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
摘 要: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极为关键的一环,是学生进入社会以前普遍接受的且十分重要的一项教育。新时代对思政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课堂内容和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与时俱进,不断革新逐渐成为思政课堂的教学核心。但是,目前大学的思想政治课堂仍存在一些教学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课堂模式单一,评价体系落后等。对此,学校应该切实抓住课程的核心,加快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把握好总体的教学方向。教师应该加大课堂的创新力度,加强自我学习,切实以培养大数据新时代下学生的正确的政治和价值观念为主,不断提高思政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议策略;时效性
引言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之前,学生已经接受了自小学到高中多阶段的思想教育,具备一定的价值取向、社会态度以及辨别能力。而思想政治课是针对整体大局观念,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综合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局意识和价值观念为主要教学目的,对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义的思想变革有显著影响。但是,信息时代下,数据更迭速度之快在给社会发展带来不竭动力的同时,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难题,如:网络环境下的大数据信息使学校的教学开展更加困难,学生价值观念容易发生扭曲等问题。因此提升信息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效性显得尤为必要。故本文旨在以信息时代为背景,讨论新时代下高校的思政课堂时效性的重要性及潜存的教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策略。
一、必要性
(一)坚持课程核心,顺应时代变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课作为主要的必修课程之一,以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养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大学生为主要教学方向和课程核心。而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特征,这就表明思想政治课应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变迁带来的社会变革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的大背景下,始终坚持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核心,顺应时代发展是课程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也已经发生了多次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因此思想政治课具备时代特征,必须与时俱进,而脱离社会背景的思想政治已不再有价值。
(二)紧抓学生思想,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的变革,包括学生在内的各阶层的思想观念都会发生显著改变,尤其是高校学生。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高中及以下年级而言,处在社会发展的前沿阶段,对比高中时期,高校时期的教育教学体制对学生的监管程度相对较宽,多为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自由支配时间更为充足,这就为大学生充分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时代潮流提供大量的时间需求。另外,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生由于长期接受由网络带来的最新国际信息的熏陶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变化较快,并且了解和接受的思想政治信息、意识形态领域广而杂,甚至较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更加超前。因此学校要时刻保证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始终将教学内容与现实接轨就十分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围绕当代学生的思想特征,开展高效率的思政课堂。
二、潜存教学问题
(一)课程内容陈旧,教学范围狭小
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学内容要切合时代主题,要保证课程内容的最新性,课程要根据社会发展随时调整,这样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的青年学生。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存在课程内容陈旧,缺乏信息的及时更替,教学范围狭小,课堂局限于传统知识,缺乏必要的课堂拓展,并且没有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现实相结合,导致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略显空泛无力,没有说服性,熏陶和感染力非常有限。此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过时,而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之多,使学生的思想变换之快,两者之间就此形成反差,从而导致思政课堂的教学难度增大,课堂说服力更低。因此学校应该通过不同途径,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二)课堂模式死板,评价体系单一
大数据时代是信息快速更替的多元化时代,各种网络平台的出现给信息交换提供了良好渠道,在多变的环境下,固定落后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只有不断跟随社会变革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教学模式。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略显死板单一,大多数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进行课堂教学,仍以老师为课堂中心,课上活动互动少,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导致思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参与度低,有的甚至反感。此外,教學评价体系落后是这一课程的另一教学问题。多数高校的课程评估模式以期末为主,完全忽略学生的平时表现,这容易造成评价不公的教学问题,这也是当前最主要的一种评价方法,是以成果为主要导向的。但是很多学生可能平时成绩好,但是由于突发事件导致期末成绩不佳,因此原有的评价方式并不完全满足合理的教学标准,不符合多数学生的具体情况。
三、教学建议
(一)加强自身学习,加快课程更新
目前,社会信息瞬息万变,引领学生的思想领域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要想通过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纠正或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念,必须使教学内容时刻与时代接轨。故学校应该加快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制定合理的调整计划,使课程内容处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信息接收途径之多使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不断进行学习,因此只有不断更新课堂内容,才能使课堂更加高效,进而以学生的价值认识为核心展开教学,让效果更好。另外,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可以通过各种思想政治平台学习国内外最新的时事政治,时刻保有时代性,并提前将时事政治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将社会事实导入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更加高质高效。
(二)创新课堂模式,改善评估体系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模式单一的问题,教师应该果断大胆地进行课堂创新,突破原有的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传统方式,以增加学生兴趣和课堂氛围为出发点,调整课堂内容模式。教师可以增加课堂讨论环节,不断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也可以通过线上软件平台,通过发布一些有关思想政治的时事问题,提倡学生评论留言评论,实现学生与社会的及时互动,使学生在校期间逐渐获得辨识力,进而塑造新时代高校学生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由学生进行课堂讲解是另一种十分有效的课堂模式,通过自我展示,不仅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也可以洞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做到对学生的间接心理普查。此外,针对课程评估方法不当的问题,学校应该开展学生调查,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尽量考评每位学生的真实表现,并给出合理的成绩,可以将课程评估按权重分成几部分内容,最后成绩由各部分加权得到,以不断改善课程的评估标准。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课是大学期间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意在通过理论教学结合时事分析,帮助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前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大数据时代下,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各式途径流向社会,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为困难。因此,思政课程必须切实根据时代特征展开教学,不应脱离社会现实,要了解认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进而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和课程模式。在当下社会,思想政治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深刻把握时效性,并大胆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方法模式,学校应该加快课程内容的更迭速度,举办各式的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 任春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效性的提升[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4):156-160.
[2] 王传礼.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02):97-100.
[3] 李霞.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2):4-7.
[4] 张培.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与实践研究—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研究》[J].高教探索,2019(11):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