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教学课例

2020-11-02 17:19王晓晖
校园英语·月末 2020年7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高中英语

【摘要】本研究为了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高中英语课堂,做到与教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作出大胆尝试。通过深度解读文本,获取关键信息;重新组构文本,深层剖析文本结构;深度思索问题,发展综合思维能力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通过榜样影响、角色转换以及文化实践三种途径渗透学生的科学精神意识,从而在高中英语课堂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关键词】高中英语;国际理解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作者简介】王晓晖,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科研基地专项课题“高中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立项批准号为FJKYJD17-13)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研究以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五Unit 1 John Snow Defeats the King Cholera 为例,大胆尝试将国际理解教育之科学精神教育结合到高中英语课堂进行。新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有六大要素组成,即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其中,语篇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本课设计以语篇为基础,创新性地抓住主线来分析语篇框架,深度挖掘语言知识背后的内涵,以此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心,使中西方共同的科学精神得以深刻理解。以下笔者将从背景分析、理论学习、设计修改、课堂生成以及反思启示五个方面陈述对此课例的实践和思考。

一、 背景分析明方向

1. 教学內容分析。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Great Scientists”,介绍了一些伟大科学家如何以探索、钻研、无畏的科研精神验证未知的科学真理,使学生通过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历史、学到知识、获得智慧、受到鼓舞。Reading部分介绍英国著名医生John?Snow如何通过考察、分析、探究的科学方法,发现并控制了霍乱这种传染病。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过程,感悟科学家的周密观察、勇于探索、认真分析的科学精神,学习并掌握了有关的语言知识,并了解了霍乱的相关常识。

2. 学生情况分析。本单元为必修五的第一单元,我校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从阅读材料看,写人写事的文章读过不少,但是关于专业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文章是第一次读到。这一主题对于学生来讲,字面上难易适中,且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文本深度解读和情感价值观提升上有很大空间需要教师尽心把握和引导。在阅读技能上,学生已初步学会了通过阅读材料来提取所需信息,但是深度挖掘文本,重新整合解构文本的能力有待训练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不高,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都需要在课上以榜样的力量进行激励,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科学探究兴趣和意识。

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以及教学要求,本课将侧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科学素养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使他们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理论学习清思路

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层次理论,阅读理解的处理可以分为知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Hill & Flynn, 2008)。知晓层面侧重于对语言和语篇的表面理解,理解层次要求对事实与观点进行准确理解。运用层面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分析层面要求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与分析文本问题。综合层面要求学生综合文本信息得出新的结论,评价层面要求学生课内课外融会贯通产出自己的观点想法。

布鲁姆的“新教育目标分类法”指出,教育目标可以分为六个层面:记忆(remember),理解(understand),应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价(evaluate)和创造(create)。本节课可以从这六个层次出发,帮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来进行评价和创造。对文本进行如下解构:第一,导入话题并介绍霍乱背景知识;第二,阅读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第三,以challenge为主线重新分析总结研究过程;第四,运用获得的语言及框架知识,学以致用迁移到颁奖典礼的新情境;第五,创造性地输出表达;第六,评价包括自评、互评以及师评。

新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有六大要素组成,即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其中,语篇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本课设计以语篇为基础,分析语篇框架,挖掘语言知识的留白艺术以及深刻内涵,从研究过程到科学家品质的层层解剖,希望让学生在获取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严谨治学的科学意识,以科学家为榜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同时要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提升。

基于以上的理论学习,笔者的教学设计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 教学目标。(1)理解做科学研究的事实性信息即科学家战胜霍乱的科研过程;(2)重新结构整合文本信息,分析科学家的不断挑战最终成功的过程细节以及挖掘一些语言文字的内涵信息;(3)应用所理解的框架和分析挖掘的内涵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输出;(4)评价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以其科学品质;(5)提升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以及社会公民的责任意识。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科学家战胜霍乱的科学研究过程;(2)整合结构文本,以主线贯穿的方式分析科学家成功的过程细节;(3)分析文本深层内涵,提升科学素养和责任意识。

教学难点:(1)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信息,从而分析科学家品质;(2)应用理解的事实性信息以及分析的过程细节和人物品质进行创造性的输出。

三、思考修改显智慧

基于以上实事求是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分析,加上认真踏实的理论学习之后,笔者不断修改我的教学设计,逐渐理清思路,尽量做到依学情定教情,以学生为主体,目标为导向,扎实推进课堂的每个环节。以下是笔者的最终教学设计针对以上困惑的修改情况:

导入环节:1.展示也门霍乱的图片和趋势图表导入本课话题。2.让学生填写KWL表格中已知的和想知道的部分。3.观看霍乱视频学习霍乱相关新词汇。

文本解读:以challenge为主线,找出科学家解决一个挑战迎来的下一个挑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的,以关键动词为突破口,总结科学家品质。

读后任务:举办颁奖典礼-通过主持人、颁奖嘉宾以及科学家的对话重现研究过程、对科学家作出合理评价以及科学家严谨的科研精神及社会责任意识。

语言知识:视频导入突破生词:cholera, germ, diarrhea, infectious。

深度解读文本挖掘留白信息:cause, suspect, foresee this, announ。

1.有效导入,激活语言知识。新闻导入,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激活已有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观看视频补充相关的未知背景知识,理解学习关键词汇。

通过填写K-W-L表格,激活霍乱的已有知识,在积极发言、小组互助、全班互助的过程中,分享已知知识,不仅有效地感知了相关语言知识,而且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进行语言输出也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2.创新解构,培养思维品质。为了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下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笔者在设计教学时抓住文章主线,以“challenge”为主线,将碎片化知识结构化,用主线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期待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才可以将所学知识结构化。

本课在梳理细节信息时,抓住challenge这一主線,找出科学家遇到的每一个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应对的方法;概括科学研究的步骤过程。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3.咬文嚼字,巧妙补白内涵。每一个挑战后都进行一个追问,分别对cause、suspect、foresee this、announce等重点词汇进行追问,帮助学生了解单词中英文翻译上的差距,深入理解语言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解读文本,以及为后面解读科学家品质做好充分的准备。

4.角色转换,发展语言能力。读后的颁奖活动,通过创设语境,让学生分工表达霍乱相关背景知识、科学家研究过程以及评价科学家品质,学生角色转换,以科学家的身份发表获奖感言表达心情,运用所学文本,进行口语创造性的输出。在将文本信息内化输出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科学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5.榜样影响,渗透文化意识。从导入环节分享交流霍乱的相关知识,到获取文本信息概括John Snow的优秀品质,到最后回答问题,让学生交流能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什么,自始至终都在引导学生让学生像榜样学习。在学生的分享交流中,彼此又会相互影响,学习榜样严谨的科研态度,正确的科研方法以及贡献社会的无私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鼓舞学生学习榜样精神,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能力,将来也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四、思维碰撞激生成

1. 导入分享碰撞,激活背景知识。学生对霍乱背景知识掌握不足,只能简单发散一些霍乱的特征的词语,当问到还想知道什么,基本说不出,笔者就引导他们已经描述了what,学生很快就能想到why和how,从而很好地导入到课文的探究点,霍乱缘何传播以及如何遏制。

2. 主线引领碰撞,拓展教材空间。讨论Every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its scientific and logical stages. In fact what are all the stages aimed to?笔者想抛弃课本后面生硬的科学研究步骤,传统的来陈述科研过程,希望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要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挑战困难失败,正是像升级打怪一样,逐一攻破难关,自然会离真理越来越近。于是在简单的对话中引导学生本课主线是寻找出每个挑战以及如何攻破挑战。

3. 不同观点碰撞,鼓励辩证思维。当笔者问出这个问题(Was the cause or the cure more important? Why?)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没有设置前提或者情境,于是学生答案不一。这超出课堂预设,但也十分开心学生能够有辩证思维,教师指令的不清,造成不同观点的碰撞,也是很好的收获。在最后总结时,笔者提出要辩证看待问题,但是在这个情境下,文中给出了前提没人知道原因和疗法,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先找出根源会是事半功倍的科学方法。

4. 咬文嚼字碰撞,释放思维空间。通过对suspect和doubt的比较释义,让学生明白科学家内心相信第二种理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出证据支撑该理论。词汇的讲解不仅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实是很好地助力了深入阅读的开展。

挖掘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关注文本留白的地方,这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好机会,思维品质的提升不是告诉他什么是科学素养,阅读过程中的深层解读和思考本身就是思维品质提升的隐形手段。

阅读中语言学习是为深层阅读服务的,在影响学生深层阅读的词汇、句子上要舍得花时间。而且从这个词汇的讲解可以剖析出科学家的很多科学品质,是很好的思维碰撞。

5. 学习中西榜样,提升科学精神。通过学生发散思维分享钟南山和屠呦呦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科学精神,并且以文章中的John Snow进行对比,引出结论科学无国界,科学精神无国界,合作探究才是国际科学精神。

五、反思启示促发展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课一定是注重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的,而不是教师的教授能力,通过这堂课,笔者收获了许多启示,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是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不仅要重视英语学科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长远的教育意义,关注课堂对学生内在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影响和渗透。这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需要教师提高自己文本解读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启迪学生的智慧等。要“以学定教”“因学施教”,从而彰显出课堂创造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翁文艳.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构建[J].裸程·教材·教法,2004(11).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试析在地理课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
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适切性分析
高中英语第一册(上)词语辨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