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
那時我还没上小学,有一年夏天去乡下亲戚家。北方乡下的房子大同小异,坐北朝南,进门是厨房,左右两间房间,在厨房开门,进东屋南北都是炕,南炕的窗子大,北炕墙上开一个小窗,现在想来大概也就是半米见方的样子,小孩子站起来刚好头顶到窗台,翘起脚,将将能看到窗台晾着一碟黑芝麻样的东西。问了才知道是茄子籽,种子,留着明年种的。我去菜园,看到茄子还在,炖菜里常常出现茄子。现在也没搞懂为什么种子先晾晒出来了,不是要等到秋天才出种子吗?比较诡异的是有一只小黑猫经常轻盈地跳到那个小窗台上,和那只碟子紧密地挨在一起,但是那只碟子一直没翻过,那只猫也从来没吃过茄子籽。
北方的长茄子的秧其实挺好看的,我以为所有的蔬菜长相都不错,很少有面目丑陋不堪的,都可以种在花盆里当作花来养。杆茎、叶子的背面和正面的叶脉都是紫色的,花、茄子也是紫色的。当然也有绿色的茄子,据说还有白色的茄子,我没看到过。叶子的边缘有点波浪,浪漫的样子,好像爱美的女孩喜欢穿的摆裙。
常吃的茄子是北方的长茄子,也吃过大圆茄子,都没有怪味道。煎炒烹炸炖烤,切片切段切碎了做菜都行,稍欠火候吃了没有太大关系,煮黏糊了也不会影响味道。新手做菜可以把茄子纳入到西红柿炒鸡蛋系列,不用考虑失败了会怎么样,是初级菜。当然,做高级也是很困难的,《红楼梦》里的茄子鲞,几乎是美食家逢茄必谈的一道菜。我和刘姥姥的观点是一致的,一个茄子倒要十几只鸡来配,做成没有茄子味的茄子还有意义吗?再有就是《精灵鼠小弟》里的法国乡村做法,本来挺简单的,整到高级餐厅里就复杂了,还要摆造型什么的。
前年去土耳其,吃过一个看不出茄子模样的茄子汤,黏糊状的,用饼、面包蘸着吃,和那种黏糊的口感以及陌生的香料味搏斗,吃了半天才知道是茄子,据说厨师凌晨就要起来煮这个菜,煮了好几个小时。
在哈尔滨,说到茄子名菜首推地三鲜。茄子、辣椒、土豆切块,全部过油,过油的时候要有耐心,土豆要全熟但是表面不能焦糊,茄子八分熟不能软塌了,辣椒过一下油就行,相当于打个油焯,葱姜蒜(尤其不能少了蒜碎)切碎,热锅起油,把葱姜蒜爆香,三鲜下锅,大火翻炒,勾兑一个薄薄的芡汁淋入,芡汁烧开,菜就好了。地三鲜永远是东北菜的必选,也是家常幸福餐的源头。饭店里有专门炸蔬菜的油锅,三鲜过油当然好办,但是那锅油也是让人担心的所在。我在家里做这个菜很少过油,也是那三鲜,切成手指粗细的条,热锅放多些油,先下土豆条和茄子条,多炒一会儿,有点像煎还有点像煸,不用频繁翻动,用不粘锅的话油也不必放太多,土豆和茄子九分熟的时候倒出来放在一边,锅里另外放油,葱姜蒜碎大火爆香,把前面煎好的土豆条、茄子条和辣椒一起入锅,勾薄芡,汤汁收一下就好了,出锅时候可以撒点香菜碎。这种地三鲜的样貌没有过油的明亮好看,但滋味不差,也更加安全健康。
茄子的家常做法很多,最简单的是蒸茄子。茄子洗净,两头划开十字口,放入蒸锅中蒸10分钟,用筷子戳一下,很容易戳透就是好了。蒸茄子的时候做调味料汁。小葱切圈,姜、蒜、香菜切碎放到一个料碗中,加少许糖、辣椒油,用生抽调一点东北黄豆酱,把酱汁倒入料碗,料汁就做好了。晾凉的茄子手撕成手指粗细的条,把料汁浇到茄子上拌匀。不论冬夏,这都是一款很好的下饭菜。蒸茄子加韩式辣酱就是韩式风味的茄子,也是打开味蕾的好菜。另外加剁椒酱、郫县豆瓣酱还是老干妈都有不错的效果。
从种子到进入人类的胃,一只茄子就走完了它可爱的一生。对于茄子被吃掉还要开心地赞美它当然是从人这种动物的角度进行的。而我们好像从来没有问过一只茄子它想怎样度过自己的可爱的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