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 金 珠
复述是学生在理解感知了文本后,依托语言素材进行艺术化的再加工,重新表达的过程,是链接感知与倾吐的通道,更是理解和运用的抓手。2011 版新课标对每一学段的复述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从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忽略了复述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即使课文后有专门的思考练习,但教学仍旧缺乏设计感,学生对于复述根本提不起半点兴趣,甚至还有畏难情绪,直接导致很多学生敷衍了事,将复述当作“背诵课文”的翻版。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摒弃复述过程中的机械背诵,将创造性、自主性融入复述中,才能促进学生复述能力有效生长。笔者即以《嫦娥奔月》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神话类文本因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神奇超凡的人物形象、浅显易懂的语言风格,深受学生喜爱。这一类文本都有着完整的故事结构,篇幅相对较长,学生在初步阅读之后会形成阅读留痕,但只是整体性的模糊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围绕着文本内容及时地梳理文章脉络,厘清故事发展的线索。
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教师就从文本所蕴藏的小故事入手,组织学生阅读概括、提炼梳理出这样的小标题:后羿射日、奸诈拜师、藏起仙丹、被逼吞药、无奈奔月、痴情追妻、纪念嫦娥。依托这样的小标题,学生对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和结构设置就有了整体性的构建,并相机明确了先复述什么、再复述什么。学生的逻辑认知和口头表达有了鲜明的抓手,复述的难度自然就在无形中降低了。
通过对课文梗概的梳理与提炼,学生的认知思维就落实在了文本的整体性层面,既感知了文本的整体意蕴,同时也历练了概括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学生整体性复述之后可以适度小结复述方法,即通过整体阅读、罗列提纲的方式展示故事情节的推进与发展,以便学生后续遇到类似性文本,能做到胸中有数、心中有纲。
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无论是主体立意,还是语言形式,或者是写作策略都蕴藏着丰富的语用教学资源,值得学生悉心品味、借鉴欣赏,教师可以利用组织学生复述的契机,展开读后迁移模仿的训练。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感悟文本中的语言,夯实语用训练,达成复述与言语发展的双重效益。
如《嫦娥奔月》中第一个板块“后羿射日”就是一个神话色彩极其浓郁的语段,故事中的后羿展示了神话故事中英雄的超凡能力。课文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呢?作者先是描写了后羿射日的一连串动作,然后借助“嗖嗖嗖”的拟声词展现了飞箭的速度之快。教师组织学生先自行阅读,然后圈画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如“登上”“远足”“拉满”“射下”等,想象后羿拉弓射日的画面,让原本机械而生硬的语言展现出流动而富有质感的画面。在指导复述时,教师让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配合动作展开朗读,并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然提升了学生的认知兴趣;最后,教师依托原文中的语言,组织学生尝试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再现了故事的内容、画面和意境,从而让复述环节生动且饱满起来。
复述不是简单的概述,更不是依葫芦画瓢的机械搬运,很多时候可以融入自身的想象,对文本中的空白进行补充,从而将作者为了表达需要隐藏起来的情节或者情感,合理化地想象、再现出来,增添复述的趣味性,强化对作品情感的体验。
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情境,借助问题的视角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活深入探究的动力。如“逢蒙威逼”“嫦娥周旋”一段的教学,教师紧扣“威逼、周旋”这两个关键词,在查阅工具书之后如何将词语“活化”再现呢?教师可以依托故事发生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复述,想象逢蒙在“威逼”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嫦娥在“周旋”时又会怎么应对和智慧进退的呢?学生借助于补充人物具体言行细节来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不仅巧妙悦纳、活化了“威逼”和“周旋”这两个词语,而且为复述增强了鲜活的趣味。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分别借 “嫦娥”或者“逢蒙”之口,将当时的情境转换视角进行复述。学生的兴趣再次被激发,因为复述维度的变化,两个故事情节虽然有着相同之处,但其价值取向和复述的语言会发生具体的变化。学生凭借着对故事角色的认知和理解,以角色代入的方式走进了文本故事的内核,衍生出全然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也生发出迥异的复述内容。纵观这一教学板块,教师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蓝本,在深入吸收语言、尊重体验的过程中,拓展了复述的维度和视角,焕发了学生的复述激情,效果颇佳。
故事类文本的复述是教学的重心所在,复述需要立足于故事本身,在步步为营、层层剥笋的过程中,放飞学生的想象意识,并借以历练他们内在的创造性复述能力,将复述作为语言能力生长的增值点,才能促进学生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性思维能力的有机统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