘信息是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客观反映。前程无忧网(www.51job.com)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招聘网站,注册用户过亿,日招聘职位达500万,具有代表性。笔者团队利用网络爬虫从前程无忧网抓取供应链相关招聘信息25291条非结构化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处理得到了以下分析结果。
三、供应链人才需求分析
(一)就业地域分布
供应链就业在全国一、二线城市有着较高的聚集度,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华东地区就业人数占比最高,达到了47.33%,其次为华南地区,为31.50%。西南、华中和华北地区人数占比在6%左右,东北和西北就业人数最少,仅占1.54%和1.31%。供应链就业的地域分布如图1所示。华东、华南两地供应链人才的需求量占总量的近80%,说明两地国际化水准高、供应链链条长、供应链管理更不易,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大;同时也说明越发达地区对供应链人才需求的量越大。供应链服务行业包含运输、仓储、商贸服务、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集成、基础设施、装备与技术和信息服务八大类。每一个子行业都有着各自的地理分布特点,比如运输服务中的航运公司分布在沿海沿江区域、供应链金融等子行业处于经济发达地区。从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中国主板上市与新三板挂牌供应链服务企业一共500多家。可以从大体分布情况看到在京津冀和江浙沪地区以及广东省的企业分布是最为多的。而这其中又以江浙沪地区以及北京、广东为主。
(二)企业规模分布
供应链管理行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贸易总规模;二是企业供应链管理外包的比例。从这个角度来看,供应链管理行业的市场规模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从数据分析来看,供应链从业人员主要供职于150~500人的中型企业,占比达到了26%;有10%的从业人员在少于50人的小型企业中供职;在10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中,占比达到了9%。供应链从业人员供职的企业规模如图2所示。可见,无论是大型企业、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均需要该岗位的人才,说明供应链从业人员的需求旺季很快会到来。企业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岗位包括:大、中型商品流通及制造企业中的采购员、订购员、定单管理员、生产计划员、生产主管、采购主管、物料主管、客户服务主管、ERP软件从业人员、供应链管理经理、采购经理、生产计划经理、物料经理、销售后援/客户服务经理、ERP软件资深顾问等。对一个大型企业,尤其是500强企业来说,一个企业就需要几十个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10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本身数量少,在企业数量占比中不占优势,但并不说明大型企业对供应链人才的需求量少;150~500人的中型企业占比最大,应该是因为该类企业通常是核心大型企业的供应商,需要配合核心大型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要求,从而也设置供应链管理岗位。
(三)企业的行业分布
供应鏈从业人员所在的企业中,主要为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企业,占比为22.76%,其次为贸易/批发/零售行业,占比达到了19.36%。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占比均达到了16.5%。另外,在交通/运输/物流、建筑业等也有较多从业者。其中,阿里巴巴、京东、OPPO、LG、戴尔、大自然家居、金蝶软件、美的、字节跳动、同仁堂、迪卡侬等知名企业都设置了供应链从业岗位。供应链从业人员所在企业的行业分布如图3所示。“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供应链人才的需求量占比最高,说明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虽然是基于网络的,但线下的供应链实体管理更加重要——如果没有实体企业的健康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将难以为继;同时也说明新兴行业对供应链人才的需求更大。电子信息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外包已较为成熟,医疗器械、快消品、食品及酒类等行业也逐步提升供应链管理外包的比例以提升整体运行效率,从而为供应链管理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企业性质分布
供应链从业人员所在的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占比最高,达到69.87%。其次为外资企业,占比达到了13.16%。中外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9.03%和6.13%。创新型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等其他企业/组织占比1.81%。供应链从业人员所在企业的性质情况如图4所示。说明体制灵活的民营企业对供应链人才的需求量大,外资和中外合资里供应链从业人员虽然占比不高,但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数量本来就少,考虑到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的数量,其对供应链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还是很高的。
(五)教育背景分布
供应链从业人员中,有57.11%的人为本科学历,41.93%的人为大专及以下学历,仅有0.96%的人为硕士学历,表明该岗位刚刚兴起,还不被广大的高学历人士所认识,门槛低,缺少高端人才。供应链从业人员教育背景分布如图5所示。
(六)经验要求分布
若想要从事供应链管理,基本上需要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其中1~2年工作经验、3~4年工作经验和5~7年工作经验占比均为27%左右,大约有10%的企业/组织需要8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员工。说明企业对供应链从业人员的经验要求比较高,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供应链从业人员经验要求如图6所示。
(七)薪资水平分布
供应链从业人员的薪资基本上为5000~10000元,占比43.21%;其次为10000~15000元,占比22.98%;15000~20000元和20000元以上占比分别为11.04%和13.89%。仅有8.89%的人员工资少于5000元,该岗位的薪资普遍高于当地的平均薪资,说明该职位的重要性。供应链从业人员薪资水平如图7所示。
以上为在常态下供应链人才需求的情况分析,但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如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供应链趋势发生变化,供应链人才需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变化见以下分析。
四、重大疫情下供应链人才需求变化趋势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全球,在这种重大疫情下,各类供应链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对供应链人才的要求变化,在以上已讨论过的企业的行业分布、企业性质分布、经验要求分布和薪资水平分布等内容里都有一定体现。第一,企业的行业分布中,由于交通运输的受阻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所以交通运输/物流领域会受到极大的重视。第二,企业性质分布中,凡是供应商零部件在疫区生产的,生产会受到较大影响;凡是采用进口件的,由于国际交通受阻,生产会受到较大影响。第三,经验要求分布和薪资水平分布中,由于疫情使得供应链恢复更具复杂性,所以对供应链从业人员的经验要求更高,从业经验的时间要求更长,跨领域复合型人才需求量更大,从而薪资水平更高。
除以上区别以外,疫情对供应链人才需求还有更广的影响,具体影响如下。
(1)运营场所向线上转移。
供应链运营场所发生变化,呈现由线下向线上转移的趋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场景加速向线上转移,门店到家业务、数字化零售迎来发展新机遇。供应链人才需要跟上市场需求变化,开拓线上销售模式,发挥多渠道优势,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懂信息技术、懂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人才将是今后的急需人才。
(2)紧急订单量增加。
应急救援物资骤增,呈现救援物资紧急订单量大的趋势。企业针对救援物资紧急订单会率先响应,第一时间组织生产线,并迅速协调供应商资源全力排产提升效率,优先保证救援物资订单的生产交付。供应链人才则需要熟悉生产计划和调度、懂柔性供应链,能快速实现对疫情的应急响应,满足救援物资紧急订单需求。
(3)企业转型加速。
受应急物资影响,部分企业呈现快速转型的趋势。如格力电器在疫情形势严峻情况下,开始生产口罩、护目镜、红外测温仪等医疗器械产品;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利用站点优势、加油员全程不会和客户接触的优势,开始卖菜。这些变化需要供应链人才具有战略眼光,能够为企业提供快速和疫情实现战略匹配的供应链构想,帮助企业实现快速转型。
(4)供应商选择分散化。
供应链采购端,呈现对供应商的选择分散化趋势。如重大疫情下,同一零部件的供应商,应出现在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以分散疫情带来的影响。所以供应链人才应具备对供应商广泛的选择能力,提前筛选出可替代的零部件供应商,以备不时之需。
(5)大量外贸订单取消。
供应链销售端,呈现外贸订单大量取消趋势。跨境电商订单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0%~60%,商务部提出:外贸企业要做好未来3~5个月没订单的准备。这种情况要求企业供应链人才不仅有外贸能力,具有内贸能力一样重要,应有内外贸融合、融通能力,两方面都要强。
(6)新零售崛起。
疫情使商业业态发生变化,呈现社区新零售崛起趋势。疫情给很多行业按下了暂停键,在此期间,社区零售是为数不多逆势加速跑的行业之一。原本一些外出就餐、去大型超市采购等需求,被可以送货到家的社区新零售取代。所以供应链人才应具备对供应链末端各种零售形式的掌控,尤其是熟悉社区新零售的配送和销售。
参考文献:
[1]路红艳,王岩,孙继勇.发展现代供应链 助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发展观察,2019(Z1):67-70.
[2]刘晓焱.全球疫情下中国企业对外产业供应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国际工程与劳务,2020(8):37-39.
[3]林波,吴益兵.新冠疫情下企业业务中断风险探讨[J/OL].会计之友,2020(18):138-142[2020-08-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4.1063.F.20200813.1518.004.html.
[4]劉卜菲,杨宏玲.新冠疫情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商论,2020(16):34-35.
[5]唐福勇.全球供应链正面临历史性变革[N]. 中国经济时报,2020-08-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