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公荣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 每组52例。常规组进行传统护理, 研究组进行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分诊、急诊、抢救时间)及康复(卧床、住院、扩张球囊时间)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分诊时间(1.1±0.2)min、急诊时间(8.8±1.6)min、抢救时间(36.5±5.8)min、卧床时间(40.4±4.7)h、住院时间(9.8±1.9)d、扩张球囊时间(71.4±11.3)min均短于常规组的(1.8±0.5)min、(12.5±2.4)min、(45.6±5.9)min、(46.7±5.5)h、(11.3±2.6)d、(88.5±13.5)min,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8.08%高于常规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常规组的26.9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 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抢救效果, 缩短其康复进程, 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关键词】 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康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7.080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危重症, 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且死亡率极高。随着现代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 使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越来越多[1]。经过临床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在临床高效、科学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辅以优质、合理的护理措施, 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2]。作为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的急诊护理路径, 主要通过优化护理流程, 减少不必要的诊疗环节, 以确保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有效治疗并获得预期效果[3]。本文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 对比分析了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传统护理与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 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 每组52例。研究组男29例,
女23例;年龄35~77岁, 平均年龄(56.5±10.8)岁;常规组男28例, 女24例;年龄35~79岁, 平均年龄(56.7±10.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 已经签署过同意书;且通过彩超、心电图以及冠脉造影检查, 结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于2015年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确定为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时间≤3 h。排除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严重失常、外周血管栓塞、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资料不全、精神异常或无法正常交流沟通的患者。
1. 2 方法 常规组进行传统护理:以急诊室常规护理流程, 对患者展开院前急救、氧疗、镇静镇痛处理;患者入院后, 密切监测患者各项体征的变化, 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之后实施针对性治疗护理。
研究组进行急诊护理路径:①成立路径小组。组长为护士长, 并要求组员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善于沟通交流, 弹性排班, 落实护理责任制, 组长领导组员。向专科医师征询建议, 查阅急性心肌梗死文献资料, 围绕本院实际情况, 合理评估心梗护理流程, 完善健全急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路径之前, 对组员加强培训, 旨在提高其心梗抢救操作技能、熟悉掌握急诊护理路径内容, 促使其规范护理。与此同时, 通过模拟演练, 加强其应对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能力, 并对组员考核, 要求每位组员掌握。②急诊护理路径流程。急診护理路径小组人员收到急性心梗患者急诊信息之后在5 min内出诊并尽快赶往现场, 途中护理人员用电话联系并指导陪护人员安慰患者, 使其情绪保持平和状态;指导陪护人员帮助患者保持舒适、正确的体位;急诊护理路径小组人员达到患者所在地之后, 立即展开抢救, 戴面罩氧疗、镇痛、镇静、建立静脉通道;针对惶恐不安、过于紧张的患者, 及时予以心理疏导缓解压, 减轻其负面心理, 以免加重患者心脏负担;将患者转送入院急诊室后, 分诊护理人员对患者予以初步检查、评估, 接诊后病情评估工作时间不得>30 s;全程开启绿色急救通道, 先救治、后付费, 及时将患者送入急诊室抢救。评估完患者病情之后, 组长统一调度组员, 抢救模式以准确、快速, 定位、定时、定责、定人为主, 将“危急值”报告落到实处。30 s内为患者提供心电监护、高流量氧气, 1 min内做好血氧饱和度、血压检查, 2 min内建立静脉通道并连接体征检测仪, 3 min做好血样采集工作。与此同时, 按照医嘱,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围绕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镇痛处理。急诊抢救时, 联系手术室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准备, 密切观察患者心律是否失常以及有无心力衰竭、休克。PCI术前穿刺静脉留置针, 进行过敏试验, 予以300 mg肠溶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 双侧手腕及右侧腹股沟备皮。完成急诊抢救之后, 迅速将患者转送到手术室。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抢救及康复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①两组抢救情况包括分诊时间、急诊时间、抢救时间;康复情况包括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扩张球囊时间;②用
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对临床各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 满分100分, >85分非常满意, 60~84分基本满意,
<60分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③并发症主要包括排尿困难、睡眠欠佳、穿刺部位出血。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抢救及康复情况对比 研究组分诊时间(1.1±0.2)min、急诊时间(8.8±1.6)min、抢救时间(36.5±5.8)min、卧床时间(40.4±4.7)h、住院时间(9.8±1.9)d、扩张球囊时间(71.4±11.3)min均短于常规组的(1.8±0.5)min、(12.5±2.4)min、(45.6±5.9)min、(46.7±5.5)h、(11.3±2.6)d、(88.5±13.5)min,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8.08%高于常规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常规组的26.9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病, 是因为心肌血氧缺失所致, 具体表现为胸部疼痛不适、心律严重失常、循环障碍、心力衰竭, 可见白细胞、心肌受损标记酶显著提高。该病多变、进展快、发病急、病情十分凶险, 可导致患者心力衰竭、休克, 甚至危及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健康[4]。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展, 故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尽早予以有效的救治, 这对于患者预后改善的意义重大。临床急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所配合的急救护理措施越规范且针对性越强, 便可缩短各个操作环节时间, 抢救成功率因此就会越高, 患者预后恢复就会越快[5]。基于此, 临床急诊不仅要争分夺秒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而且还要保证护理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及高度的规范化, 而既往临床所采用的传统护理难以满足这一要求。
急诊护理路径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比较新颖的护理模式, 具有顺序性、时间性、针对性等特点, 近年来在临床急诊护理中备受青睐[6]。急诊护理路径由急诊護理人员围绕急性心肌梗死特点, 制定一系列护理计划, 实施路径式护理后, 可避免资源浪费, 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环节, 提高整体护理质量[7]。急诊护理路径模式下, 纵坐标为护理内容, 横坐标为抢救时间, 制定护理路径表, 包括院前急救、急诊接待、分诊评估、常规检查等护理内容, 避免了护理盲目性、随意性[8]。急诊护理路径制定的范围包括入院前以及入院后两个方面, 明确化护理流程、具体化各项操作, 化繁为简。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分诊时间、急诊时间、抢救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扩张球囊时间均短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 对于急诊护理人员来说, 急诊护理路径表可发挥一定的提醒、监督作用, 以免出现护理漏洞, 保证急诊护理质量, 故而, 本研究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98.08%高于常规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具有十分确切的效果, 值得临床将其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
参考文献
[1] 李野.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意义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30):14-15.
[2] 王惠, 付婷婷, 叶维雅, 等.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17):134-136.
[3] 古艳钗.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8(19):112-114, 207.
[4] 耿兆霞. 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5):165-167.
[5] 韩蕊.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抢救的临床效果考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3):276-277.
[6] 崔雁辉.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2):211-212.
[7] 刘利利.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7):220-221.
[8] 谢静贤.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7):70-71.
[收稿日期:202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