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 蒋威 王琳
厦门市自2013年启动了青年体育教师培养项目“体育学科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该项目由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执行,培训对象为入职5年及以下的青年体育教师,3年为一期,采用班主任负责制和导师指导制。项目实施分2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为“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试训营”培训与考核,培训时间为一年,参加人员为针对自愿报名和各区推荐人员经考核选拔出的30名青年体育教师;经考核,最终选拔确定16名教师参加第二阶段的“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培训学习,培训时间为两年。通过培训项目实施,笔者发现经过第一年的试训营培训,30名参训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现将具体评价指标与培训措施介绍给大家,以供交流。
一、构建指标体系,明确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目标
教学技能是每一名体育教师应掌握的基本职业技能,熟练掌握并运用教学技能是成为一名合格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在厦门市“体育学科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项目实施方案制订过程中,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技能评价指标体系,为项目实施和评价明确了思路和方向。指标构建的主要依据为《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理论与应用》一书中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的4个维度8个领域30项要求的三级指标体系[1],基于该三级指标体系涵盖内容多、范围广的实际,项目组选取了其中与教学技能相关的所有三级指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提炼,最终构建形成涵盖5个方面27项指标(表1)的中学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评估项目实施效果的主要指标内容。
二、多元举措推进,提升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水平
结合近年来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厦门市中小学中职学校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2]、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岗位练兵活动[3],及厦门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等的具体要求,项目组研究制订出提升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具体举措。
1.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能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思路。为提升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培训要求每一名参训教师每个学期完成2个不同学段、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与课时计划。具体要求:一是,根据福建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學设计的格式要求,对教学设计和课时计划的格式进行统一规范,要求呈现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环境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教学效果预计与运动负荷、场地器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安全措施共13个方面的内容。二是,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评与总结,参训教师在保持自己设计风格的基础上再次修改,完成并存档。三是,参照厦门市针对5年及以下教龄青年体育教师开展的教学技能业务考核标准,项目组每学期组织参训教师开展一次教学技能业务考核,要求参训教师现场进行教学设计,检验参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同时以此促进他们对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视与提升。
2.提升教学实施能力
为提升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采用片段教学、模拟微课、公开课教学展示与观摩等形式。如,按照培训方案要求,每个学期每位参训教师至少要进行一次片段教学或者模拟微课,操作要求:一是,介绍片段教学或模拟微课的结构,讲解片段教学或模拟微课的模板,内容要从熟悉每个教材的重难点、动作方法(每个技术动作都要会示范)、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教学流程等,到教态、语言表达、口令下达、教学组织、问题预设、师生互动、信息技术运用等细节的把握。在此过程中,要求其他参训教师认真观摩并做好记录,课后研讨交流环节,每人均要发言陈述观摩体会和改进建议。二是,基于指导教师的点评与指导进行改进。三是,针对自己的薄弱项目,由不同专项教师教授不同项目动作并进行规范性示范指导。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教学实施能力,期末要进行考核。
3.提升教学管理能力
教学管理能力提升的举措主要为课堂教学与观摩。根据培训要求,参训教师每学期要主动承担各级公开课(公开课每学期组织开展3~4次,3年培训期间每人至少承担一次),同时还要通过观摩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骨干体育教师的公开课,针对教学管理6项二级指标,学会评析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等。此外,项目组还鼓励参训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不断磨炼自身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按照《厦门市中学体育教学常规与体育教师职责》要求,参训教师要了解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和合格体育课的标准,在日常教学中做到:课前根据学情备好课,查看场地、器材;课中规范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掌控能力,按步骤实施并积极应对突发情况,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做好器材回收及点评小结,并对学生提出课后要求、布置课后作业,注重课后的拓展与延伸。此外,要定期组织测评课堂教学并做好点评与分析等。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
4.提升评课能力
评课能力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估,有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课也是自2012年以来福建省和厦门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主要竞赛项目之一。然而,具体如何详细剖析一堂教学课,大多数青年体育教师都比较陌生,对此,培训要求参训体育教师每个学期至少要完成2份评课稿。操作要求:通过集中培训了解评课的格式及要求,分析要从哪些维度进行评课,然后重点关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定期在“一师一优课平台”上选出一堂课或是对某一节教学公开课进行现场评课,并从不同维度进行评课。如,可以评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德育渗透、核心素养、组织措施、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学流程、运动安全、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评价、教师基本功等各个方面。参训教师要注重评课的格式和文字表达,认真梳理撰写评课稿并上交,并通过指导教师的点评,参考同行优秀作品,进一步提升评课能力。
5.提升学科专项技能水平
一名体育教师如果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水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基于此,项目组为了提升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除了定期开展培训之外,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专家对参训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测评。培训内容中,参训教师基于自身专项选择的教学技能内容,由不同专项的区、市级骨干体育教师按照福建省、厦门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相关的动作规格、技评分值与标准讲解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并进行指导;此外,还要求通过分组研究专业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视频,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并与同专项的教师进行互相学习。而对于要求全体参训教师均要掌握的其他教学技能内容则包括:《第九套广播操》和《舞动青春》两套广播操,武术操《英雄少年》;稍息、立正、看齐、报数、原地四面转法、齐步走、向左转走、向右转走、向后转走、跑步走等队列队形内容;跑、跳、投等田径专项技能,其中“跑”类内容为高抬腿跑、小步跑、车轮跑、后蹬跑,“跳”类内容为跨步跳、立定跳远、跳远项目的3~5步助跑起跳成腾空步、背越式跳高项目的助跑起跳等,“投”类内容包括正面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徒手背向滑步推铅球和侧向滑步推铅球等项目。
6.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一直是许多体育教师的短板,尤其是青年体育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培训实践中:一是,组织专家讲授学科论文的选题、撰写方法、课题申报及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并集中进行教学研究探讨,如布置题目“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要求参训体育教師进行集中交流,且每人都要发言并做好发言记录,并在会后针对记录内容尝试提出解决办法,由指导教师收回文字材料并评析。二是,要求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参与当年的厦门市中小学体育论文评比或投稿期刊争取发表,此外,针对中小学体育论文评比中有问题的论文,会从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分别选取一篇文章展开讨论交流,并组织进行修改。三是,鼓励参训体育教师积极申报主持或参与区级以上课题研究,并学会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论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7.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在项目实施前期调研中发现,对于大多数青年体育教师而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是较为薄弱的一项技能,然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同时近年来厦门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师教学基本功岗位练兵、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优质课评选等各项活动都明确提出了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要求,体育学科也不例外。就青年体育教师而言,他们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培训要求参训体育教师要熟练掌握微课制作和白板操作技能,每学期完成1~2份微课作品并提交,并且期末会考核现场制作微课并进行白板展示。具体程序要求:一是,培训微课制作的理论方法;二是,要求参训体育教师安装“喀秋莎”“绘声绘影”等常见制作软件,并在学会各种功能后进行实践操作;三是,布置课题,要求参训体育教师自主创作;四是,组织白板操作培训,要求学会并熟练应用;五是,展示并结合专家点评进一步修改完善。
综上所述,青年体育教师作为各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其教学技能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的发展。因此,要重视青年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的需求、认知及评价等情况,培训课程要将引领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提升作为教师职后培训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向阳.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理论与应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8.
[2]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举办厦门市第五届中小学中职学校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通知[Z].厦教办〔2020〕8号,2020-02-27.
[3]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19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岗位练兵活动的通知[Z].厦教人〔2019〕3号,2019-06-15.
[本文系厦门市首届名师工作室年度课题“中学初任体育教师职后教学技能的测评研究”(项目编号:XMMS202002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