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
摘 要:为了减少学生家长在辅导学生做作业时的困难程度,各种类型的“家教机”应运而生,凭借着互联网大数据下海量的知识素材,在减轻家庭教育重担的同时对学生学习的帮助的确很明显,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率。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一步,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的研发,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应用并向商业化发展,这也预示了未来社会发展一定会有大量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人工智能 高中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 中学生
对于大多数学生们来说接触知识的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学校,所以落实人工智能教育、普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知识的重任就落到教育的肩膀上。人工智能教育走入高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教育相关部门也予以了大力支持。从教材出版到安排选修课程,可以说我国人工智能教育正在一步步迈入正轨,相关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正在逐步落实到教育前线,让更多的高中生能够有机会接触人工智能领域的教学课程,为未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培养和储备优秀人才。通过人工智能教学,使学生们了解有关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思考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不约束学生观点,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和尝试。
一、提供专业辅导,借助校外力量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人工智能领域并不是十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时常借助校外力量。比如,学校可以定期请外校教师提供专业辅导,请专业的人工智能团队来到学生身边展示人工智能作品,普及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向学生们讲述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之所以没有建议学校直接外聘专业的人工智能研发人员作为学校教师,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研发人员的专业技术性高,但教学经验并不丰富,当进行长时间的人工智能教学时很可能无法保障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采取学校教师与校外研发人员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到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发展情况,又能够保障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两者互利互惠,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共同推进高中人工智能教学发展。
不仅如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寻求自身进步,学校可以定期请专业人员来校培训,帮助信息技术教师掌握更为深入的人工智能领域知识,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性。为教师们开展系列专题培训,使教师们了解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也能够帮助教师们在日常信息技术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教材中有关人工智能的重点内容进行适度延伸,将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性增强,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示范引领,以点带面
目前人工智能教学还不够成熟,过程中会面临多种多样的问题和困难,如果短时间内迅速普及无法保证人工智能教学的实际教学成果。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本人,都可以采取示范引领的方式,以点带面逐渐扩大人工智能教学的实际落地情况。学校之间如果教学设施差距较大,可以令设施不全的学校组织学生到设施全面的学校学习人工智能,学校间定期开展互动教学活动,保障人工智能教学能够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在学校内,教师应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可以先选取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人工智能教学的内容,在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后再普及到全校其他班级。
由于高中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为了保障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信息技術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契合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学习。比如在教材《人工智能初步(选修)》中,第一节课程是《什么是人工智能》,有些学生家中已经有人工智能设备,对人工智能有所了解,而有的学生可能只是听说过这个词汇却没有实际接触过,甚至有的学生还会认为人工智能是科幻电影里的词汇,对其完全没有概念。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从浅入深,以基础最弱的学生们所理解的科幻电影为引,结合生活中的视频和图片,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现实生活中演化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已经发展成熟的人工智能科技物品,让每个学生亲身感受人工智能的神奇之处。最后在为学生们展示比较复杂的编程下人工智能的复杂应用,例如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等。带领学生们了解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接到的推销电话可能就是人工智能根据大数据分析后打过来的,家里帮着妈妈管理扫地机器人的小度其实就是一个人工智能电脑。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拓展教学内容,使人工智能教学的内容更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理解课程内容。深化了学生们对人工智能概念的理解,在生活实例中总结人工智能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们体验到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课程覆盖从零起点到编程高手的不同学生。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教学是未来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性,把握学生人工智能知识学习情况,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落实人工智能教学。学校应在教学中不断优化管理教学方法,构建科学有效的人工智能教学体系,为国家发展培养优秀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
参考文献
[1]熊雪亭.人工智能进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0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