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扶贫时代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2020-11-02 02:53郝奥亚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障碍对策

[摘要]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接近尾声,受新冠疫情影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为确保全国脱贫攻坚目标顺利达成,必须要全力清除影响扶贫工作的障碍,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实现未脱贫人口如期稳定脱贫。科教文卫事业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推力,通过对其工作中遇到的障碍进行分析和解决,在巩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果的同时,以期能为后扶贫时代深度贫困地区减贫事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后扶贫时代;深度贫困地区;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绊脚石”。自2013年“精准扶贫”方略实施以来,我国减贫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当中国的绝对贫困现象到2020年基本消除后,中国的贫困治理即将进入后扶贫时代。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收官之年,而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减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其脱贫工作的成败已经成了检验扶贫工作的“试金石”。科教文卫事业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推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巩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果,实现区域内绝对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基于此,通过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四个方面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阻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为深度贫困地区的减贫事业提供参考。

1 后扶贫时代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障碍

1.1 科技方面:农技科普进程缓慢,科技成果难以转化

通过农业“科技扶贫”,深度贫困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发展基础。一方面建成了县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成立了农家书屋,组建了科技特派站;另一方面通过专业人员的培训指导,增加了贫困群体的农技知识,通过生产应用,提高了农业产量,增加了农业收入。但在农技科普方面仍难以完全满足地方发展的现实需求。究其原因,一是相比其他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社会发育程度迟缓,农业基础设施以及生产管理技术相对落后。此外,农技的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虽能改善生产状况与产品质量,但大多深度贫困地区地处偏远山区或高海拔地带,农田面积较少且土地质量不佳,对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构成了现实挑战。二是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很难真正地将学习、培训的农技知识吸收和应用,在现实的技术培训讲座中只能一知半解,农技员临田指导也只能解决常见问题,难以囊括生产中遇到的特殊情况。三是深度贫困地区由于长期的闭塞,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在面对科技成果转移、新技术的推广难免会有风险担忧,为了防范风险,一般采取观望态度,要见证成功经验才有接收新鲜事物的勇气。

1.2 教育方面:教育师资分布不均,教育质量难以提升

通过实施“教育扶贫”,深度贫困地区的教学环境、师资状况、教育质量同过去相比有了质的提升,但是从横向上来看,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水平总体上仍存在明显差距,距离教育均衡发展仍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一是相比其他地区,受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偏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加之教学信息更新周期慢,教学创新能力欠佳。二是在岗在职教师缺乏专业提升机会与自研学习环境,深度贫困地区受地域、经济、环境等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有限,加之教学任务艰巨,教育和外出培训很难两全。三是教师收入及福利偏低,与城镇同等收入水平的教师相比,深度贫困地区教师所享受的社会配套服务更少,加之环境艰苦,很难吸引优质高效师范生。

1.3 文化方面:现代精神文化贫乏,脱贫动力难以激发

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体凭借地域因素频繁地进行集体互动,长期以来形成了脱离主流社会且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贫困亚文化。现有的“等靠要”思想就是贫困亚文化的一种体现,长期依赖外力帮扶推动扶贫工作,且受限于技能水平、生活习惯和文化水平,形成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被动应对和消极态度,难以将“自发脱贫”付诸于行动。究其原因,一部分贫困人口由于长期闭塞,文化交流甚少,缺乏现代的市场意识及竞争意识,致使其养成了与世无争的生产和生活态度,形成了低自我价值感。另一部分贫困户由于被贴上了“等靠要”的行为标签,降低了其劳动获得感与自我认同感,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继而产生消极动机。

1.4 卫生方面:卫生保健理念匮乏,预防意识不易培养

随着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深度贫困地区的卫生医疗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常见病及慢性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大病也能得到高比例报销,减轻了贫困人口的经济负担。但长期的生活习惯使得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缺乏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生活卫生习惯还亟待提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宗教势力和封建迷信侵袭和渗透,使得现代卫生保健观念尚未形成,甚至出现贫困人口在生病期间,不去寻医问药,而是期望通过迷信手段达到祛病消灾的目的,如此以来,不仅经济上遭受损失,甚至可能因为延误治疗时机而使病情加重。二是深度贫困地区多数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更偏重医疗救助,存在“重医轻防”的现象,而家庭签约医生只能提供基本健康管理服务,难以满足贫困人口的疾病预防体检需求。三是贫困人口体检意识淡薄,对日常体检有认识偏差,认为患病后才需体检,常常是大病拖成晚期、小病拖成大病,給自身增加病痛,也给家庭带来更沉重的负担。

2 后扶贫时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对策建议

2.1 科技方面:采用多元渠道示范,加强农技科普宣传

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很多深度贫困地区,尤其是特别深度的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的商品化程度很低,依靠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成果转化向农村一线提供实质性的农业技术,已成为转变传统小农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立足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联合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组织机构,因地制宜地研发相应的农业产品,并把实用有效的农业技术传授给贫困群众,把科研、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建立田间地头的“试验示范基地”,有效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助推新动力。另一方面,拓展线上“互联网十农技”渠道,充分运用互联网的远程教学,通过农业专家在线答疑的方式,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服务;同时可运用视频和多媒体课件,将农户重点关注的常见农技问题单独剪辑成小视频,方便农户遇到相同问题时及时下载临摹。

2.2 教育方面:加强教师交流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育扶贫”作为深度贫困地区“输血式”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是当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抓手,而当前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均衡配置。

首先,以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与城市优质学校结对帮扶,为深度贫困地区提供师资培训、管理人员培养、教学资源输送等服务,促进校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一线教师教研能力和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提升。其次,师范类高校扩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名额,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原籍就职,从而解决人才引进难问题。再次,对教师队伍实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方面,提高基层教师工资待遇水平以及工作补贴标准,在编制、职称评定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进而吸引优秀人才资源向区域内流动;“精神激励”方面,按学年表彰优秀教师,肯定教学成果的同时,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2.3 文化方面:丰富区域文化生活,激发内生发展能力

从深度地区的发展历程来看,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联系愈发密切,积极文化的传播不仅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助推,还能有效的促进贫困群体的思想转变,对其行为选择提供导向作用。在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文化事业,一方面可打破深度贫困地区封建陋习,规范贫困人口的行为;另一方面能为贫困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其内生发展活力,调动生产积极性,营造“脱贫光荣”氛围。

首先,改变传统的文化单向输送模式,整合社会捐赠物质搭建“积分兑换”超市,鼓励贫困人口参与使用村图书室、活动室、文化广场,通过使用情况获取相应积分,凭积分积累到“积分超市”兑换爱心物质,提高文化基础设施的资源利用率。其次,挖掘深度贫困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文字、舞蹈、音乐等传播方式更好地实现经典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再次,实施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惠民工程,聯合区域周边企事业单位通过送文化下乡的方式,为贫困群众提供不同领域的文化科普,倡导科学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传播现代化的知识信息。最后,需要注意在文化服务过程中做好前期调查研究,文化服务不仅需要丰富形式,而且要贴合群众生活,这样不仅可以更好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也会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4 卫生方面:加强卫生防治宣传,提高疾病预防意识

随着“健康扶贫”工作的开展以及城乡居民医保的推广,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医疗条件得到改善,贫困人群基本医疗得到保障,为了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实现疾患早发现、早治疗,仍需进一步增强贫困人口的预防、保健等健康意识。

一是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体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养成科学的卫生习惯,对家庭卫生保持较好以及主动维护村内环境整洁的贫困户进行表彰,激励贫困人群主动参与爱护卫生行动,培养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二是拓展深度贫困地区线上问诊渠道,通过在线咨询形式与医生沟通,让医生通过症状初步判断病情,推荐用药或建议人院就医,让贫困农户足不出户在家就能问诊,减轻病患的就诊成本,同时也缓解医疗机构门诊压力。三是加强建档立卡脱贫户的健康监测,定期组织开展常见大病筛查,对于确诊病患根据实际进行后续帮扶,巩固脱贫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宜钊,徐艳晴.精准扶贫中信息失准的发生机理——基于问题的复杂性与技术治理效用边界的解读[J].中国行政管理,2019(11):19-24.

[2]左停.如何更好激发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动能[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2):70-76.

[3]李小云.冲破“贫困陷阱”: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4):6-13.

[4]薛二勇,李廷洲.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均衡配置政策评估[J].教育研究,2015,36(08):65-73.

[收稿日期]2020-04-07

[作者简介]郝奥亚(1990-),女,四川雅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猜你喜欢
障碍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New Year
内向性格与交际障碍无关
跟踪导练(四)2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心灵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