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场分割、技术创新能力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2020-10-30 04:04余东华
华东经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级化合理化产业结构

余东华 ,张 昆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070;2.山东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一、引 言

1994 年的分税制改革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税分权和分级管理,缓解了中央财政压力,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积极性,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财政、地方债务和地方保护等问题。财政分权制度使得地方政府有了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地方保护以获取更多财政收入的动机,通过干预要素市场、设置贸易壁垒、直接投资产业或使用隐形的优惠政策等手段保护本地重点产业,从而导致了市场分割和“诸侯经济”等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化程度和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市场分割程度也呈逐步下降趋势。然而,由于受到户籍制度、利率非市场化、行政性分权、财政分权、政治晋升锦标赛、企业寻租等制度性和发展阶段性因素的制约,我国要素市场发展仍然较为滞后,体制性分割和地域性分割同时存在,造成了劳动、资本、能源资源等要素配置的非市场化现象。要素市场分割显著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聚集,一方面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和地区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增加了地方企业尤其是对生产要素依赖较大的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成本,不利于各地区比较优势的利用和产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还通过限制生产规模、增加企业成本、驱使企业寻租等渠道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动机和技术创新能力,阻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现阶段研究要素市场分割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以技术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从理论上分析要素市场分割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测算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程度,以衡量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水平,并通过相对价格法测算我国28 个省份的要素市场分割程度,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全面FGLS 模型实证检验要素市场分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作用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评述

国内对市场分割问题的普遍关注起源于Young(2000)对中国国内市场整合问题的研究,此后出现一系列文章对我国市场分割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1]。尽管存在一定争议,但多数学者的测度结果表明,我国的商品市场分割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针对市场分割的成因问题,国内学者大多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行政性分权[3]、财政分权[4]、政治晋升锦标赛[5]等制度性视角进行分析;也有学者从地理因素[6]、基础设施[7]、方言多样性[8]、官员腐败[9]等角度进行探讨。由此可见,中国目前的市场分割现状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制度性、技术性、自然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地方保护严重加剧了区域间的市场分割是一个普遍的共识。由地方保护带来的市场分割不可避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产业层面,区域间市场分割直接影响了地区的产业结构,Young(2000)的研究表明市场分割使地区产业结构呈现趋同化趋势,各地区产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实现受到阻碍[1];郑毓盛和李崇高(2003)则发现由地方分权导致的市场分割会造成产出结构和要素配置的不合理,带来巨大的效率损失[10];陈庆江等(2018)同样认为市场分割阻碍了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由此导致的要素扭曲和资源错配显著阻碍了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11];踪家峰和周亮(2013)研究发现,市场分割与产业升级之间呈现出“倒U 型”影响关系,地方政府保护行为不利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2];郭勇(2013)的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分割在长期会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进而影响工业结构升级[13]。此外,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还会减弱企业创新动机、扭曲企业技术效率、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对地区产业合理化配置和产业升级产生负面影响[14]。

基于学者对市场分割影响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脉络可以发现,已有研究中关于要素市场分割对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的研究仍然不足。市场分割可具体分为产品市场分割和要素市场分割,以往的研究多从产品市场分割的角度出发,或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研究表明,要素市场分割对地区产业升级会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陈媛媛(2013)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分割相较于产品市场分割,对产业出口竞争力有更为明显的抑制作用[15];Zhou等(2017)采用2002-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分割阻碍了要素自由流动,更显著地抑制了区域产能利用率的提升[16]。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从制造业视角研究要素市场分割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现有文献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较为丰富,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国外学者往往定义为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并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的过程[17],或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推进生产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过程[18]。而国内学者则从更宏观视角将转型升级解释为涉及技术、体制、利益、观念等各个方面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过程[19]。目前国内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衡量指标尚没有统一的标准,部分学者将其简单概括为高附加值产业产值占行业总产值比重或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且结果直观,但存在的问题是单一指标一般不能全面反映地区转型升级的真实状况。也有学者尝试构建更为细化的衡量标准,如干春晖等(2011)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方面,对于合理化方面,利用泰尔公式构造了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指标,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比值来表示制造业高级化[20];王玉燕和林汉川(2015)将影响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因素分为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和绿色驱动等四大类,并根据以此划分的18 项细分指标构建了工业转型升级效果指数作为衡量转型升级指标[21]。对于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方面,相关文献分别从生产服务化、全球价值链、政策制度、要素配置、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多重角度研究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22-23],本文尝试从市场分割的新角度对此进行补充和扩展。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对市场分割、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领域的研究都较为丰富,但鲜有文献将要素市场分割、技术创新能力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三者结合起来研究其内部作用机理。本文一方面弥补了目前对要素市场分割程度测算的不足,另一方面分析了要素市场分割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扩展了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

三、理论分析与作用机理

(一)要素市场分割影响技术创新能力机理分析

本部分将构建一个模型讨论地方保护造成的要素市场分割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分析两者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考虑这样一个经济体,在这个经济体中存在A和B两个地区,两地区的企业数都标准化为1 且生产同质产品,借鉴 Haaland 和 Kind(2006)[24]的效用函数模型构建两地区消费者效用函数:

其中,q代表企业销售量,其下标表示企业所在地,上标表示销售地区。用PA和PB表示企业在A、B两地区销售产品的价格,可得两地区消费者剩余为:

求解消费者剩余最大化满足的一阶条件:

可得两地区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

假设要素是稀缺的,企业跨地区销售商品需要利用当地的要素资源。为了保护本地企业以及实现本地区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有动机进行地方保护,这在供给端表现为限制劳动力、资本、能源资源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造成要素市场分割,导致企业进行跨地区销售时会产生额外成本。为了分析方便,假设两地政府采取地方保护措施的强度相同,即造成相同的要素市场分割程度。用额外边际成本t来表示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区市场销售每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额外成本,t越大表明地方保护和要素市场分割越严重。此外,令其中,α为大于零的常数,xi表示研发投入和产品质量状况;企业的研发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由此可见,企业的研发投入越高,产品质量和研发成本就越高。一般而言,若γ的取值过大可能导致企业从研发投入中获得超额利润,从而可能导致在求解利润最大化问题时不存在均衡解,为此设定以保证均衡解的存在。

另外,设定两企业产品的边际成本都为c,不存在固定成本,企业在本地区销售的边际成本为c,在外地销售的边际成本为c+t,则可得企业利润函数:

遵循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择自身的研发投入,两地区的市场均衡状态时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为:

进一步计算可得:

第一,要素市场分割限制了企业生产规模。Furman 等(2002)将创新能力定义为在长期内创造出一种创新技术并使之商业化的能力。可见能够有效商业化利用是衡量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重视技术创新的重要动机[25]。从企业角度看,进行研发活动需要同时考虑创新失败的损失和创新成功的预期收益,熊彼特假说提出,规模较大的企业更有能力提供研发资金,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并能够从成功的研发创新中获得更大的收益。而在一个要素市场分割的环境下,劳动力、资本、能源资源等要素难以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这一方面导致部分企业难以充分利用可获得资源使生产规模扩大到最优水平,致使企业生产规模受限、预期利润下降,耗费人力、资金、资源能源等要素进行研发的失败成本较大,企业没有动机和能力提供更多的要素资源用于研发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要素的投入是产品产出的限制性条件,有限的生产规模直接影响了企业产出规模,导致了企业市场份额和经营范围的缩减,企业的有效需求很大程度上被限制在本地范围之内,而有限的本地需求市场显著减小了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预期收益空间。因此在一个规模有限的市场内,企业从投入成本和预期收益两方面考虑都没有动机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活动。

第二,要素市场分割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要素市场分割带来的要素流动性紧张、资源错配等问题会显著增加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一般来说,经济落后地区或基础设施较不完善地区制造业企业在要素市场分割环境下想要吸引高质量劳动力、外部投资及金融支持、生产用能源资源等要素需要付出相对较高的成本,这不仅造成企业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源的短缺,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的不足,还占用了企业大量流动性资金,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严重挤压了企业用于技术研发的投入,使大量制造业企业面临长期的低利润率水平和严峻的生存压力。这直接造成了企业创新愿望不强、创新能力较弱、技术水平落后,阻碍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要素市场分割增加了获利企业寻租行为。企业寻租和要素市场分割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企业寻租和地方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政府的地区经济政策,使政府官员有动机进行地方保护以保护本地区企业免受外部竞争,这从要素市场方面看会造成严重的要素市场分割现象。另一方面,由于要素市场分割使得本地企业在与外地企业的竞争时获得优势地位,这让企业有很大动机使用大量资金行使寻租等腐败行为,游说政府官员采取进一步的地方保护措施,以维持或扩大本地企业在区域市场上获取的收益,这不仅可能会造成官员腐败、政企关系扭曲等问题,还将大量挤压企业的研发资金,使企业在战略决策过程中忽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削弱企业长期竞争力,更不利于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素市场分割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

(二)要素市场分割、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分析

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是关系地区产业发展方向与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关键问题,是事关我国融入全球分工和全球价值链层级的核心所在。本文认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一个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产业层次逐步提高的过程,而要素市场分割作为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非市场化现象,不仅直接阻碍了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还会通过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间接阻碍我国制造业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1)要素市场分割直接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分析。要素市场分割是指,由于自然禀赋条件或地方政府保护等原因而导致资本、劳动、能源资源等要素无法在区域内部或区域之间自由流动,主要表现为资源错配、价格扭曲和地区间一价定律失效。一般而言,由户籍制度、劳动保障制度、教育水平等制度性因素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会使地区间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劳动力过剩与不足将同时存在,造成制造业产出的机会成本损失。这在损害劳动者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显著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还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农民工权益受损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由资本市场管制、利率非市场化、投资回报率差异等原因导致的资本市场分割,将会阻碍资本要素的自由流动,造成配置效率低、企业融资难、产业结构趋同以及经济活力不足等问题。由行业性垄断、地方保护、特许经营、环境规制等原因导致的能源资源要素市场分割,则会抑制市场自由竞争,造成价格调节机制失灵和供需关系失衡,降低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并增加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

由此可知,制造业行业对要素依赖相对较大,要素市场分割本身将直接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素流动性紧张问题将导致资源不能合理配置,各地区产业比较优势不能有效发挥,地区产业结构僵化、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力严重不足,表现为制造业行业各部门生产率差异较大且持续较长时间,因此要素市场分割将直接阻碍制造业合理化发展。另一方面,要素市场分割带来的要素流动性紧张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直接增加了资金使用、企业用工、能源资源购进等方面的成本,企业无法通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的同时削弱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以上分析表明,要素市场分割直接阻碍制造业高级化发展。

(2)要素市场分割通过阻碍技术创新间接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分析。本文认为,要素市场分割除直接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外,还会通过阻碍企业技术创新从而间接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同样可从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方面分析。

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加快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同时有效的技术创新也有助于地区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与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一方面,从供给角度看,技术创新能有效淘汰落后产能,在有效市场竞争环境下通过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核心竞争力将使优质企业不断积累自身优势,起到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业、产生新兴产业的作用。同时,由于技术创新带来的工艺进步将通过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水平扩散效应加强地区内企业间合作和集聚,实现各部门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合理化转化。另一方面,从需求角度看,自由市场下的技术创新将通过需求量的增加和需求层次提高实现需求结构的优化,而需求方由被动接受向主动选择的转变反过来也会推动供给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由此可见,由要素市场分割带来的技术创新阻碍作用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

随着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产业内部协调发展,为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高级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而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演化的进程中,产业内各部门得以根据市场导向进一步协调发展,在更高层次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技术创新作为产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在推动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的基础上,也成为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的最本质的驱动力量。首先,技术创新有助于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随之而来的便是以新技术、新产业为引领的区域内产业集群的迅速扩张,通过集聚效应、扩散效应等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技术创新通过改善需求结构、激发潜在需求等方式引导市场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而刺激产业升级,带动产业高级化发展;最后,技术创新会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改变过去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仅依靠廉价劳动力形成成本优势的不利地位,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所占比重。因此,要素市场分割在阻碍技术创新方面将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由于要素市场分割直接阻碍了制造业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并且通过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间接阻碍中国制造业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因而要素市场分割不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

要素市场分割、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作用机制

四、指标选择、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数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产业层次逐步提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一个地区内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间的合理配置,实现各产业协调、有序发展,并逐步由劳动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过程。为衡量制造业转型升级,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构建相关指标。合理化方面,根据古典经济学假设,当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各产业部门生产率将达到相同水平,由此可以在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基础上重新定义泰尔指数来衡量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具体公式[20]为其中,Y表示产值;L表示就业;i表示不同的制造业行业。该指标衡量了制造业中各行业生产率是否达到均衡状态,TL=0表示该地区制造业达到绝对均衡,TL 偏离0 越大,表明该地区的制造业结构越不合理。

制造业高级化发展是一个制造业由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的缓慢过程,因而将制造业行业分为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等三种类型。其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食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与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家具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13个行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酒、饮料和精茶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9个行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包括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8 个行业。使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作为衡量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指标。

(二)要素市场分割程度

在上文理论模型推导部分,为简化分析使用额外边际成本间接表示要素市场分割状况,这里将采取更为准确的方法进行直接测度。对于市场分割程度的测度,学术界普遍认同存在生产法、贸易法、相对价格法、经济周期法和问卷调查法五种主流方法[26],其中相对价格法由于其数据易得、便于计量分析、反映信息完全等优势为目前绝大多数学者所采用。本文首先构建包含时间t、地区m、要素k的三维面板数据集,通过价格比的对数一阶差分形式来表示相对价格:

上式之所以采用对数形式,主要是使自变量的系数不随因变量测度单位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由于要素价格数据是环比指数,采用一阶差分形式能够利用环比价格指数来构建测度要素市场分割程度的指标;另外,这样处理也便于计算相对价格绝对值

为排除由要素自身特性可能造成的相对价格差异,本文采用去均值法进行处理:假定式中的ak为第k类要素自身特性所引起的价格变动程度,而与i、j两个地区的市场环境相关[27]。为消除固定效应ak,在给定年份t和给定某类商品k对28 个省份378 对省际组合的相对价格求均值再分别用 378 个减去该均值。经过去均值处理,可以得到上式中的就是用来计算方差的相对价格变动部分,它与要素自身特性无关,仅与地区间的市场分割因素和随机因素相关。计算每两个地区14类要素的相对价格波动的方差Var(qijt),就可以将三维数据转化为二维数据,进而计算出样本期间的相对价格方差,并将378对相对价格方差按照省份合并,得到每一个省份相对于全国其他省份的市场分割指数的估计值,为上式中,n表示地区;N表示合并的省市组合数目。上述的测算过程共得到336(28×12)个观测值。

本文选择资本、劳动和能源要素作为测算对象。其中,选择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购置和其他费用等价格指数来衡量不同资本要素的价格水平;选择制造业行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作为劳动要素价格;选择燃料动力类、化工原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黑色金属材料类、建材及非金属矿类、木材及纸浆类、其他工业原料及半成品类、农副产品类和纺织原料类等9类资源能源要素的价格指数作为资源与能源要素价格衡量标准。各类价格都以环比价格指数的形式进行整理,测算了2006年、2012年和2017年28个省份要素市场分割水平。从测算结果可知,尽管不同时期各省份要素市场分割状况有所不同,但整体来看,我国东部地区要素市场分割程度较低,中西部地区要素市场分割程度较高,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形地势条件对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此外,北京、天津、上海地区表现出明显高于其周边地区的要素市场分割程度,可以推测这与其直辖市的特殊政治地位、产业过度集中、区域面积狭小而易于行政干预等原因不无关系。

本文测算了2006-2017 年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要素市场分割水平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从图2 可以看出,整体而言,我国要素市场分割水平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仍存在逐步上升的倾向。这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我国在缓解要素市场分割、推动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近年来要素市场分割状况出现短暂性上升的趋势仍需警惕。各地区要素市场分割水平呈现出同一波动态势并且区域间差异逐年缩小,这一现象符合地区间政府博弈的特征。如果有地区实施地方保护行为,其他地区为维护自身利益也会做出相应举动,这就导致了要素市场分割程度变化将在各区域间趋同,且分割程度的差异随着信息化程度提升而逐步缩小。由此可知,要使我国要素市场分割程度维持在较低水平需要各地区的共同努力,避免陷入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囚徒困境”。

图2 分地区要素市场分割水平变化趋势

(三)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本文另一个重要的解释变量,相关研究普遍认为各地区专利授权数可作为衡量技术创新程度的合理标准。由于我国目前可授权的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类,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发明专利包含科技含量最高,申请难度最大,也最能反映企业真实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本文选取分行业人均发明专利数作为解释变量衡量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四)模型设定

为研究要素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本文设定如下初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其中,TLit、HRit表示制造业合理化、高级化指数;lsegmit表示要素市场分割程度;lprdit表示技术创新能力;Xit表示控制变量。本文采用的控制变量包括:①人力资本水平(pop)。本文将拥有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就业人员数占总就业人员数比重作为衡量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指标。②地区污染治理状况(re)。本文将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作为衡量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状况的测度指标。③外商直接投资水平(lfdi)。本文将分行业实收资本中港澳台资本与外商资本之和的对数,作为衡量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测度标准。系数β1反映要素市场分割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由于制造业合理化为逆向指标,制造业高级化为正向指标,因此对合理化预期符号为正,对高级化预期符号为负;系数β2反映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对合理化预期符号为负,对高级化预期符号为正。

(五)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研究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和各省份统计年鉴(海南、西藏、新疆和港澳台数据由于可得性原因不予统计)。部分缺失年份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予以补足,由于2012 年前后制造业行业统计口径发生变化造成的数据问题已作相应调整。

五、计量结果及分析

(一)制造业合理化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2006-2017 年28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首先根据豪斯曼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其次考虑异方差、自相关问题选择全面FGLS 模型进行对照,其中第(1)列被解释变量为技术创新能力,(2)至(6)列被解释变量为制造业合理化水平,即重新定义的泰尔指数,回归结果见表1所列。

表1 制造业合理化回归结果

表1中第(1)列为技术创新能力对要素市场分割水平进行回归,检验结果显著为负,说明地区要素市场分割显著阻碍了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与前文的理论分析一致,同时验证了假设1。第(2)列为制造业合理化程度单独对要素市场分割水平进行回归,考虑要素市场分割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此处解释变量取要素市场分割的一阶滞后,回归结果显著为正,由于制造业合理化为逆向指标,因此回归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分割本身直接阻碍了制造业合理化发展,此处部分验证了假设2。第(3)列为制造业合理化程度单独对技术创新水平的一阶滞后进行回归,结果显著为负,表明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直接促进了制造业的合理化发展。第(4)列为制造业合理化程度对要素市场分割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回归,由(1)(2)(4)列可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各项系数均显著且第(4)列要素市场分割系数的绝对值较第(2)列出现大幅下降,表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要素市场分割不仅直接阻碍了制造业合理化,还通过降低技术创新能力间接阻碍了制造业合理化,此时完整验证了假设2。第(5)列为加入所有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第(6)列为重新考虑了异方差和自相关后的回归结果,根据组间异方差的沃尔德检验、组内自相关的沃尔德检验和组间同期相关的Breusch-Pagan LM检验,认为扰动项同时存在组内自相关、组间异方差和组间同期相关,因而选择全面FGLS 模型进行估计,结果与前述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且显著性有所提升,可以确认所得结果基本稳健且符合理论预期。

(二)制造业高级化实证分析

本部分同样根据豪斯曼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并考虑异方差、自相关问题选择全面FGLS 模型进行对照,第(1)列被解释变量为技术创新能力,第(2)至(6)列被解释变量为制造业高级化水平,即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回归结果见表2所列。

表2 中第(1)列与表1 相同。第(2)列为制造业高级化程度直接对要素市场分割的一阶滞后项进行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与前文的理论分析一致,表明要素市场分割显著阻碍了制造业高级化发展,同时部分验证了假设2。第(3)列为制造业高级化程度直接对技术创新水平的一阶滞后进行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技术创新能力显著促进了制造业高级化发展。第(4)列同时加入了要素市场分割和技术创新两个变量,由(1)(2)(4)列可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各项系数均显著且第(4)列要素市场分割系数的绝对值较第(2)列出现大幅下降,表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要素市场分割不仅直接阻碍了制造业高级化,还通过降低技术创新能力间接阻碍了制造业高级化,此时完整验证了假设2。第(5)列加入了所有控制变量,所得结果与前文一致且符合理论预期。第(6)列同样考虑异方差和自相关情况,经沃尔德检验和Breusch-Pagan LM检验发现存在组间异方差、组内自相关和组间同期相关,选择使用全面FGLS 模型,得出与前文相同的结论且显著性明显提升。至此发现要素市场分割和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合理化和高级化产生相似的影响,进而验证了要素市场分割、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理论分析。

表2 制造业高级化的回归结果

(三)分地区回归

本部分将28 个样本省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就制造业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进行全面FGLS回归,其中第(1)(3)(5)列的被解释变量为制造业合理化水平,第(2)(4)(6)列被解释变量为制造业高级化水平,回归结果见表3所列。

表3 分地区回归结果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要素市场分割水平显著阻碍了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合理化,但对东部地区的高级化有正向影响,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这种影响却不显著,本文认为可能的原因在于东部地区整体经济较为发达、地形地势较为平坦且相似、海岸线漫长且海陆空运输较为便利,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商业贸易条件,因而要素市场分割对市场化资源配置的影响较大,不利于地区最优产业结构状态的形成,但同时东部地区特有的对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吸引力使得制造业企业在要素供给方面相较中西部地区占据更大优势,成为市场分割的获利者,反而是市场分割促进了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势起伏较大、市场较为封闭、基础设施和贸易条件都存在制约,因此要素市场分割对中西部的影响相应并不显著。由表3可以看出,技术创新水平对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影响都很显著,可见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内部发展动力受外部环境制约较小;从影响程度来看,技术创新对中部地区的制造业高级化和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合理化影响最大,由此可以预见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切实可行。与此同时,为更好发挥创新驱动战略,中西部地区要素市场分割问题也亟待解决。

(四)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将被解释变量制造业合理化水平更换为结构偏离度指标,公式为DE=其中DE表示结构偏离度;Y表示产值,L表示就业,i表示不同的制造业行业。DE=0表示该地区制造业达到绝对均衡,DE偏离0越大,表明该地区制造业结构越不合理。高级化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按照技术水平将制造业分为低技术、中低技术、中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四种,本文将中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合并分类,由此将我国制造业行业具体分为低技术、中技术、高技术产业三类,用高技术产业产值占中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作为衡量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新指标。由表4稳健性检验结果可知,主要解释变量作用方向及显著性仍然可靠,稳健性得到检验。

表4 稳健性检验

六、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要素市场的地方保护和分割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方式和作用机制,并利用2006-2017年我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要素市场分割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要素市场分割所造成的限制生产规模、增加企业成本、诱使企业寻租等问题将减少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的动机。

(2)要素市场分割将通过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阻碍制造业转型升级。根据中介效应模型可以看出,以技术创新能力为中介,要素市场分割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存在着明显的部分中介效应。

(3)要素市场分割还将直接阻碍制造业转型升级,要素市场分割导致的要素流动性受阻、资源错配和信息不对称都将影响制造业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

根据实证研究,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加快我国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尤其要重视行政性因素导致的要素市场分割现象,重点消除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造成的区域间贸易壁垒,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地方政府应明确自身定位,做好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优化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降低企业营商成本等方面发挥好服务型政府的作用,切实打破各类市场壁垒和贸易保护现象,实现我国各地区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

(2)重视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激发制造业企业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创新创造对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顺应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发展浪潮,从政策导向和研发支持等角度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政策保障。深刻把握世界制造业价值链发展方向和规律,以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附加值收益,形成各地区有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3)关注中西部地区的市场结构和产业发展,加快完善中西部基础设施及交通运输网络,弥补中西部自然因素造成的天然市场分割劣势,发挥各地区独特区位优势,推动实现中西部要素市场一体化。要认清中西部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事实,重视通过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加大政府在研发领域的补贴和引导,推动关键产业、关键方向、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实现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猜你喜欢
高级化合理化产业结构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劳动力价格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变非对称研究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合理化建议为交通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