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思考

2020-11-02 07:14臧晓冬
经营者 2020年19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

臧晓冬

摘要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是近年来政府会计处理变化最大的政策,该改革的落实对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环节产生了较大影响,只有深入学习、掌握《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对资产会计处理的影响,事业单位才能优化原有的资产会计处理流程。基于此,本文就《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的主要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关优化对策。

关键词 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的主要变化

(一)资产记账主体的确认变化

新政府会计制度当中较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将政府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范畴进行扩大,不仅将政府储备物资纳入了核算范围,并且还将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资产等均纳入了核算范围当中。根据新会计准则当中的要求,公共基础设施记账主体将会根据“谁承担管理维护职责、由谁入账”的准则进行资产确认;倘若存在多个事业单位共同管理维护的,则根据当下的分管比例各自进行资产登记入账。公共基础设施在事业单位资产当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而且价值通常较高;然而传统的政府会计制度当中并没有要求事业单位对公共基础设施资产进行会计核算,而新会计准则却有效地填补了这一空白。但是正确、客观地确认各项公共基础设施核算主体仍然是新旧会计准则平稳过渡的重要基础内容。

(二)资产入账成本的核算计量变化

当下某些事业单位对于政府资产入账价值还存在理解模糊的地方,很难将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两者进行明确区分。比如某些事业单位办公楼产权隶属于开发商,而事业单位与开发商所签订的协议中则规定办公楼无偿归事业单位使用,所有权仍然归属开发商。而事业单位在办公楼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装修成本费用,那么该装修费用应该计入费用性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就成了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的难题。倘若结合传统的会计准则要求,该支出属于单位大型修缮,应当计入资产后续支出,将其资本化,然而该办公楼所有权并不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不能将其作为自由资产进行入账核算。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资产入账价值需要考虑产权以及入账价值;具体入账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根据评估价值入账;第二则是根据重置成本入账。对不同的资产采取不同的入账方式。

(三)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处置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当中明确要求对事业单位各项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倘若存在的固定资产已经报废,可是却没有进行资产报废处置,仍然在账面挂账的则不需要进行计提折旧,仅仅只需根据资产的处置流程完成报废处置。另外,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应该形成机制,需要形成统一标准和统一流程,个别单位以不知晓规范的处置流程为由,擅自处理资产就必须要受到惩罚,确保事業单位资产处置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的挑战

(一)增加了研发支出科目

新会计准则当中涉及研发支出科目的设置,部分事业单位原先的研发项目构成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与研发相关的研发支出科目将会带来较大的挑战。事业单位必须要明确区分研发工作的立项、发展以及成熟等各个环节,才能达到新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另外,研发事业单位的资产会计处理具有复杂性,研发支出性质业务核算具有一定难度,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新会计准则当中则通过增加研发支出科目的形式,将研发支出成本构成进行创新优化。

(二)资产绩效管理优化的挑战

新会计准则落实过程当中,资产绩效管理优化将会成为事业单位落实新会计准则的重要标准。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可以实现提升资产运用效率的目标,有利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还能使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得到管控。新会计准则对资产管理优化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由于资产管理一直处于薄弱环节,所以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和精力进行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新会计准则中对财务报告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权责发生制来确保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这要求事业单位要构建起成熟的资产管理绩效体系,以此来推动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推动资产会计处理水平的提升。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资产管理优化的实现是要面临的较大的挑战。

(三)资产入账成本计量规范性的挑战

当下许多事业单位的资产入账情况比较复杂,政府希望通过新会计准则实现对资产入账成本的规范化计量,这更利于对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的有效维护。新会计准则当中,财务人员应该实现对资产入账成本管理方法的优化、创新,将传统的资本入账成本计量方法进行改进,增强事业单位资本入账成本计量的规范性。倘若事业单位资产入账缺乏规范性,事业单位就很难清楚地掌握所拥有的资本,在资产运营会计、会计处理方面也会存在许多隐患,只有确保资产入账成本计量的规范性,才有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四)资产记账主体确认的挑战

新会计准则中,事业单位资产记账主体的变化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变化,而该变化给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尤其是新增的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资产等原先不纳入资产记账主体确认范畴当中的主体,需要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进行调整优化,对传统资产记账主体进行增加。

三、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优化对策

(一)创新研发支出科目

事业单位要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相关内容,将原有的资产会计处理流程进行创新设计,结合研发项目的支出性质和特点,构建研发项目支出的具体科目,使事业单位能够在资产会计处理上得心应手,且满足新会计准则的制度要求。事业单位一定要强化对资产会计处理的重视程度,将原有的流程进行再度梳理,创新研发支出科目,使得符合资产申领要求的各项对策都能够得到合理构建。另外还应该结合相关政策强化对法律因素的应用,通过登记费以及律师费的构成进行核算,使得资产会计处理各项对策都能够获得合理的结算处置,为研发支出科目创新调整提供支持。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1.取得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入账。购入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调试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借:固定資产(按照确定的成本)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借:事业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

贷:银行存款等

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二)提升资产绩效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在制定资产绩效管理体系时应该以资产管理效率为核心,对资产管理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度剖析,尤其是要以目标责任制作为基础进行构建,满足事业单位资产绩效管理的要求,为优化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提供保障。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针对资产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层次分析,然后结合资产配置、日常管理等因素,积极打造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的资产绩效管理方案。另外要调整原有的资产管理方法以打破其局限性,改进原有的资产管理流程,为资产绩效管理奠定基础。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过程应该以资产绩效管理为基础,通过提升资产绩效管理的水平,使资产会计处理获得可观、真实的资产数据。

(三)增强资产入账成本计量规范性

事业单位的资产构成情况本身就比较繁杂,需要通过增强资产入账成本计量规范性的对策来保障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的有效维护,同时也为资产会计处理提供真实的资产入账成本计量数据。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必须要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学习,积极掌握资产入账成本计量规范性的要求;其次,要结合专业知识,将原先的资产入账成本计量方法进行改进,将各项流程严格落到实处,确保其规范性的增强。最后,财务人员在进行资产入账成本计量操作的过程中也要规范操作,避免人为操作失误。

(四)对资产记账主体进行更高水平的确认

事业单位资产会计处理的前提就是对记账主体进行确认,所以需要事业单位具有较高水平的资产记账主体确认能力。资产记账主体的确认通常是由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完成的,因此需要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原有的财务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使他们能深入掌握新会计准则中对资产会计处理中记账主体的要求;还要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资产的确认计量工作进行整合优化,便于将资产产权明晰,为资产记账主体的进一步确认提供基础条件。

(作者单位为吉林省人口生命科学技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陈凤红.行政事业单位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与固定资产补提折旧的会计处理[J].时代经贸,2020(02):26-27.

[2] 葛建杰.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思考[J].时代经贸,2019(02):48-49.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印发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9—12号征求意见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