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莉 罗智丹 尚晓明
摘要:自闭症儿童的语言习得问题是自闭症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与普通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在早期语言习得过程中通常出现无意义词汇的重复、空间隐喻词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较差等问题。文章通过选取一名汉语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作为被试,对其时间系统的习得、时意义和体范畴的理解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与智龄相匹配的普通儿童的时间系统习得情况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结合儿童语言发展理論和认知心理学理论对此自闭症儿童的语言习得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时间名词;体标记;习得
对时间概念的普遍认知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时间的概念渗透在人类的语言系统之中,它是人类普遍共有的、超越语言的思维模式。针对自闭症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时间概念及其相应表达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教学,还会给语言系统的整体研究带来新的启示。对于时间系统,学术界通常研究的是语义层面的时意义和体意义,以及语法层面的时范畴和体范畴。
在现代汉语中,时和体构成了时间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时意义是指表达情境外在时间性的语义范畴,时范畴是指表达情境外在时间性的语法范畴。与之相对应,体意义和体范畴则是情境内在时间性特征的体现。受索绪尔结构主义的影响,王力(1944)认为,在语法层面汉语中只有体范畴,没有时范畴,即目前多数学者所持有的“汉语有体无时”观点,“着”“了”“过”这类虚词只表示体,而不表示时。另有一些学者区分了“时”与“体”在语义和范畴上的不同。综合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特点:[+时意义][+体意义][-时范畴][+体范畴]〈+动词〉(张云秋,2013)。
就时意义而言,现代汉语的“时”可以分为三类: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根据陆俭明(1991)的研究,时间名词主要包括表示时点的名词如今天、明年、4月、秋天等,表示时段的名词如一会儿、十分钟、五年等,以及句子中的时间结构如小时候、半个小时以前等。此外,课后、饭前和开会中等表示空间隐喻的词语也属于时间名词的范畴。现代汉语中的“体”主要体现在语法层面,体意义是通过一系列的时间副词来表达,正如陆俭明(1991)指出,时间副词大多不表示“时”,而表示“态”,也就是说,这类词语是表示语境所处的一种状态,常用的时间副词有已(表示完成)、正/在(表示进行)、才(表示完成),以及将/要这类既不表示完成也不表示进行的词语。关于体范畴,石毓智(1992)认为汉语的三个体标记“着”“了”“在”完整地刻画了动作的全过程。这种专用语法标记可以用动词性谓词后面添加语素即Vp-了、Vp-着等来构成。与时意义和体意义不同的是,“着”和“了”所表达的体标记的意义要根据所处的时态而定。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个案基本情况
SY(化名),女,黑龙江哈尔滨人,2011年6月出生,第一胎,生产方式为剖腹产,母亲孕期无用药史,父母均为大专文化,经济状况属于工薪阶层,父亲在医院工作,平时接触辐射型仪器机会较多,家族无遗传病史。从孩子出生至三岁,并未注意有明显的行为和语言异常,直至上幼儿园,被幼儿园老师发现其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有障碍,主要表现为基本没有语言,行为较为刻板,说话声调和语调异常,不愿与他人对视。在老师的建议下,家长带其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1医院儿童临床心理专科进行测量与诊断,诊断结果为广泛性发育障碍,在认知发展、语言理解与表达和社会性语言使用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鉴定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二)个案语言发展现状
在语音方面,自闭症儿童SY可以较为自如地控制声调和音量,语调偶尔有异常,[k,g]等软腭音的发音部位前移,平卷舌音的区分不够好。在语用方面,功能性语言发展较好,诸如想要、不想要或喜欢、不喜欢这类表达个体感觉的语言都能很好区分。但总体来说较为刻板,在人际交往方面,能够进行简单的打招呼如“阿姨来了”等,但是与人对话只能维持在一个话轮,如果进一步交流,就会出现回声式语言,即通常所说的“鹦鹉学舌”。
(三)实验设计
本个案研究所选取的语料包括180分钟的语训课堂话语,是以一对一的授课形式呈现。在课堂上,语训老师有意识地提问和时间系统相关的问题,例如“你今天早上吃什么了?”“讲故事之后我们要干什么?”等。60分钟的生活中自发性语言;另外还选取梅瑟的青蛙与男孩系列无字图书之二《青蛙,你在哪里?》,让自闭症儿童自主叙述图画中的故事,同样由语训老师作为主测试者,在叙述遇到困难时进行辅助。
另外,研究者采用中国比内智力测验指导书对自闭症儿童SY进行智力测验,智力测验结果为76,经与比内测验量表比对,SY相当于2岁零7个月儿童的智力。因此,研究者选取一名两岁半的女童,通过同样的实验方法进行语料收集并作为参照,与研究中的个案儿童进行比对。
二、研究结果
(一)普通儿童与自闭症儿童时间名词习得情况比较
针对该研究中个案儿童的年龄情况,笔者主要考查的时间名词有:今天、昨天、明天、早上、中午和晚上。普通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可以作为语言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参照。将该自闭症儿童时间名词习得情况与所选取的普通儿童的时间名词习得情况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该自闭症儿童时间名词习得的发展阶段和特征,结果如下:
1.输出量
输出量是指儿童在沟通交流时所使用各个时间名词的数量,具体情况如下:自闭症儿童:今天(9)>早上(5)>晚上(4)>中午(1)>明天(1)>昨天(0);普通儿童:今天(10)>晚上(7)>中午(4)>早上(2)>明天(1)>昨天(1)。
2.错误量
毋庸置疑,语言习得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对发生错误的统计分析有助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在对时间名词的考查中,所谓的错误量是指被试儿童在运用或者理解某一时间名词时发生错误的次数,具体如下:自闭症儿童:中午(5)>明天(3)>昨天(2)>今天(1)>晚上(1)>早上(1);普通儿童:昨天(3)>明天(2)>早上(1)>中午(1)>晚上(0)>今天(0)。
(二)普通儿童与自闭症儿童时体标记习得情况比较
现代汉语体意义的表达主要依靠时间副词。本研究考查自闭症儿童使用体标记“在”“着”“了”在表达进行
体、完成体和持续体的习得情况。通过提取正常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在课堂、生活及图画叙述中的语料,运用SPSS12软件,选取三个场景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对比。另外,由于个案儿童年齡较小,生成的时体标记较少,本研究不对其生成时体标记的错误量进行统计。结果见下表。
三、分析与讨论
(一)汉语时间名词习得情况分析
通过比较实验中普通儿童与自闭症儿童生成时间名词的数量可以看出:第一,从宏观角度而言,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习得时间名词的顺序都是现在、未来和过去。稍有区别的是,普通儿童在“今天”范围内的习得顺序是“晚上”“中午”“早上”,即从未来到过去的顺序;而自闭症儿童在“今天”范围内的习得顺序是“早上”“晚上”“中午”。通过进一步对其语言训练,教师和家长的访谈发现,在沟通交流上,自闭症儿童的教师和家长都倾向于表达“早上好”“晚上我们......”这一类话语,对于“中午”这一时间名词则较为忽略;第二,就输出量而言,自闭症儿童生成的日期类时间名词的数量平均少于普通儿童生成的一个左右,总体来说差异并不大。值得注意的是,自闭症儿童还未生成时间名词“昨天”,然而在表示时间点的名词上,其与普通儿童相比相差较多;第三,就错误量而言,自闭症儿童的错误量总体要比普通儿童多,而且其未能完全习得一个时间名词。将错误量与输出量综合起来观察,可以发现其“今天”“明天”“早上”“晚上”四个时间名词的习得情况与普通儿童相比仅有微小差距,可以视为基本习得,而“中午”和“晚上”这两个时间名词的习得还有较大差距。
(二)汉语体标记习得情况分析
1.体标记“在”的基本习得
与普通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生成的进行体标记“在”的数量基本一致。研究发现,倾向于在特定动词前面使用进行体标记“在”。据统计,在语料中与“在”高频共现的动词有“玩”“看”“睡觉”“吃”等行为动词。在习得进行体标记“在”的过程中,自闭症儿童自然而然地把“在”与行为动词的“进行”这一体意义关联起来,这种言语加工的认知机制是正确的。而且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动词的选择上,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其会把“在”与日常使用最多的行为动词连用。随着SY年龄的增长,心智的进一步成熟,在习得更多的行为动词之后,还要密切关注其是否仍然能够正确使用。总体来看,自闭症儿童对体标记“在”的使用已基本不会出错。因此可以说,其对于“在”的用法已基本习得。教师在后续的语言训练课堂中要注意“在”与其他体标记的区分,避免出现混淆使用的现象。
2.体标记“着”的遗漏
在本个案研究中,普通儿童与自闭症儿童的方差分析数据表明这两个儿童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自闭症儿童在整个语料中生成的体标记“着”只是普通儿童的四分之一。通过对语料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验过程中自闭症儿童生成的少数几个“着”也是在主测教师引导下说出的,没有主动生成带有“着”的话语。但是,其在实验中对“着”的理解和使用没有错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其对体标记“着”的习得尚处于初始阶段,可以理解其部分意义,但是并不会主动表达,对于使用体标记“着”表示“进行”的心理机制还未具备。因此,其对“着”的使用存在遗漏的现象。教师在后续的语言训练中可以采用增加正确输入量的方法促使其表达。
3.体标记“了”的泛化
通过对比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生成“了”的数据,可以发现自闭症儿童生成“了”的数量接近于普通儿童的两倍。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看图叙述过程中,其都倾向于使用更多的“了”来错误地表示持续的动作。一方面,在与表示“过去”的副词搭配使用时,例如“我刚才吃苹果了”,自闭症儿童可以正确地使用体标记“了”来表示“完成”的意义;另一方面,在叙述正在进行且持续的动作时,例如“ 阿姨进来的时候我正唱着歌”时,倾向于错误地运用体标记,表达成“阿姨进来我唱歌了”。这说明其在语言生成过程中会更多地倾向于使用“了”这一标记动作相对过去的体标记,也就是说,在本质上自闭症儿童把“了”与行为动词搭配使用的这一心理机制已经具备。其错误地将“了”应用于表示持续的动作中,说明其在语法时态使用方面存在缺陷,无法准确地在同一个句子中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态。确切地说,自闭症儿童对“了”的习得存在泛化的现象。教师在后续的语言训练中可以采用及时纠错和答案重组的教学方法帮助其建立和习得“了”的更为准确的表达机制。
时间这一概念渗透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之中,对个体的语言习得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时间系统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自闭症儿童的母语习得机制并不健全,对时间系统,尤其是对精细的体标记习得存在相当大的难度。通过对比发现,本个案研究中的自闭症儿童所习得的时间名词和时/体标记与同智龄的儿童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自闭症儿童先天的语言发展障碍以及一定程度的智力缺陷。因此,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系统性是指要有一定的教学计划,把儿童的母语从语音、词性、语义和句法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分阶段、分层次教学;实用性是指要把课堂中的语言训练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之中,并通过创设让儿童感兴趣的情景来引导和激发更多的主动语言的产生。同时注重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以及和亲近的人维持更多话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陆俭明.现代汉语时间词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1).
[2]石毓智.论现代汉语的“体”范畴[J].中国社会科学,1992,(6).
[3]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
[4]张云秋.汉语儿童早期语言的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编辑∕宋宇
作者简介:吴莉(1966—),女,吉林白城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语用障碍干预策略的取效行为研究”(17BYY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