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2020-11-02 02:29宗佳琪
中文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李子柒中国故事传统文化

摘 要:目前,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都在稳步提升。在中国的引领下,“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努力为国际一体化和人类进步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也在不断加深,因此,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就成了当之要务。为了做好国际跨文化传播,首先需要深入理解我们的文化特点和故事特色,结合世界文化环境,进行中国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对外输出。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国故事 李子柒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2

在全球化以及互联网时代,技术的进步与新媒体的发展,为各国文化的交流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各国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其中,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美食博主李子柒,通过其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网络视频打开了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新窗口。中国面临着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唯有把握潮流,順势而上,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为我国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国际环境。

一、讲好中国故事,理解故事中国

世界上众多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和故事。相较于理论说教,故事逐渐成了各个国家间相互沟通和了解的桥梁,故事化的叙事方式让文化变得更加鲜活起来,使文化观念融入其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通过讲故事代替讲文化,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和接受的门槛,加强了我们对不同文化的感触能力,让我们更乐于去了解。

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文化更是相互交融,绽放出了别样的色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也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姿多彩,促使我们拥有讲好中国故事的丰富资源。中国故事就是讲述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讲述中国发展史,讲述中国梦的故事。与此同时,中国故事更是故事中国,讲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万千劳动人民的奋斗图景,中国这片土地上千家万户的生活变化[1]。中国故事是真实发生着的、鲜活的、丰满的故事。中国故事包含着中国的方方面面,也在向世界展现着故事里的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在对外宣传和对内传播上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深刻意义。在国际社会中,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增强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同时会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满足,精神生活的提高成了人们幸福感的来源。在对内传播中,这些小小的中国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更是中国文化。这些有“中国味”的故事温暖着人们,凝聚着无穷的力量,增强这人们心底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逐渐走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中国故事的主讲人、讲述方法、讲述风格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丰富,每个人都成了讲述中国故事的主讲人,可以借助技术的进步,用不同的方式向世界讲述同一个中国。在这些新时代的讲述者中,李子柒成了一个最具影响力的讲述者。截至到2020年4月27日,李子柒的微博粉丝量达到了2430万,最突出的是李子柒入驻外国视频网站YouTube两年的时间就收获了740万粉丝,每条视频的播放量都达到了500万+。李子柒通过视频,让众多外国网友爱上了中国美食和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开始憧憬中国的田园风光。由此,李子柒的走红也让我们进一步明白,想要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还要注意讲述的方法。

二、李子柒视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传统文化,是中国故事的重要元素,也是中国故事的精彩篇章。基于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钱穆先生将文化分为了物质的、社会的和精神的文化三个方面。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三个层面来分析李子柒视频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物质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本身也可以成为某种文化符号。在世界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凝聚了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逐渐成了国家的一张重要“名片”,打开了各国间相互了解的新窗口,成了各个国家的文化标识。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各国不同的文化符号来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同时这些文化符号也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文化。比如,一提起可口可乐,我们就会想到美国;说起日料就会想到日本;聊到咖喱,就会想到印度的音乐和文化。在李子柒的视频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透过视频中的文化符号了解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1.以物质为载体的传统农工文化

物质所凝结的中华传统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传统的美食、器物和古籍等载体中。李子柒在视频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蜀绣、活字印刷、文房四宝、蓝染等制作工艺的再现,姜、大蒜这些农农作物由种子到食品的种植、收获和制作过程的展现,以及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粽子、火锅、青团等美食的制作,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体现着中国的工匠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充满生机的中华传统文化。随着李子柒视频的走红,这些视频中的粽子、火锅等美食和弹棉花、蓝染等制作工具也成了中国的文化符号。在李子柒的视频中可以体会到那种天人合一的恬淡美好,每一份美食的呈现都是从种子开始的,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手工制作的工具,营造出的传统农耕生活,让我们跟着一起感受着四季的流转,以及大自然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深刻影响,并通过食物、民俗、节日等留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创造出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和文化,“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等。

2.家庭伦理中展现出的社会文化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2565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就充分体现了“兼容”与“发展”的特性,融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和五行家的部分思想,并成了占据正统和主导地位的思想文化,由此也对后世的思想和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儒学思想文化中,孝文化在当今的家庭和社会中仍起到了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引领着人们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在视频中李子柒与婆婆(四川话:奶奶)之间的对话,让人在其中也感受到了李子柒对奶奶的悉心照料。在视频当中,常常会出现奶奶的身影,奶奶在李子柒的一旁默默陪伴,祖孙俩之间的相处让我们在温暖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百善孝为先”。透过李子柒的视频,也让我们逐渐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父母长辈也在我们逐渐长大的同时在慢慢变老。“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需要我们去践行和传承。

孝道不仅仅是我们与父母长辈之间呈现出的家庭伦理,更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孟子》中曾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孝经》中提到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德的源头和根本,家风的养成与孝道的传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正所谓“正家风,首在行孝道”,[2]孝文化是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家风也是由于孝道的教育而逐渐形成的。孝道不仅折射出人的道德修养,还弘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家风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家风建设,在第一节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由此可见家风的建设以及孝文化的践行和传承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当我们再次面对中国故事时,中国故事讲述的不仅是中国发展的故事,也讲述了中国千万家的故事。千万家中的中国故事不仅蕴含着中国人对待事物时的思考方式,也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讲述着那些在家庭伦理中平凡而富有哲学深意的中国故事。

3.田园生活中凝聚着的精神文化

在生活中的李子柒常常一身汉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不仅展现着中华传统服饰的美和蜀绣的精巧绝伦,还通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营造出一种独有东方韵味田园文化。没有过多的语言赘述却讲述了最美的中国故事,使每一位观者都在这简朴的田园生活中得到了短暫的放松和释怀,也勾起了无数在城市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和外国友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田园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之情,并借此让我们看到了田园生活所凝聚的精神文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恬淡山居生活,看淡俗世烦扰,老子的《道德经》将这种生活描述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与自然和谐相处,淡泊名利的思想观念。“自然”与“道”是老子思想哲学中的重要部分,“道法自然”也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表达之一。在田园生活中,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哲学得到了展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发展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土地在田园生活中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人要遵循“地之道”,农业的生产有土地后还会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人要遵循“天之道”才能利于植物、粮食的生产,究其根本,气候的变化要遵循万事万物本身的发展原则,也就是“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自然并非是指自然界,而是老子对“自然”的新定义,自然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万物都有发展的规律,我们要遵循其发展的规律而不能逆行其事,田园生活中的农耕文化正是老子“道法自然”观念的体现,节气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也蕴含着“地法天,天法道”的思想。

面对着自然的变化与现在工业社会发展的冲突,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也是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展现。蕴含着精神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灵魂所在,也是我们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中国思维、中国方法最好的证明。回到李子柒的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充分展现,传递了正确的理念,使受众意识到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同时,在对外传播中也体现出我们在环境保护上承担着的大国责任。

三、李子柒独特的讲述方式

1.讲述方式与中华文化相契合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中华传统文化与其时空表达和视听语言形成了高度统一。与现今快节奏的短视频产业不同,李子柒视频制作的周期很长,常以年为单位,在如此大跨度的时间叙事之下,李子柒的视频得以完整阐释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所独具的生活方式。从原材料的采集到结果的呈现都按照中国传统季节时令的顺序开展。在线性叙事中,通过延时摄影的方式,将时间的沉淀用几分钟的时间还原,这不同于纪录片,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节奏舒缓,并不刻意追求情节的引人入胜,而是着力于呈现人物的专注、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古法制作的质朴、精巧,专注于复刻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态度。正是李子柒视频中,所传达出的天人合一、淡泊宁静的价值观,使观者能够获得心灵的涤荡,突破了流行文化的传播界限,具备了根植于中华文化深处的普世审美价值观。

李子柒作为优秀的视频创作者,作品不止于单纯的视频记录,还在其中加入了大量自己独特的构思,使视听语言中的主题表达自恰。李子柒的视频作品在表现形式上与陆川导演的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相同,是采用纪实风格拍摄的“伪纪录片”。视频本身的纪实影像特点能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给予观众完整的代入感。作品的细节设计则弥补了纪实的不足,丰富了作品的表意空间。同时,运用了大量的空镜,展现了中国独有的自然景物,而后全景与特写的交叉、人物衣着颜色与环境颜色的反差又可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自洽。李子柒在视频中以体验式的方式来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在蜀绣主题的视频中,以纪实的视角,展现了作为学者的李子柒绣画的整个过程,以视频语言来讲述蜀绣绣制工艺的复杂,在纪实性的基础上兼顾了视频的趣味性。

2.润物细无声的讲述方式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李子柒没有通过任何语言来讲述中国文化或是赞扬中国,甚至没有过多的语言和文字,却无一不向大家讲述着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中国故事,润物细无声地感染着每一位观众,带领着大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李子柒的讲述遵循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状态——自然与人相协调,这不仅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更是符合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取向,尤其在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的现代社会,这种传统朴素的生活生活方式弥补了都市人心中与自然交流的缺位。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自然是主体,人是其中的客体,人在依靠自然的给予生活,远离机械。讲述逻辑也是依据画面的转变来呈现,并不依靠语言让人转变视角,同时辅助以较少的文字,整个视频并没有过多的话语,降低了外国朋友的理解门槛,使他们也可以通过视频准确地获得信息,并通过美食、器物的制作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满足了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田园生活的好奇,向他们展现了别样的中国故事。

3.李子柒视频呈现出的问题

李子柒所呈现出的视频,每一帧都进行了严格地筛选,定格的每一幅画面都是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精致,这样的表达又在无意间陷入了现代程式化表达的怪圈。她的视频过于工整,匠气重,每一个镜头都精挑细选,谨慎构思,这虽然是良好作品产出的基础,但与现实中田园生活的气质并不吻合。李子柒的视频缺乏自然生产过程中的粗粝感的表达,“世间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自然生长的野性,手作制品的毛边恰恰是其与流水线式生产、程序化工作间本质的审美区别。粗粝感的缺失也是李子柒视频饱受“做作”“摆拍”等争议的所在,李子柒过度追求田园生活的诗化表达导致了其作品内容真实性被反噬。李子柒在采访中曾讲述自己在幕后准备过程中的反复试验,失败改良成功的艰难过程,这是对于其作品真实性缺失的很好补充,如果将制作的失误加入视频,更能体现田园生活的多元态,是打破幻化的“诗与远方”,返璞归真的重要过程。

结语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在对外宣传上有重要的价值和深刻的意义,在对内传播上仍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意义。为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应更加深入。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文明没有中斷过的国家,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也为我们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每个人都是中国故事的见证者,都可以将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同时,李子柒的短视频也为我们带来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径,如《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所言,李子柒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将中国故事徐徐道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下手,以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传播载体和内容形式来生动的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2565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所指出的,“我们要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既要拥抱世界,尊重各民族文明,又要将中华传统文化铭记于心,讲述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碕石.正家风首在行孝道[J].工会博览,2018(29):1.

[2]钱穆.文化学大义[M].北京: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宗佳琪(1999.02—),女,汉族,河北沧州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猜你喜欢
李子柒中国故事传统文化
读懂“李子柒”,此中有真意
慢生活Vlog传播内容分析
长尾理论视域下内容型网红价值变现研究
消费文化语境下美食类短视频的符号意义建构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