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具有丰富的政治伦理向度:在价值指向上以人民为中心,制度指向上坚持法治,人格指向上坚持责任与担当。本文主要从政治伦理的价值指向维度出发,论证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的政治伦理向度。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治理;政治伦理向度;价值指向
新冠疫情引发了人民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反思。本文从价值指向这个维度出发,论证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的政治伦理向度。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只有深入把握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明确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的政治伦理向度。才能推动社会生态治理向更高层次迈进,才能推动“美丽中国”的实现。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习总书记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讲话读本中强调“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1]。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在生态治理方面的生动体现。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鲜明思想,把人民群众的生态利益放在首位,明确回答了生态治理为了谁、依靠谁、由谁享有的问题。
(一)生态文明治理为了人民
习近平生态文明治理为了人民,不同于西方生态治理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弱人类中心主义”,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旗帜鲜明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出发点。习近平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2] 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指向,体现了习近平关心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无法保障。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进而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美丽中国”的诉求,明确社会主义建设还要满足人民群众的良好生态诉求,把“美丽中国”上升到新的高度。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社会,尊重环境就是尊重人类自身。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保护生态环境、尊重生态自然、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民生福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也日益增多。绿色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生活质量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群众生存的物质基础。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积极回应人民关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也体现了我们国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毅志和决心。
(二)生态文明治理依靠人民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并对人民群众给予了高度重视。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凝聚人民群众思想共识、纠正错误生态认识,培育公共精神、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意识,扩宽参与途径、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融合,把生态环境保护转变为人民群众内在的自发的活动。生态环境治理依靠人民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第一是凝聚思想共识,纠正错误认识。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随着我国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极大改变,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也呈现出有分歧的思想观念。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深刻回答了“何凝聚思想共识,怎样凝聚思想共识”。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以新闻舆论宣传为主阵地,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生态自然,纠正了传统思想观念中的错误认识,也使人民群众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自然是自己的分内之事。生态文明建设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纠正了部分群众推脱责任,认为“生态环境治理是政府的责任、与个人无关”的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思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人民内在自发行为,增加了生态环境治理的力量。
第二是培养公共精神、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意识。生态治理的主体不是单一的,社会成员在同一问题上往往有不同的价值诉求,公共精神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整体权益的最大化。生态环境治理离不开公共精神。生态环境治理不是一个人,一部分人的事情,而是全体人民的事。公共精神的培育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通过不间断教育,增进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引导人民群众进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绿色生活,激发群众参与意识,以环境育人,鼓励全社会勤俭节约,才能使节约资源效果显著。
第三是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的发展理念,以美丽经济为导向进行指引,推动了一大批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经济示范点诞生,极大调动与刺激了人民群众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护了环境,在环境发展的过程中有推动了收入的增加,使得广大群众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使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良性循环。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活动,它需要的不是一个人或少部分人的参与,需要的是全体人民群众的参与,只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万众一心。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坚持生态文明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生态环境治理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起点,更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生态利益作为目标。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共享生态文明治理的成果。“
一方面生态环境治理成果要坚持当代人共享,当代人是当前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更是生态环境治理成果的享有者,生态环境治理当代人的共享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与尊严。是对人民群众生态权益的尊重。会增加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更会激发我們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热情。从源头做起,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增加人民福祉,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带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良好的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享有生态文明的。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要坚持子孙后代共享。我们既要保障当代人共享治理成果,又要保障子孙后代共享生态治理的成果。我们今天的治理成果来之不易,不应当拒绝同后代人共享生态治理成果。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子孙后代同我们一样,也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要主动担起责任,尊重子孙后代的生态权益,不能为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要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青山、绿水的美丽家园。努力与子孙后代共享良好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果。
综上所述,基于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我们可以看到其具有深厚的理论意蕴。价值指向是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的核心,价值指向的实现离不开人格指向下的纯粹的人。习近平生态治理思想,表达了人民的意愿,遵循了生态治理的规律,抓住了生态治理的“牛鼻子”,推动了“美丽中国”的建设,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韩文龙,韩绿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的再思考——兼论现代西方社会的生态危机[J].改革与战略,2017,33(10):89-93.
[3]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N].人民日报.2018-05-20(1).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侯耀华(1995-),女,汉族,河南省驻马店人,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