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双高计划”推动下,高职院校诊改面临着改革变局,需要加强学校治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坚持协同融合,谋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打造高素质“双师”队伍;并重视数据挖掘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高质量发展;数据挖掘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是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职教20条”颁布后又一项重要决策,纵观近几年国家出台的新政,“双高计划”无疑已经开启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质量是高职立校之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201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诊改”),高职院校开展“诊改”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重大举措,是学校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高职诊改运行5年多,本文拟对“双高计划”之下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的应然坚守与改革变局做一些梳理和探索,以期能为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双高计划”与高职诊改的逻辑关系
“双高计划”实施的根本目的是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引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开展诊改工作的出发点是通过建立常态化自主诊改机制,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双高计划”是高职诊改的风向标,高职诊改是“双高计划”质量保障的关键。
(一)“双高计划”是高职诊改的风向标
“双高计划”意见指出,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而诊改恰恰是高职院校找差距、抓整改、上水平的良好契机,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的重要举措。“双高计划”的落地,将有效推进高职院校诊改工作的全面启动,促使学校整体发展质量螺旋上升。
“双高计划”改革任务指出要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及信息化水平等。“双高计划”的实施,将加快高职院校建立与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步伐,推动学校诊改实施与高效运行,提升学校现代化治理能力,加大专业群建设力度,增强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信息化数据平台建设上新台阶。
(二)高职诊改是“双高计划”质量保障的关键
“双高计划”规划目标指出到2035年職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标准体系将更加成熟完善。而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则需要系列制度保障。建立高职诊改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诊改工作,切实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安排。
全面开展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质量保证主体作用,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诊改作为高职院校一项基础性、常态化的工作,也是“双高计划”提高学校治理水平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和可持续发展诊改保障机制,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诊改作为新时代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双高计划”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坚实有力保障。
二、“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诊改的应然坚守
诊改工作自2017年在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开展试点,通过回顾和总结不难发现,试点院校在学校治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师发展、学生培养以及校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步,诊改对高职院校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日益彰显。“双高计划”是每所高职院校的追求,不管是否入围,未来都应该追求高质量发展。为此,笔者认为以下是高职院校实施诊改应该坚守的核心要义:
(一)目标任务:树立质量文化,构建诊改机制
质量文化是高职院校开展诊改工作的精神动力,是学校内部质量管理的软实力,它能强化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营造全员参与、全员推进、全员落实的校园质量文化氛围,使质量文化落地生根并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追求,将自主诊改意识根植于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内涵标准,形成促进质量持续提升的内生发展动力。高职院校建立诊改制度,最终目的就是要建立与完善学校持续改进与不断提高育人质量的长效机制,以及在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层面构建完整独立的自我诊改机制。通过机制有效运行转化为能力,让能力逐渐提升成为文化,让文化自觉成为行动,从而实现学校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二)诊改导向:“两链”引领,联动建设
高职院校实施诊改,第一步应该打造“目标链、标准链”(简称“两链”),“两链”是决定诊改能否起成效的关键,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标杆,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是诊改的动力源;标准是目标的支撑,也是衡量目标的标尺。高职开展诊改首先要要求学校及各层面树立明确的诊改目标,然后再围绕对应的目标制订学校及各层面的诊改标准。目标链与标准链是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整体。目标是标准制定的主要参考依据,标准是目标的具体表现,缺少明确的目标,就无法制定清晰的标准。因此,高职院校在诊改工作中必须科学打造“目标链”,做实“标准链”,持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三)诊改模式:“五横”联动,纵向立体推进
高职诊改的“五纵五横一平台”是一个系统化的联动结构。横向五个层面是质量保证的对象,具体包括: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高职院校需要针对各层面制定科学全面的执行标准。纵向五个维度是质量保证的工作机制,涵盖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系统的高效运转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保障制度。“五横”层面是高职院校诊改的纵向着力点,学校作为新时代提升发展质量的主体,应该注重与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互联互动,不能仅仅围绕单一层面谋划质量提升,而要实现横向左右联动,纵向上下贯通。“五纵五横”的有效联动决定了质量的生成,并随着诊断反馈、目标牵引、系统调整使质量提升,形成“质量改进的螺旋”机制。
(四)实施路径:遵循8字螺旋,夯实诊改基础
建立质量“螺旋”是高职院校实施诊改的基础。按照(目标—标准—运行—诊断—改进)10字质量,开展螺旋诊改,以目标为起点,以标准为尺度,以设计环节的质量控制点为自我诊断的核心要素,通过对照学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查找与目标、标准之间的差距,自我判断目标达成度,分析梳理尚存在的问题。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组织实施过程中监测发现的短板及时预警,提出改进的对策与措施,反馈至设计,优化整合资源,改善组织,改进方法,最大限度达到预期目标,在总结中不断创新,并立足新的实际设定更高的目标。高职院校诊改形成螺旋上升机制,以确保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三、“双高计划”推动下高职院校诊改的改革变局
“双高计划”肩负着引领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给高职诊改带来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墨守成规不可能走出高职特色之路,改革创新才有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诊改工作应当顺应职业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趋势。
(一)加强学校治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提高学校治理水平是“双高计划”重要改革任务之一,是新时期对高职院校提出的基本要求,对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要以党建引领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治理优势,强化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强调善治、自治,以实现学校治理高效化和民主化;加强政校行企共建共治共享,以实现学校治理多元化。现代学校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学校治理体制机制,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全面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双高计划”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面临新挑战与新问题。学校作为诊改的核心主体层面,应该与时俱进谋创新,运用现代化治理的思维推进学校及各层面诊改运行,提高管理效能,以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坚持协同融合,谋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基本载体和关键抓手,也是推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内生动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要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多方协同。专业是高职教育的命脉,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专业发展密不可分,课程作为专业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离不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实施者,也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对象。人才培养工作要素相互依存,没有高效的学校内部治理能力、缺少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均无法支撑专业群的高质量发展。只有把学校怎么治理,专业怎么建设,教师怎么引导,课堂怎么施教,学生怎么习得等,作为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考虑,才能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双高计划”的专业群建设要实现学校、专业、課程、师资和学生五方面要素全方位融合,建立完善的专业群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多要素、多方协同融合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诊改机制,以保证专业群的持续高质量人才输出。
(三)优化师资结构,打造高素质“双师”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关键。教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践行者,也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和基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要配备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双师”队伍建设,科学打造师资层面的目标链与标准链,合理设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全面制定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技能大师、兼职教师等各类教师的培育与引进标准。建立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形成由院士、学校优秀教师、技能大师和技术能手等组成的专兼双跨界融合的“双师”教师队伍。全面实施教师发展质量诊断与改进,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教科研能力,建立校企双向交流、双向任职的教学团队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师资共育、共享。不断优化“双师”梯队,着力打造与“双高计划”匹配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四)重视数据挖掘,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大数据发展时代,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努力消除信息孤岛,将智能化技术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与管理服务当中,提升学校管理效能和水平、带动新兴专业、优化教育资源、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学校管理方式变革创造了可能。“双高计划”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必须以基础网络、云计算和物联网为核心,以提升有线和无线网络服务能力。建设以“云平台+云安全+超融合”为架构,实现资源、业务、数据集中承载和统一调度功能的超融合数据中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并依托大数据,加快构建学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与反馈机制,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学校内部质量实时监控、分析和预警,及时诊断与改进。
总之,“双高计划”对高职诊改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职院校要以“双高计划”为契机,建立与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学校常态化自主诊改机制,着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写好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奋进之笔”。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1,2019-06-20.
[2]周俊.基于质量提升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35—38.
[3]杨应崧.关注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7-09-26.
[4]高文杰.高职院校诊改的多维审视与推进理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5),24—29.
编辑∕姜雯
作者简介:岑洁玲(1982—),女,广东肇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教研究、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GDJG2019475);2019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专业群高质量发展机制构建与运行研究”(2019GXJK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