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

2020-10-30 01:46吴思仿周丽芹吴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7期
关键词:血气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

吴思仿 周丽芹 吴峰

【摘要】 目的 分析有創-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原发病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 参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 研究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指标、抢救效果。结果 研究组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16±2.02)、(7.12±1.75)、(7.82±2.13)d, 均短于参照组的(12.78±3.87)、(11.63±2.87)、(11.63±2.87)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7.48±0.06)、(90.12±4.29)mm Hg(1 mm Hg=0.133 kPa), 均高于参照组的(7.17±0.05)、(80.48±

4.14)mm 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3.08±2.48)mm Hg低于参照组的(59.32±2.47)mm H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2.82%(5/39)、7.69%(3/39)、94.87%(37/39), 均优于对照组的38.46%(15/39)、25.64%(10/39)、79.49%(31/3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抢救效果, 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 提升患者临床安全性, 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7.009

Discussion of the effect of sequential invasive-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caused b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U Si-fang, ZHOU Li-qin, WU Feng. Hui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Huizhou 516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quential invasive-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caused b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A total of 78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caused by COP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erical table, 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for the primary disease. On this basi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rapy,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sequential invasive-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hospitalization time,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tot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 and rescue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CU hospitalization time,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tot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9.16±2.02), (7.12±

1.75), (7.82±2.13) d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12.78±3.87), (11.63±2.87) and (11.63±2.87) 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pH and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7.48±0.06) and (90.12±4.29) mm Hg (1 mm Hg=0.133 kPa)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7.17±0.05) and (80.48±4.14) mm Hg, and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 (43.08±2.48) mm Hg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9.32±2.47) mm Hg,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incidence of re-intubation and success rate of rescu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12.82%(5/39), 7.69%(3/39) and 94.87%(37/39), 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38.46%(15/39), 25.64%(10/39) and 79.49%(31/39),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caused by COPD, sequential invasive-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scue effect and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 of patients, and enhance the clinical safety of the patient, which has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Invasive-noninvasive; Sequenti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Blood gas analysis; Therapeutic effe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多发的一种呼吸内科疾病, 该病患者的气流受限具有不可逆性, 患者在受到感染、寒凉、吸入有害气体等因素的刺激下, 会表现为急性发作, 致使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等症状,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采取机械辅助呼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有创呼吸治疗能够对患者的呼吸衰竭等症状进行迅速缓解, 但是容易致使患者出现VAP, 为此, 给予患者更安全更有效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主要以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 分析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78例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9例。参照组男20例, 女19例;平均年龄(68.35±5.86)岁。研究组男21例, 女18例;平均年龄(68.96±5.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2] 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提出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PaCO2>50 mm Hg或PaO2<60 mm Hg患者。

1. 2. 2 排除标准 存在机械通气禁忌证患者;同时合并心功能不全、严重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鼻咽部异常或头部创伤, 无法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昏迷不醒患者。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原发病常规治疗, 包括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解痉平喘治疗等, 对患者出现的高血压症状进行积极预防。在此基础上, 参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 研究组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1. 3. 1 参照组 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采取喉镜对患者的声门进行暴露, 经口腔将导管插入患者的氣管内, 将深度维持在4~5 cm, 确定导管尖端相距门齿约18~22 cm, 在插管完成后, 确定导管是否完全进入患者的气管内部, 在确定无误的情况下, 进行固定处理[3]。将通气模式调整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 根据患者实际需求, 如果有特殊需要, 可以为患者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模式。在为患者展开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 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血氧分析指标, 根据指标变化情况对呼吸机相关参数进行调整等。呼吸机脱离标准为:患者的肺功能测定值恢复至正常水平, 潮气量为10~15 ml/kg, 最大吸气负压为1.96~2.94 kPa, 吸入氧浓度<40%, 呼吸频率<35次/min、PaO2>9.30 kPa, SpO2>95%, 患者未出现酸碱失衡、体温正常且无电解质紊乱现象出现[4]。气管插管拔除标准为:患者血流动力学趋向于稳定, 神志清楚, 患者的压力支持指标≤8 cm H2O(1 cm H2O=0.098 kPa), PEEP≤5 cm H2O,

咳嗽反射恢复、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趋向于正常或正常、肌力正常、咳痰有力、气囊漏气试验结果为阴性, 浅快呼吸指数(RVR)≥105次/min, 氧合指数>150 mm Hg。

1. 3. 2 研究组 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将通气模式设置为SIMV+PSV+ PEEP,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当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控制时, 相关医护人员需要拔除患者的气管插管, 展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将通气模式调整为PSV+PEEP, 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将PSV初始参数设置为8~10 cm H2O, 随着患者病情好转, 逐渐调节到15~20 cm H2O, 将PEEP初始参数设置为

4 cm H2O, 随着患者病情好转, 逐渐调节到6~7 cm H2O, 将呼吸频率设置为8~14次/min, 随着患者病情好转, 逐渐降低压力, 减少通气时间, 一直到患者完全脱离呼吸机为止[5]。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指标(pH值、PaO2和PaCO2);抢救效果(VAP和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抢救成功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研究组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x-±s, d)

组别 例数 ICU住院时间 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总机械通气时间

研究组 39    9.16±2.02a    7.12±1.75a    7.82±2.13a

参照组 39 12.78±3.87 11.63±2.87 11.63±2.87

t 5.179 8.379 6.657

P 0.000 0.000 0.000

注:与参照组比较, aP<0.05

2. 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研究组pH值、PaO2均高于参照組, PaCO2低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x-±s)

组别 例数 pH值 PaO2(mm Hg) PaCO2(mm Hg)

研究组 39 7.48±0.06a 90.12±4.29a 43.08±2.48a

参照组 39 7.17±0.05 80.48±4.14 59.32±2.47

t 24.787 10.098 28.975

P 0.000 0.000 0.000

注:与参照组比较, aP<0.05

2. 3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 研究组VAP发生率12.82%(5/39)低于参照组的38.46%(15/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24, P=0.010<0.05);研究组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7.69%(3/39)低于参照组的25.64%(10/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 P=0.033<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94.87%(37/39)高于参照组的79.49%(31/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 P=0.042<0.05)。

3 讨论

COPD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呼吸内科疾病, 受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 该病的发生率在近些年来一直呈增加趋势, 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对于COPD急性期患者来说, 具有非常高的临床风险性, 患者的病情进展会加快, 严重情况下还会致使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6]。

当COPD患者同时合并心力衰竭症状时, 患者的气道阻力会表现出增高趋势, 致使出现内源性PEEP, 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呼吸肌做功, 致使患者出现呼吸肌疲劳, 若呼吸衰竭症状未得到及时改善, 可致使患者表现出机体缺氧、意识障碍、呼吸性酸中毒等症状,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现阶段在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机械通气, 该方式的应用可以对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进行有效纠正, 降低患者的心脏前负荷, 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7]。随着临床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技术逐渐成熟和完善, 目前在临床上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该方式首先应用有创机械治疗, 以起到迅速纠正患者呼吸衰竭症状的效果, 在撤机过程中调整为无创机械治疗, 以此来降低患者出现VAP等并发症的几率, 降低患者的总通气时间, 显著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提升抢救成功率[8]。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pH值、PaO2、PaCO2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VAP发生率、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应用有利于优化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

综上所述, 给予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抢救效果, 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 提升临床安全性, 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迎曦.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 25(6):68-69.

[2] 龙继贤, 高文妹.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 临床内科杂志, 2018, 35(3):181-183.

[3] 江毅.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名医, 2018, 55(1):19-20.

[4] 陈玉梅, 童瑾. 以气胸拔管窗为切换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伴发气胸患者30例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7):615-617.

[5] 张近波, 张丽红, 朱金强, 等. 基于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2):140-144.

[6] 胡昆, 杨进, 赵卉,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 2019, 24(8):1403-1406.

[7] 林肖琴, 张近波, 张丽红, 等. 治疗COPD所致呼吸衰竭以改良GCS评分≥13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的效果观察. 浙江医学, 2018, 40(16):63-66.

[8] 武良权, 杨健, 仝春冉, 等.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失败原因分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 41(9):714-717.

[收稿日期:2020-07-24]

猜你喜欢
血气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
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