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影
假期来临,秋高气爽。小曼和妈妈一起去逛街,顺便去附近的公园玩一玩。
她们走着走着,小曼感觉嗓子很干,又很渴:“好想喝一杯清凉的饮料啊!”
小曼刚说完,突然发现街边正好有一家鲜榨果汁店。透明的玻璃橱柜下,各种当季水果摆在架子上,下方铺着一层冰块。在柜台边上摆了三个容量不同的一次性纸杯,标着各自的容量和价钱。
小曼对妈妈说:“妈妈,我渴了,您能给我买一杯果汁吗?您看,有草莓、橘子、苹果、百香果、火龙果、西瓜、凤梨、猕猴桃、蓝莓……色彩缤纷,多好看,多诱人啊!”
妈妈说:“好啊,你要喝什么?”
小曼说:“我想喝凤梨百香果汁,要大杯的。”
妈妈说:“大杯的你能喝完吗?喝不完多浪费啊,而且喝太多冷的饮料对肠胃也不好!”
小曼说:“因为我看了价格表,感觉大杯更经济实惠,能节约一点钱。如果喝不完的话,我可以拿回家给爸爸喝。”
妈妈摇头,问:“你怎么确定大杯的更实惠呢?”
小曼挠挠头,也觉得纳闷,大杯的不都是更实惠吗?
妈妈和小曼买完饮料,来到了小曼最喜欢的一个公园。小曼兴冲冲地一边跑,一边对妈妈说:“妈妈,快点,我们要买票进去了。我一直想来这里玩,今天终于实现了!”
来到售票处,买完票的小曼和妈妈一起往公园里走,不过小曼一路上都沉默着。
“你在想什么呢?”妈妈问道。
“我在回想这里的票价。我刚刚看售票处那里的票,分为学生票、儿童票、成人票、团体票等,每种票的价格都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是不是和小曼有同样的想法呢?为什么有些场所会针对不同种类的人群来制定不同的票价呢?还有卖饮品的商家,为什么也会推出不同容量的饮品呢?只卖一种容量的饮品不好吗?
我一直以为,有些商家是为了尽快将货物卖出,才采用这种薄利多销的策略——推出大规格包装的商品。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其中的門道可不止这些。想知道的话,就先答对我这道题吧!
我们就以鲜榨果汁店为例,计算一下不同容量的果汁,到底哪一杯能让商家赚更多的钱。
假设鲜榨果汁店里,小杯、中杯、大杯的果汁容量分别是300毫升、510毫升、750毫升,三者的容量之比是: 。
假设小杯、中杯、大杯的果汁的定价是11元、13元、15元,那么三者每毫升的价格是: 。
计算完,你会发现什么呢?
差别定价的含义
差别定价也称为弹性定价,是一种以顾客的支付意愿而制定不同价格的定价法。其目的在于建立基本的需求、缓和需求的波动和刺激消费。
也就是说,商家会按照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差异价格,来对商品进行销售或服务。比如,当商家把商品分成几组展示的时候,会让消费者产生对比。当其中一种商品比其他商品的价格都低的时候,消费者就容易忽视商品的容量、性能等,对这款商品产生好感。就像在手机店内,昂贵的手机和价格适中的手机放在同一个柜台上售卖,在价格上就会给顾客造成很强烈的对比。
其实,无论是哪种定价方法,最终的定价最高都不能超过消费者的需求,最低不能低于商品的成本。差别定价就是在此范围内,针对不同情况去制定不同价格的一种手段。
差别定价的常见例子
例如,有些年轻人喜欢和朋友一起去看演唱会。会场里的座位制作成本几乎相同,但是主办方却会根据座位所在区域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视野范围好一点的座位,售价会高一些。视野范围不那么好的位置,或者比较靠后的位置,就会售价低一些。
再比如,坐火车出过远门的同学可能知道,火车卧铺的上铺、中铺、下铺的价格都不一样,上铺的价格<中铺的价格<下铺的价格。
以上两者都是差别定价的常见例子。对位置偏好的不同,会影响观众的想法,选择不同价位和不同区域的票。有些商家会根据商品的规格、产地、用途等一系列因素来区分商品。
商家也会根据人群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商品价格。就像某些公园、旅游景点、博物馆,甚至公交车等,会对学生、老年人这类人群有特殊关照,收取的费用一般比较低,会吸引学生和老年人光顾,从而达到“针对性出售”的目的。
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自来水公司会根据需要,把用水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从而收费不同。电力公司也会根据需要,把电分为居民用电、企业用电,从而进行差别定价。
差别定价的意义
差别定价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商家可以给顾客提供不同价格的商品。就像我们刚刚举的一些例子里,很多商家进行差别定价会让我们在消费时享受优惠,降低生活成本。
不过,也有些商家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从而对商品进行差别定价。就像小曼买的鲜榨果汁——大杯的果汁看起来最没赚头,商家为什么要推出大杯的的果汁呢?事实上,对商家而言,当纸杯的批发价差不多,水果原料成本也基本相同的时候,真正能区别这三种规格的果汁成本,是人力成本。
店员榨一杯小杯果汁的时间和榨一杯大杯果汁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因此,无论哪种规格,对商家而言,时间成本几乎差不多,顾客选择售价最高的大杯,商家自然会赚更多。而顾客在三种规格之中犹豫时,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因为大杯的果汁看上去更经济实惠,所以顾客一般愿意选择买大杯。
所以,我们还要根据不同情况来进行判断。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都应该认清自己的消费需求,不要中了一些商家的“别有用心”的小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