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双重平衡固定法在腹膜透析导管隧道口固定中的应用

2020-10-30 07:52麦倩婷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年2期
关键词:牵拉双重腹膜

麦倩婷

(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茂名525000)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效果不佳,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恶化就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式有肾脏替代治疗和肾脏移植治疗,肾脏移植存在着肾脏供体严重短缺的问题,无法满足全部患者的治疗需求〔2〕。为此,肾脏替代治疗是绝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的治疗方式。肾脏替代治疗主要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腹膜透析具有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可以居家治疗以及保护残余肾功能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3〕。目前,临床在固定腹膜透析导管上通常使用的是垂直固定法,如果患者活动幅度过大很容易在重力影响出现牵拉或者脱落现象,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双重平衡固定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固定方法,可以妥善固定腹膜透析导管隧道口,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透析舒适性,需要得到使用者的足够重视〔4〕。本文将对双重平衡固定法在腹膜透析导管隧道固定中的应用进行了报道,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诊的接受腹膜透析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纳入40例患者,男25例、女15例,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为(52.25±2.65)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15±0.62)年;对照组纳入40例患者,男23例、女17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为(51.85±2.15)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为(1.05±0.56)年。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尿毒症,全部接受腹膜透析治疗;(2)两组患者均年满18岁,认知情况良好,有行为能力,可以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3)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4)患者腹膜透析导管隧道口均在右侧;(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患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2)患者3个月内发生过腹膜炎;(3)患者患有严重糖尿病;(4)患者血液常规检查中血白蛋白低于30 g/L。(5)患者患有其它严重的脏器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结构、病程时长、性别组成以及疾病类型等资料基本一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垂直固定法进行固定,操作者需在操作前进行洗手、佩戴口罩和无菌手套,使用0.5%碘伏消毒液对患者导管隧道口处皮肤进行消毒,面积在5 cm×5 cm以上,不得小于5 cm×5 cm,然后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以隧道口为中心,由里向外进行环形擦洗消毒,沿着导管外出口和腹壁呈垂直方向直接进行创口敷贴固定,使用腹带固定。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双重平衡固定法进行固定,准备工作与对照组一致,固定方法为:(1)先将腹膜透析导管的外出口与患者腹壁摆成水平方向,使用敷贴进行一次固定;(2)将导管口顺着隧道出口方向指向身体外侧,然后使用双重胶布将其背面贴纸撕下,将其固定在患者腹壁皮肤处;(3)沿着导管隧道口同侧将向上外露的导管摆成2 cm*3 cm的C形状,将双重胶布正面的固定贴纸撕开,对导管口进行二次固定。

1.3 评价指标

使用腹透标准操作规程(PDSOP)〔5〕进行两组腹膜透析导管隧道口评分对比,评定项目包括隧道口周围皮肤肿胀情况、痂皮、充血、疼痛以及引流物等,每个项目0~2分,满分10分。0分表示患者导管隧道口周围皮肤没有出现肿胀、痂皮、充血、疼痛或者引流物等现象,隧道口皮肤状态良好分数越高证明感染的概率越大。1分表示患者导管隧道口周围皮肤出现肿胀、痂皮和充血现象,但是不超过0.5 cm,有轻微疼痛,引流物呈现浆液性。2分表示患者导管隧道口处的肿胀、痂皮、充血现象严重,超过0.5 cm,有严重疼痛感,且隧道口有脓性引流物。分数越低证明患者导管隧道口处皮肤状态更好。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肉芽增生、腹透管脱落、牵拉刺激以及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的形式代表,用t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导管隧道口评分

观察组PDSOP评分为(2.15±0.8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SDOP评分(6.04±0.39)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隧道口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6个月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5.00%,对照组患者6个月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0.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

表1 两组隧道口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n=40〕

3 讨论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方式之一,相较于血液透析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可居家透析的优点〔6〕。腹膜透析导管是患者的生命线,主要由双涤纶套管和外接短管组成,其中浅涤纶套在离皮肤出口2~3 cm处,与患者的隧道口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直接关系,例如感染、肉芽增生、导管脱落等,对患者的腹膜透析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7-8〕。腹膜透析患者每天需要使用外接短管进行3~5次的透析操作,而且外接导管的传统固定方法为垂直固定法,导管出口方向垂直向下,用敷贴覆盖,并使用腹带进行固定。由于导管出口向下,并只有一次固定,容易受到重力作用而出现牵拉引流管,对导管隧道口处的皮肤切口造成一定刺激,使得患者感受到疼痛或者直接造成导管脱落等,还容易在牵拉的作用下造成隧道口感染或者出血,对患者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侵害,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紧张、抑郁的情况,并且不愿意下床活动,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出现褥疮或者四肢功能障碍等,给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带去更大的护理压力,而且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9-12〕。

而本次研究使用的双重平衡固定法,对导管隧道口进行了双重胶布的固定,避免了导管因为重力作用而导致的牵拉,也降低了导管牵拉刺激隧道口的频率,从而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透析舒适度,可以有效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隧道口评分〔13-14〕。双重固定法的可以保证患者日常的行动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不会因为下床活动而导致导管牵拉引发疼痛等,可以减轻患者紧张、抑郁的心理情况,会更加愿意下床活动,有助于其身体机能的恢复,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预后效果更好。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隧道口评分为(2.15±0.8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隧道口评分(6.04±0.39)分,组间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5.00%,对照组患者6个月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0.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平衡固定法在腹膜透析患者隧道口固定中的应用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效果和使用安全性的新型固定法,有助于患者腹膜透析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使用双重平衡固定法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导管隧道口进行固定,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隧道口评分、降低患者隧道口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使用安全性,是本科室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一种新的固定方法,目前未见有其他相关报道,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牵拉双重腹膜
MicroRNA在腹膜透析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钙黏素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热身中不同牵拉方式对高校网球运动员灵敏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