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丽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2.045
免疫荧光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检查自身抗体病较好的诊断方法之一,尤其是针对早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效果更佳,然而免疫荧光检查是什么呢?相信大家对此一知半解,下面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1 何为免疫荧光检查?
免疫荧光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和定位。免疫荧光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细胞片、蜡片或冰冻切片制备、固定及通透、封闭、抗体孵育及荧光检测等。
2 常见方法
2.1量子点免疫层析
量子点是一种由主族Ⅱ~Ⅵ,Ⅲ~Ⅴ元素等组成(如CdSe、CdTe 等)的半导体纳米晶体,其粒径介于 2~10 nm之间,其特点为高量子产率、吸收光谱宽、发射光谱窄、发光稳定、对光褪色较高耐受等。伴随着量子点抗体偶联技术的不断精进,其标记的生物大分子生物活性得以有效保持,量子点材料作为理想的荧光标志物在病原体示踪、食品环境毒素检测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2.2荧光微球免疫层析
荧光微球是直径在纳米至微米级范围内,表面吸附或内含荧光染料,受外界能量刺激而发射荧光的功能性微球,其载体多为有机或聚合物材料,现以聚苯乙烯微球应用较为广泛,因其形态结构相对稳定、发光效率高而适用于生物检测 。随着悬浮芯片检测技术研究的深入,适用于高通量样本分析的荧光编码微球制备技术大有进展,其在临床诊断、即时检测领域的前景透现曙光。
2.3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以镧系稀土金属(如铕 Eu 等)为标记物,其荧光衰变时间长,能有效消除自然荧光的干扰,且无放射性污染,通过配备相应的荧光免疫分析检测仪而满足了定量生物检验分析的需求 。此外尚可借以采纳不同的镧系元素作为生物标记而实现多标记检测
2.4荧光淬灭免疫层析
荧光淬灭免疫层析技术是在胶体金免疫层析基础上改进的,以硝酸纤维素膜上均匀铺置荧光物质,依靠以胶体金标记的待测抗体结合于 检 测 线 后 使 该 区 域 因 荧 光 共 振 能 量 转 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现象造成荧光淬灭而实行定量检测的技术。有学者通过以纳米银(AgNP)为标记物与检测线上的掺杂钌元素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RuNPs)发生荧光淬灭,而实现对葡萄汁及红酒样本中赭曲霉素A的定量检测。
3 临床应用
3.1炎症反应性疾病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为敏感性较高的炎症性指标,在细菌性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癥反应综合征、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中具有指向意义。有学者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在 15 min 内便已完成了对样本中PCT浓度的定量检测,而在样本量为234例临床血清样本的检测中,相较于罗氏商业化试剂盒,该技术展现了耗时短、特异性高的特点,可作为即时检测的又一选择。商业化的 PCT 荧光免疫层析试剂盒已投入临床使用,其效果亦得到证实 。针对临床上又一常用的血清炎症反应指标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葛宇新等 经由建立了量子点(碲化镉CdTe)免疫层析技术而实现了快速(10 min 内)、定量检测,其检测范围宽达 0.1~1000 ng/mL。
3.2恶性增殖性疾病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在疾病的初筛、辅助诊断、复发判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学者通过荧光淬灭免疫层析技术对血清样本中AFP含量进行测定,确定了最低检测浓度为 1 ng/mL,提出了当供血者在定性的胶体金层析检测呈阴性而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检测阳性时不宜献血的建议。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antigen,CEA)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肿瘤、胰腺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均有提示意义,有学者通过对临床样本的 CEA 浓度的检测验证了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技术在临床运用的可行性。有研究者所制的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试剂检测阈值为0.72 ng/mL,其灵敏性远高于传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姜欣等 所建立的架构于新型荧光素基础上的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法,完成了快速、精确的针对胃蛋白酶原的检测,满足了国内基层中心与医疗机构对人群胃癌的早期筛查的需要。
4 科普小结
用荧光抗体示踪或检查相应抗原的方法称荧光抗体法;用已知的荧光抗原标记物示踪或检查相应抗体的方法称荧光抗原法。这两种方法总称免疫荧光技术,以荧光抗体方法较常用。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和检查细胞或组织内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等方法称为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免疫荧光技术至今逐渐应用于临床,对皮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观察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