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高校主体间性教育探析

2020-11-02 02:43朱静文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主体间性新媒体教育

内容摘要:随着新媒体在高校的普及和应用,主体间性思政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从创新教育者思政教育思维方式、提高受教育者的交往资质和营造合理的思政教育环境三个方面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主体间性思政教育的路径进行探析,以保证其有效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 主体间性 教育

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模式是“主体—客体”的单向模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新媒体进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并以其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交流的便利性、传播的快捷性冲击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得其由“主体—客体”的单向模式逐渐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双向度的对话与沟通,即所谓的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两种关系的统一:一种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二者构成了主体—主体的关系;另一种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复数的主体,他们把教育资料作为共同客体,与教育资料构成主体—客体的关系。”不论是哪种关系,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都将教师与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看待,对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在新时代环境下,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新媒体的多元性和互动性加速了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丰富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新媒体时代,微博、QQ、微信、PU(口袋课堂)信息平台涌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点对面的新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成为教学模式里面的一个分支。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随时随地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育接受方式。师生之间的对话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实现了平等化,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极大地被调动起来。

2.充实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各类新媒体教育平台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除却微博、QQ、微信,手机报纸、虚拟社区、网络电视、网络论坛、网络文学等一系列的新兴媒介手段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而大学生往往能够最快地获取新资源、新信息,掌握很多老师来不及知道的社会新动向,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被进一步强化。

(二)挑战

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意味着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1.沖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大量信息以极快的传播速度,广泛的传播范围,走进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这些信息不仅包含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包含着很多与主流意识形态背离的虚假、暴力、反动等内容。对于涉世未深,缺乏辨别力和判断力的大学生来讲,这些信息无疑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产生强烈的碰撞和冲击,对于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2.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

传统的“主体—客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奠定了教育者的权威性,但在新媒体时代下,这样的权威将面临挑战。一方面,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渠道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大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信息来源的便捷化、多元化打破了教育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平衡造成的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依赖。”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概念逐渐被模糊。受教育者群体也可能转变为新的“意见领袖”,成为话语权的主导。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将被边缘化,他们的主导性也可能逐渐丧失。

二.教育路径探析

面对新媒体环境给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合理利用新媒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新媒体视阈下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教育者教育思维方式

在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关系是实现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所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目前主体间性教育的发展,必须创新思维方式,寻求新的思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转变教育者的“独白”思维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在新媒体视阈下,必须转变教育者的“独白”思维,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处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上。教育者要学会将自己的思维与受教育者的思维进行碰撞,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声音,使“独白”思维向“对话”思维转变。

2.提高教育者的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视阈下,要创新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必须提高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教育者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知识和运用技能,知晓新媒体的传播特性,积极主动融入其中。尤其是对于微博、微信、QQ等受教育者乐于发表自身观点的平台要能够熟练运用,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引导。

3.加强教育者的意见主导

大学生由于自身辨别力和判断力的缺乏,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误导。所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者,需要对学生的话语和认知进行引导。一方面,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学生眼球,丰富学生生活;另一方面,要努力成为受教育者群体里的“意见领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规避不良信息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提高受教育者的交往资质

“交往资质”指的是“个体在交互活动中所形成的素质与能力。”大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各类知识,更应该培养一种获得知识的素质与能力。而在新媒体视阈下,通过个体的交互活动形成主体间性的自我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必须提高受教育者的交往资质,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

1.尊重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尽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关系是实现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但是受教育者应该意识到师生两个不同主体存在主体性的差異性,教育者是辅助发展的主体,受教育者是需要发展的主体,受教育者需要尊重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承认他们在知识、技能、阅历等方面存在的优势,通过向教师的求教和学习,不断充实、丰富自己。

2.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要保证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受教育者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批判精神,形成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观点。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师生之间融洽关系的形成,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话语权,从而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营造合理的教育环境

加强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外部保障。所以高校要保证新媒体平台的完善和必要的开放度,对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监管,规范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导向。

1.构建新媒体平台。新媒体视阈下的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外部环境上讲,首先要构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一方面,要借助主题网站、网络电视、手机视频、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便捷教育途径,使师生交流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以上新媒体平台构建属于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如利用微信创建主题公众号,在微博、贴吧上引起话题讨论,建立网上会客室、心理咨询室等,给师生提供更多的网上教育平台。

2.制定监管体系。高校必须切实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监督,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监管体系,才能确保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首先要制定较为完备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监管法律法规,使网络传播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要建设以宣传部、信息办等部门为主体的网络管理队伍,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兼职辅导员和党团干部的力量,对网络言论进行把关和管控,确保校园网络清洁。

3.规范话语导向。在新媒体环境下,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导向,需要从外部环境上进行刻意引导。高校可以就话语导向建立一支引导队伍,通过挑选具备一定政治素养,学习成绩优秀、思想品行端正的学生干部,迅速抢占微信、微博、QQ等网络阵地,发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言论或话题,成为学生层面的“意见领袖”。

综上所述,传统的“主体—客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渐渐不再适用,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开展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师生双方来讲,都受益良多。但是新媒体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需要高校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三个方面发力,增强师生的“交往资质”,对网络进行有效管理和适当引导,使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龚涛,徐建军.新媒体与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会科学家,2010(11):126-129.

[3]郭莉,黄柯.论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J].江西社会科学,2012,32(07):241-245.

[4]鲁凤.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境遇解析与路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6):124-126.

[5]祁鸣,倪颖,夏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2):55-56.

[6]陶达.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探析——基于主体间性视阈[J].教育教学论坛,2015(24):39-40.

[7]岳宗德.论自媒体环境下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2):66-68.

[8]张陟遥.微博时代下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江苏高教,2014(01):141-142.

课题:“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8SJSZ523

(作者介绍:朱静文,淮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主体间性新媒体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师生主体间性理解的合理性考辨
浅析课堂话语模式的模糊与缺失
中国儒学外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内地青春片场域:期待从对立走向对话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