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振朋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三,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脉持续性血氧供给障碍所致的心肌梗死,具有病情凶险、发病迅速等特征[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是临床治疗ACS的主要手段,但术后易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需长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需开展强化护理干预,以改善此类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以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是基于共情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护理模式,可确保医务人员更准确地掌握患者的信息,了解其真实感受并给予反馈,促使患者自觉倾诉、表达情感,继而达到促进护患良好沟通的目的[2]。本研究探讨以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对ACS患者心理弹性和应对积极性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ACS患者作为常规组,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ACS患者作为照护组。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常规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9~63岁,平均(56.03±2.44)岁;小学及以下18例,初中及高中21例,大专及以上10例。照护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8~63岁,平均(55.84±2.50)岁;小学及以下20例,初中及高中19例,大专及以上11例。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ACS的诊断标准[3];②首次发病;③行PCI术。(2)排除标准:①沟通或理解障碍者;②伴其他器质性病变者;③无基础读写能力者;④有精神、认知功能障碍史者。
1.3 护理方法
1.3.1常规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入院后积极评估患者的病情,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协助医生完成PCI术,术后遵医指导用药,介绍术后注意事项。
1.3.2照护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以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具体如下。(1)建立护理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学习以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相关知识,强化与家属和患者的交流,查房时积极询问病情,认真倾听患者主诉,明确患者所表达的内容、意思,适时用点头、眼神等肯定性信号表达自己的理解。(2)角色转换:医务人员假设身处患者处境,感受患者对病情的担忧、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心理波动等,注意安抚患者情绪并适宜调整工作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3)信息反馈: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梳理、归纳患者所传达的信息,确认引起情绪波动的原因,积极主动介绍PCI术后相关知识,嘱患者术后注意低盐、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等;出院后做好随访工作,协助患者养成长期健康生活习惯。
1.4 观察指标
1.4.1心理弹性 护理前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估心理弹性,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心理弹性越好。
1.4.2应对情况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评估应对情况,包括面对、屈服、回避3个维度,满分80分,得分越高应对越消极。
1.4.3心血管事件 3个月内心绞痛复发、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1.4.4护理满意度 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nursing scale,NSNS)评估护理满意度。19~37分非常不满意,38~56分不满意,57~75分一般,76~94分满意,95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2.1 CD-RISC评分、MCMQ评分护理前,两组CD-RISC、MCM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CD-RISC评分升高,两组MCMQ评分降低(P<0.05);护理后,照护组CD-RISC评分高于常规组,照护组MCMQ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CD-RISC评分、MCMQ评分比较分)
2.2 心血管事件术后随访3个月,均无脱落病例。3个月内常规组心绞痛复发2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照护组心绞痛复发1例。照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0%(1/50),与常规组[6.12%(3/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2,P=0.595)。
2.3 护理满意度常规组不满意5例,一般6例,满意29例,非常满意9例。照护组不满意1例,一般2例,满意30例,非常满意17例。照护组护理满意度[94.00%(47/50)]较常规组[77.55%(38/49)]高(χ2=5.515,P=0.019)。
ACS发病突然,加之患者接受PCI术治疗后仍需长期坚持抗血小板治疗,多数患者因对疾病和治疗缺乏认知,错误以为疾病已痊愈或病情仍十分严重,表现为过度乐观或悲观,治疗依从性差[4]。常规护理仅局限于遵医指导用药层面,未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质量一般。
以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角色转换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体验患者思维、情感,了解患者真实感受,并针对性实施护理服务,利于提升护理质量。齐晓贵等[5]研究显示,以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本研究发现,接受以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的照护组患者护理后CD-RISC评分高于常规组,MCMQ评分低于常规组。ACS发病急且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显著,加之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认知,普遍存在担忧、恐惧心理,面对疾病时无所适从,甚至自认为病情已发展至非常严重的阶段,丧失治疗信心,存在抵触治疗和护理的心理及行为,影响救治措施的顺利实施[6-7]。上述结果说明,以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纠正错误应对方式、行为。在护理中充分从患者角度出发不仅有利于确保患者获得关怀、理解,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而且能使患者感受到被接纳,更愿意自我倾诉及表达内心疑虑,消除不良情绪[8-9]。积极宣传病情特征、PCI术治疗原理及预后注意事项,可纠正患者及家属的错误认知,提高自身责任感,继而遵医治护,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照护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且3个月内照护组仅1例心绞痛复发,经积极治疗后改善。这提示以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由本研究可知,ACS院外护理对防止心血管事件再发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院内护理过程中应积极邀请家属参与护理过程,促使家属了解ACS护理技能,为院外照护患者做好铺垫。
综上可知,以共情理念为导向的照护策略可有效提高ACS患者PCI术后心理弹性及应对积极性,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