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大、气阔、力与美的陶艺经典

2020-11-02 07:55黎翠玉台湾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年9期
关键词:釉彩台中市釉色

◆黎翠玉(台湾)

陶艺家林墡瑛

林墡瑛,1951年出生台湾苗栗县大湖乡,1988年成立个人陶艺工作室,曾任台湾省陶艺学会理事长。作品入选台北市第一届陶艺奖、国家级陶艺双年展、台湾美术馆装置艺术展,作品《望乡》获选在法国展出。先后在美国文化中心、台湾手工艺研究所、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及台中塞尚画廊、台中港区艺文中心、莺歌陶瓷博物馆、台中大墩艺文中心、台中市葫芦墩文化中心举办个展。

在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兼任陶艺教师的林墡瑛,其作品在陶艺领域以形色并进著称,浑厚硕大的陶体、披挂酣畅淋漓的釉色,为台湾当代陶艺标注出力与美的经典。

林墡瑛1951年出生于苗栗县大湖乡,父亲是当地知名木工师傅,但由于长期操劳,壮年不幸罹病,便提早自木工界退休;为了另谋出路,一家人因而搬离故乡至台北永和定居,由兄长姐接棒养家。排行老幺的林墡瑛,北迁后就读私立中兴高中,外型高挑、个性乐观的她,会读书,擅长画图,还是个运动健将。日后,林墡瑛从事陶艺创作,以“拉坯”成形作为表现主轴,体能好、敏感度佳的她,事实上早已具备作陶的完美条件。

1973年林墡瑛进入文化大学“国贸系”就读,这与她要成为画家的梦想相当悖离,勉强读到大三还是提早结束了学业。上世纪70年代是台湾经济起飞的开始,也激发乡土意识的抬头与种种文化论战,这正是青年们探索自我价值的年代。当时台北明星咖啡屋、新公园等,皆为文学家、艺术家谈论艺术和思辨自我的重要场所。

1975年休学后的林墡瑛,时常浸淫在这些艺文蓬勃的场域,听艺术家谈风格、 说理念、论人生,其中由“东方画会”李锡奇、朱为白等开设的台北“版画家画廊”,是最早开启她现代视野与前卫意识之地。这些艺术养分,也是擘开她日后解放陶艺的巨大力量,推促她创作朝向要新、要快、要大、要超越陶艺传统,放手为理念冲撞、探索的根基;此般企图心也一路延续,从她长期参与“现代眼”画会、1999年担任台湾省陶艺学会理事长,以及2000年成为第一届台中20号仓库驻村艺术家(2002、2003年连续两届获选)等贴近当代事务的实践中见到。而随后的展览,更显现她内在现代意念的展现,重要展览包括:1996年台湾美术馆装置艺术展、1997年美国文化中心个展、1998年手工艺研究所台北展示中心个展、1999年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及台中塞尚画廊个展、2013年莺歌陶瓷博物馆“花之漾I”个展,以及几乎每年一档在各地文化中心或私人艺廊精彩展出。展出形式自容器载体、景观设计、空间装置到多媒体运用等皆具备,而媒材除主体陶瓷外,另有陶砖、砂土、铁器等,丰富又多元。由于她长期创作具备独特性,让陶瓷多了一层再造的生命力,2020年林墡瑛获选由台中市葫芦墩文化中心主办第十届台中市“美术家接力展”,以艺术大能量再次垫高创作价值。

1976年林墡瑛婚后,随着夫婿到台中定居,认识自北部学艺回雾峰正成立“广达艺苑”的蔡荣佑。1978年林墡瑛正式向蔡荣佑学习陶艺,并在其工作室担任助手。在此期间由于贴近蔡荣佑作陶,深受他“拉坯”与“釉药”运用的影响,直到1983 年离开。林墡瑛为了让自己放空,将近三年不作陶:她一面浸淫于绘画领域,一面到台中“三采艺术中心”教课,寻找跳脱前人之路。展览是艺术家探索风格的重要方式,林墡瑛1987年首次于“今天画廊”举办个展,开始朝向“大即是美”的作陶形式,她运用擅长“做大坯”之技巧,制作十几个大陶碗,以极黑与极白的釉色,诠释日用陶碗在放大后形体被重新观看的变化样貌。展出获得热烈回响,至此开创出作品方向,一路朝向大器形、厚釉彩,整体具备慑人气势的陶艺风格作深耕。

1984年林墡瑛作品入选台北市第一届陶艺奖,之后获奖不断,包括:1988年, 作品《望乡》获选法国展出,1993、1995年入选陶艺双年展,1996年作为台湾六十位艺术家之一入选纽约“土的诠释”等等荣誉。1988年林墡瑛成立个人陶艺工作室。

林墡瑛曾经随先生游历世界,到过巴拿马、秘鲁、土耳其、美国新墨西哥州圣塔菲等地。这些经历破除了她作陶的框架,成就了她将陶艺自传统工艺解放的思维,至此作品出现丰富的图腾表现,包括“马雅”系列、“晕染”系列等,她延续外在宏大形体,造形只以方圆作变化,图腾利用剪纸隔釉方式,突显出太阳、星星、三角形、圆形、直线等几何图案,表面则施以土黄、草绿等大地系色彩,表达对神秘古文化的景仰。“晕染”系列,以染布为发想,利用底层釉薄温度低、上层釉厚温度高、釉色先区隔再晕熔的效果,述说人类文化界线独立又交融的现象。

2000年林墡瑛首次进驻台中20号仓库创作,此阶段是她将陶艺以“雕塑”形式作探讨的初始。“行人”系列是此时期作品,头戴瓜皮帽与卷发的陶偶,主体与装饰物件皆以手拉坯成形,用一种前进开放的观看性,快速浏览各种行人姿态;之后她巨大的创作能量有如涌泉般喷发,许多大型、具张力的作品快速地被形塑,林墡瑛说:“创作是我内在的发泄……”接续之“瓮”“盘”与“百壶”系列,整体皆具鹰扬般态势,显神又显气。而“盘”系列,作品圆润深阔,色彩富美无比。“瓮”“壶”系列,则舍弃为功能服务的羁绊,形体解构、造形自由,外在淋入浓重釉色,体色一气呵成,淋漓酣畅。此次受邀之美术家接力展——“好形好色”展览,近三十件作品,多数延续几何形体与浓烈釉彩的惯有风格,但全新“花漾系列II”,令人一新耳目,形体流动而柔化,线条为有机曲线,釉色自光灿色彩,淡化成粉红色系,减缓紧张的情绪,充满婉约的感性。作品包括“花漾系列II”1-10 等。

林墡瑛透过陶艺拉坯技术与奔放釉彩,将作品尺寸放大,提供观者对陶瓷纹理 及釉彩调度精细的阅读与理解,形塑陶瓷超越常态的视野。林墡瑛形大气阔、革新性力与美的陶艺经典,让她在台湾艺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釉彩台中市釉色
如意
釉彩千年之汝窑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现代陶艺肌理与釉色结合研究
登峰造极——中国古代器物之各种釉彩大瓶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市长叹:怎么办?台中市旗被评全台最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