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丹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评一致性”是教学中的尝试之一,但数据显示,很多教师并不注重这一教学尝试,尤其是数学课堂中多由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所以对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进行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评一致性”;小学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大举措.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是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课堂评价三者相结合,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课堂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现代学校的教学理念,而且传统的教学是将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课堂评价分开的,这种方式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数学具有枯燥性、严谨性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
“教—学—评一致性”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教—学—评一致性”要求课堂教学中学习目标具有实用性,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手段以及课堂评价相结合,使教学目标走向课堂的核心位置.其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也成为课堂教学进步的一种手段,将多元化教学、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可有效地将学习目标与课堂设计联系起来.课堂评价在“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中也变得内容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刻.“教—学—评一致性”还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真正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它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因此相关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内容
“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内容就是教学目标、课堂设计、教学评价的相互结合,它的主要目标就是使每位教師都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一致性”首先需要教师编写正确的课程纲要,其次需要进行单元课程纲要的规划,再就是进行课时教学的设计,最后是专业课堂的观察.“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理念遵循了教学目标的标准性原则,并以教材为依据,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在课堂设计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且在课堂评价中能够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正确定位,课堂评价不再是教师的单方向评价,而是学生与教师的有效合作.最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课堂目标制定、明确课堂导入学习、运用科学课堂评价的目标.
三、“教—学—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析
(一)目标层次——确立教学目标,体现分层次教学
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目标的确立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方向,所以教学目标制定一直处于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也是我们开展教学和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确立教学目标,并充分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经常和实际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出入,甚至会出现教师忽视教学目标的情况.当然,此过程中课标是我们确立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没有目标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缺乏目的性,没有针对性的课堂相当于没有了教学的方向,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让学生无障碍地接受知识.
(二)评价层次——与教学目标建立合适的关系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具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及共同的发展方向,所以无论在授课层面还是学习层面,甚至是评价层面都需要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相应的关系,使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一致.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评价具有随机性,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不紧密,甚至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思路天马行空地进行教学,学生的知识很难形成系统,这种杂而乱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学生非常看重教师评价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教学评价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改变传统的随机评价方式.当然,教学评价仍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不是机械的,在评价过程中,希望我们能够找到评价方式与教育目标的对应关系,希望教师在“教—学—评一致性”开展的过程中不要忽视教学目标的存在.
(三)教学设计层次——与课堂实际相结合
任何脱离实际的教学设计都很难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课堂实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调整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虽然本文一直强调目标和评价的一致性,但教学设计同样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做教学设计,让课堂教学围绕目标前进.课堂设计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科的特征适当地调整,然后找出合适的教学策略,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如何将“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运用
(一)进行有效的目标制定
有效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贴切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核心要素.有效的教学目标要符合“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要准确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从教材入手将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整合,从而确定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方式,甚至要预设学生的行为表现.例如,我们在学习三年级“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时,传统的教学目标是:(1)根据之前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继而考虑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通过预习课本,了解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3)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教师经过对“教—学—评一致性”的深入认识,明白了这一类教学目标只是简单的纸上谈兵,并没有达到三者结合的效果,所以可调整为:(1)通过观察让同学们讨论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并由学生进行回答;(2)教师准备一个正方形道具,由教师形象地讲解课本上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学习,让同学们谈一谈课后的收获;(4)通过课上学习,让同学们在课后寻找自己看到的正方形,自己测量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二)选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学—评一致性”运用的基础,选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就要有行之有效的课堂设计.现在许多教师备课时基本都会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该怎样将课本上的内容教给学生?”“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该在课堂上补充哪些知识?”这种思考都是以教学为出发点,而“教—学—评一致性”的出发点是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情况,以及选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所以,课堂设计不仅要科学合理,还要起到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
(三)采用正确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课堂评价只是简单的教师对学生回答正确性的分辨,这种“对”“错”“很好”等简单的评价用语缺乏系统设计,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的随意性.“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要求教师丰富课堂评价,课堂评价不仅是对本节课的点评,更是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评价是教学目标的评价,评价与目标是不可分的,教师要将评价与目标渗透到教学设计当中,做到学到哪里评到哪里.例如,我们学习“长方体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让同学们用纸片或者橡皮泥做出一个长方体,并让学生谈一谈课堂感悟,对学生的表述给予一定的肯定性评价.如“小明的回答真是相当深刻,将制作长方体时的感悟都形象地分享给了同学们,值得同学们学习”.在课堂结尾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来评价课堂,如“同学们觉得本节课的优点和缺点各是哪些呢?”“大家觉得课堂中还缺少正方体的哪一方面知识呢?”,真正做到课堂评价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四)设计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测试评价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课堂上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在實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忽视教学测评这部分内容,教学测评也属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课堂教学的规划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测评内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教学测评会选择当堂测验的方法,而当堂测验时教师会找几个相对简单的题目进行训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这与教学评价中设置的教学目标有着很大的出入.我们应该选择一些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测评内容,否则就无法达到教学测评的最终目的.比如在学习“直线上的负数”这一章节的时候,我们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直线上行走的距离和方向,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以及能够解决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测评时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置相关的测评内容.如“直升机上升3米记作+3,那么下降4米记作( )”,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然,在教学测评的过程中还要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思考.如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独立画图的题目,“请大家独立画出直线上1.5,4,6,-1.5,-2.5,-3,-5等数值分别在什么位置”.学生独立画图、亲手操作的测评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对直线上的数值进行深入完整的了解.
小 结
“教—学—评一致性”的深入研究和使用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目标都有了深刻的变化,这一举措使课堂设计开始逆向转化,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评价观念,让教学目标走向核心.
【参考文献】
[1]胡淑珍,贺时魁.论教与学关系的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1992(08):16-20.
[2]吴永军.谈谈青年教师课程素养的构成及其养成[J].江苏教育:小学数学,2013(7):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