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西方传统这个样(三)

2020-11-02 05:26姬炤华
小读者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古罗马耶稣中世纪

□姬炤华

“西方传统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的区别似乎泾渭分明,判若鸿沟。真是这样吗?艺术远比我们印象中的要丰富和复杂得多,并不是简单分成西方的、东方的;平面的、立体的;写实的、非写实的……不能把东西方割裂并对立起来。

图1 上 《艾弗兹教堂》 11世纪下 《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委拉斯开兹 17世纪

都是文艺复兴“惹的祸”

从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到公元13世纪为止的一千年,被后来的西方人称为“黑暗”的“中世纪”。这一千年里的欧洲,人性被压抑,思想被禁锢,科学研究被终止,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教会成为了整个西方世界的实际统治者,一切都要以罗马教廷马首是瞻。

14世纪以后,人文主义开始兴起。

人文主义认为“人乃万物之本”,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提倡科学和文化、追求人性解放、反对思想禁锢、崇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艺术。因此,这一时期便被称作“文艺复兴”时期,意思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又死而复生了。

从图1这两幅画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文艺复兴前后欧洲绘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世纪”的欧洲艺术主要是“表意”的、“符号化”的、不够真实的。图1上这幅绘于11世纪的《艾弗兹教堂》,人物和背景都离现实生活很远,人物背后的房屋是儿童惯用的画法,人物好像不食人间烟火,既不真实,也不立体。

而到了文艺复兴,绘画逐渐呈现出可以乱真的面貌。图1下是17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这幅画人物形象逼真,画中的教皇威严得近乎冷酷,目光阴森怕人,令人不敢正视。这与人们想象中慈祥、宽厚、智慧的僧侣形象差太远了!难怪英诺森十世本人看到这幅画时说:“画得过分像了!”可见这幅画逼真的程度,连教皇本人也感到惊讶和不安。

其实,古希腊和古罗马全盛时期的雕塑都是“写实”的,雕得很像真人(图2),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旗号,复兴的就是这种“写实”。

图2 古希腊浮雕 《赫格索斯墓碑》 公元前5 世纪

图3 上 《圣母子》 贝林吉耶罗 13 世纪

图3 下 《圣母子》 柯勒乔 16 世纪

“文艺复兴”非“复兴”

文艺复兴号称是在“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文艺复兴艺术的“写实”和古希腊、古罗马的“写实”在精神内涵上是很不一样的。

在中世纪,艺术的目的是为“神”服务,赞美“神”,帮助超越一切的、抽象的“神”来“训导”人。因此,中世纪艺术宣扬禁欲主义,反对今生今世的享乐。

而文艺复兴艺术恰恰相反,表现的是“人间”“世俗”和“现实”中的美,赞美的是“人”,为“人”服务,愉悦人的感官,丰富人的灵魂,追求的是现实生活的享受和快乐。

图3是文艺复兴前后两幅不同的宗教画《圣母子》,画的都是圣母和耶稣,题材、内容,甚至人物所摆的姿势都相同,但时间相隔了300来年,呈现出的面貌便迥然不同。

上面这幅绘于13世纪初的《圣母子》,人物表情严肃、冷峻,尤其是圣母,蹙额厉色,满面怒容,毫无人世间“母亲”和“婴儿”的感觉,像是替“神”来教育“人”的严师。人物形象也不真实,尤其是婴儿耶稣,伸出右手做出为世人祈福的姿势,就是个按比例缩小的成年人。母子俩只是一对宗教“符号”而已。

而下面这幅绘于16世纪初的《圣母子》,则充满了世俗生活的情调,人物形象真实、自然,母亲就像母亲,婴儿就像婴儿,甜蜜而温馨。尽管小耶稣依旧伸出右手做出为世人祈福的姿势,但作者有意将这一姿势淡化,小耶稣更像是被什么东西吸引,打算伸手去抓,这是婴儿常有的姿势,若不经解释,谁能分得出这是耶稣母子还是寻常的农家母子呢?

由此可以看出,文艺复兴艺术表达的是人文主义的主张,借着复兴古代艺术,来反对教会神权。

那么,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呢?

古罗马艺术是对古希腊艺术的继承、发展和改造,是古希腊艺术的“晚霞夕照”,所以只看古希腊。

古希腊艺术的“写实”别有一番风味,它既不像中世纪艺术那样“符号化”,也不像文艺复兴艺术那样“世俗化”。

美术史家曾经用“理性和严谨”来形容古希腊的艺术。

古希腊人崇尚理性、重视逻辑、讲求实证,思维精细严密,后世的西方人从这里出发,将之用于科学研究,建立了精密严谨的科学体系。

正因为古希腊艺术更偏于“理性”,所以才使其具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般冷静睿智、傲视俗常的精神气质。

图4上为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雕塑《阿提米西昂的宙斯》,下为古希腊瓶画《赛跑》。

在这两件古希腊艺术作品当中,都可以强烈感受到一种神人交感的精神气质。

而文艺复兴艺术更偏于“感性”,和古希腊以及中世纪艺术相比,文艺复兴及其之后的艺术趋向世俗化——“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图5为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创作于1516年的《戴披纱的女子》。在这幅画中,我们看到的是真实、俗常、自然、安闲的少女形象,这一形象是“感性”且“秀丽”的,就是人们身边的邻家女孩,但在她的身上,又体现出作者按照人文主义观念和古希腊的审美趣味加以理想化的完美。

图4 上 《阿提米西昂的宙斯》 公元前5世纪下 《赛跑》 古希腊瓶画

图5 《戴披纱的女子》 拉斐尔 1516 年

(摘自《艺术通》,读库 出品)

猜你喜欢
古罗马耶稣中世纪
中世纪欧洲艺术
“黑暗时代”一说是谬论。这里说说中世纪的科学进步为何仍举足轻重 精读
布拉格:穿越中世纪的心灵之约
第九回 古罗马人钟爱写实的浪漫
古罗马艺术从何而来?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古罗马斗兽场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