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10-30 01:52崔靖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崔靖

[摘 要]为扩宽就业渠道,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适应“互联网+”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并将其作为非金融专业或者投资理财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开设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金融知识、增强专业综合技能。但传统的教学重理论讲解,学生兴趣不高,效果欠佳,因此,对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6.097

[中图分类号]G712;F8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6-0-02

1     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挑战,对金融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但要注意不能新瓶装旧酒,而应充分考虑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创新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1.1   金融人才的能力需求变化

互联网与金融的不断融合,会对金融人才的技能需求发生改变。以往金融行业人才主要由本科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进行培养,准入门槛较高,需掌握信贷、保险、基金、证券等多门学科知识。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快速融合,促使业务逐步从线下走到线上,对金融从业者的技能需求发生变化。除此之外,一批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行业,一线工作的金融从业者缺口进一步扩大。人才需求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要求从业人员准确理解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具备相应风险管控能力;另一方面,要求从业人员从传统的基层网点岗位转变为借助互联网渠道和平台设计、销售和管理金融产品,对金融人才的综合技能要求更高。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以保证学生胜任金融岗位,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本科院校以往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沿用已有的教学方法,必须开发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及学生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1.2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情况变化

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金融人才的主阵地,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配套建设成熟,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带动下,新型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转变更加顺利。而高职院校以增加学生就业率为出发点,培养的更多是一线从业人员,且没有本科院校已有的配套资源,先天不足限制了新型金融人才培养的步伐。不少高职院校仅增加互联网金融作为非金融专业选修课程,或者作为新设立的投资理财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前置课程较少,课程体系不完善,课时较少,相关配套资源不完善、经验尚浅、师资力量不足等一系列因素,不利于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金融课程。另外,部分学生对金融专业的认识狭隘,意识不到金融与所学专业的关系。例如,学生觉得会计专业没必要学习金融,只愿意学习带“会计”字眼的课程。互联网金融课程以文字表述为主,要求学生准确理解课程内容,文字多内容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开展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时不能循规蹈矩,必须创新现有的教学方式。

1.3   互联网金融课程自身特点的需要

互联网金融是财经类高职院校为培养新型金融人才开设的基础课程,主要阐述了金融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金融基础素养。正是由于这一点,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浅显讲授方法不利于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金融思维,学习基础互联网金融知识,重在应用。因此,高职院校应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2     互联网金融课程新旧教学方法对比

2.1   传统教学方法及弊端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只讲授理论知识,没有相应的实践操作。大部分院校将互联网金融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课时数比较少,任课教师并非“科班”出身,上课过程中“不会讲”“不敢讲”“不知怎么讲”。往往比照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照葫芦画瓢”,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上完每节课,学生被动参与教学,学习兴趣不浓,效果不好。

2.2   创新教学方法及应用

互联网金融课程本身综合性、实践性较强,鉴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学习状态等特点,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课程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多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考虑到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与日常生活关联度高等,教师开展互联网金融教学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进行体验式教学。例如,讲授互联网基金销售知识时,对于学生群体来说,最熟悉并常用的两个货币基金分别是阿里巴巴公司的余额宝和腾讯公司的微信理财通,上课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它们进行一一介绍、对比外,还可以补充介绍“七日年化收益率”與“万份收益”这两个实用的理财概念,让学生清楚了解货币基金背后收益的计算方法及特点。

考虑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更新迭代速度快,对教学资源的时效性要求较高,教师可以在固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引入网络教学资源,与最新资讯、科技实时对接。例如,讲授互联网保险知识时,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同时也可以进行理财。保险无好坏之分,保险产品的合适与否要结合购买者的需求确定。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挑选最新的保险产品向学生介绍,保证互联网保险知识的时效性、实用性。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微课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众筹融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众筹融资,通过实操掌握众筹融资的原理、环节、注意事项等知识。

3     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保障措施

3.1   转变教学理念

首先,建立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场景化教学,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角色带入感。其次,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好的风险管控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另外,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以市场、企业、客户的人才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

3.2   强化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的高低直接关乎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水平。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和互联网金融课程的开设,使高职院校师资建设落后问题更加凸显。一是高职院校整体师资水平不强,主要因为不少高职院校由中职院校发展而来,师资学历以本科为主;即使有后续的进修深造,也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新聘教师虽然大部分是研究生学历,但缺乏教学实践,教学时间短,很难转化为教学主干力量;三是缺乏专业的金融专业教师,大部分高职院校薪酬待遇不高,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难以满足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期待。

3.3   加大教改经费投入

教学改革经费的投入影响互联网金融相关课程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新型的金融产品,这对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掌握最新的知识,创新教学手段;另一方面,要求学校结合自身的特色配置相应的教学资源、实践资源。优秀的教学经验来自教学实践,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更迭,需要教学师资队伍不断深造。好的教学方法的推广离不开财政经费的支持,且教学资源、实践资源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经费投入,这些又关乎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教改经费投入,以提高教學质量。

3.4   创新教学考评机制

互联网金融课程作为大部分高职院校新开设的课程,课程内容与社会变化联系紧密,同时,社会、企业、学生对该课程的期待度和关注度高,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发展和学科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结合课程特点定期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采用多种不同的考核方式,根据考核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以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4     结 语

互联网金融课程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有关金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把该课程的学习目标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进一步做好金融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值得高职院校深入思考。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师资队伍、加大教改经费投入、创新教学考评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何璇芳,杨自辉.电子商务专业《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高教学刊,2019(16):152-154.

[2]李继红.高等职业教育《金融基础》课程设计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23):82-82,83.

[3]孙波.课程思政在《金融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商业经济,2019(9):191-192.

[4]曾葵.愉快教学法在中职《金融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5):51-52.

[5]张文婷.基于BOPPPS的互联网金融基础课堂教学设计[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10):51-54.

[6]梅媛.互联网金融下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12):158-160.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