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会试中卷南直隶进士规模的变化及其成因

2020-10-30 13:10管宏杰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均数会试安庆

管宏杰

(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

明代实施会试分卷录取制度(简称“分卷制”),这是明代科举的一个重大发展,对扩大明廷的统治基础及加强明廷对边远、 落后地区的凝聚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明代南直隶共设14 府4 直隶州,其中庐州、 凤阳、 安庆三府与徐、滁、 和三州(下文合称“三府三州”)因其科举实力弱而在分卷制确立时被划入中卷。[1]那么,分卷制确立后,三府三州的进士规模是否有所增加? 程度如何? 探讨这一问题不仅对全面评价明代科举具有历史意义,而且有望推动明代南直隶区域史研究并提供有益借鉴。 目前学界对该论题虽有研究①,但仍存在不足。 为进一步提高该论题的研究精度,本文拟对此再作专门探讨,并就教于学界前辈与同仁。

一、 分卷制确立前三府三州的进士规模

明代共举行 88 科会试,首次实施南、 北、中卷按规定比例55%、 35%、 10%录取是在正统四年 (1439) 己未科[1]。 分卷制确立前,三府三州的进士规模究竟如何呢? 目前并无专门的系统考证,为此,笔者据 《登科录》、 《皇明进士登科考》(以下简称《登科考》)、 《皇明贡举考》(以下简称《贡举考》)、 《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以下简称《碑录》)及南直隶府州县志等文献,以 “现籍地” 作为通常确认标准②,对三府三州自洪武四年(1371)至正统元年(1436)19 科考中的进士进行了逐个考证和确认,考证结果见表1。

由表1 所示数据可知,分卷制确立前,三府三州进士总数为76 人,科均数为4.00 人;其中庐州府进士科均数为1.21 人,凤阳府进士科均数为1.63 人,安庆府进士科均数为0.58 人,徐州进士科均数为0.11 人,滁州进士科均数为0.21 人,和州进士科均数为0.26 人。

二、 分卷制确立后三府三州进士规模

分卷制确立后,属于会试中卷的三府三州的进士规模是否有所增长? 为弄清这一问题,笔者据《登科录》《登科考》《贡举考》《碑录》等科举文献及各种明代文集、 人物传记、 墓志铭、 行状与南直隶府州县志中的相关记载,以 “现籍地”作为通常确认标准,对三府三州自正统四年至崇祯十六年(1643)69 科考中的进士进行了逐个考证和确认。 为更直观地呈现分卷后三府三州的进士规模,仅把考证结果列表显示,见表2。

由表2 所示数据可知,分卷制确立后,三府三州进士总数为399 人,科均数为5.78 人,是分卷前的1.45 倍。 其中庐州府进士科均数为1.35 人,是分卷前的1.12 倍;凤阳府进士科均数为1.67 人,是分卷前的1.02 倍;安庆府进士科均数为2.01 人,是分卷前的3.47 倍;徐州进士科均数为0.17 人,是分卷前的1.55 倍;滁州进士科均数为0.45 人,是分卷前的2.14 倍;和州进士科均数为0.13 人,是分卷前的0.50 倍。可见,分卷制确立后,会试中卷南直隶三府三州除和州外,进士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表2 分卷制确立后三府三州69 科进士数统计表 人

以上是分卷后会试中卷南直隶三府三州进士规模的总体情况,为更客观呈现其进士规模的变化,以19 科分段,分时段予以考察,又呈表3所示状况。

由表3 所示数据可知,分卷后三府三州在不同时期的进士科均数具有以下变化。

其一,庐州府进士的科均数,正统四年至弘治六年为1.26 人,是分卷前的1.04 倍;弘治九年至嘉靖二十九年虽跌至最低点1.16 人,较分卷前低4%,但嘉靖三十二年至万历三十五年又显著提高到1.47 人,是分卷前的1.21 倍;万历三十八年至崇祯十六年又继续增长至1.58 人,是分卷前的1.31 倍。 即经历了先高后低,再继续平稳增长而达到顶点的过程。

表3 分卷后三府三州不同时期进士科均数统计表 人

其二,凤阳府进士的科均数,正统四年至弘治六年为1.37 人,较分卷前低16%;弘治九年至嘉靖二十九年显著增长到1.84 人,是分卷前的1.13 倍;嘉靖三十二年至万历三十五年虽降至1.74 人,但仍是分卷前的1.07 倍;万历三十八年至崇祯十六年又略增至1.75 人,是分卷前的1.07 倍。 即经历了先低后高而达到顶点,嘉靖后期下降但至万历后期又稍有提高的过程。

其三,安庆府进士的科均数,正统四年至弘治六年为1.05 人,是分卷前的1.81 倍;弘治九年至嘉靖二十九年继续增长到1.37 人,是分卷前的2.36 倍;嘉靖三十二年至万历三十五年又增至2.63 人,是分卷前的4.53 倍;万历三十八年至崇祯十六年增长到3.58 人而达到顶点,是分卷前的6.17 倍。 即经历了持续上升的过程。

其四,徐州进士的科均数,正统四年至弘治六年达到顶点为0.26 人,是分卷前的2.36 倍;弘治九年至嘉靖二十九年虽下降到0.11 人,与分卷前科均数相同,但嘉靖三十二年至万历三十五年又增至顶点;万历三十八年至崇祯十六年又跌至最低点为0 人。 即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过程。

其五,滁州进士的科均数,正统四年至嘉靖二十九年为0.47 人,是分卷前的2.24 倍;嘉靖三十二年至万历三十五年降至0.37 人,是分卷前的1.76 倍,但万历三十八年至崇祯十六年又增长至顶点为0.50 人,是分卷前的2.38 倍。 即经历了先高后持平,嘉靖后期有所降低,但至万历后期又增长至顶点的过程。

其六,和州进士的科均数,正统四年至弘治六年达到顶点为0.26 人,与分卷前相同;弘治九年至万历三十五年降至0.05 人,仅为分卷前的19%;万历三十八年至崇祯十六年增至0.22人,是分卷前的85%。 即经历了先平后低,低位持平后又提高的过程。

三、 会试中卷南直隶不同地区进士规模增幅差异的原因

由上可知,分卷制确立后,会试中卷南直隶进士规模增幅不一,增幅最显著的是安庆府,其次是滁州,接下来依次是徐州、 庐州、 凤阳。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增幅差异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是经济和交通因素。 三府三州中,安庆府经济和交通发达,“其地上界蕲黄,下达吴会,金陵咽喉,江介扼要也”[2];地形以平原为主,适于农业以及瓜果、 棉花等多种经营,因而“土壤膏沃,风土清美,有粳稻之饶,善商贾,廛里饶富”[2];府治怀宁县濒临长江,处于三水汇合之处,交通便捷,是连接池州、 庐州、 芜湖、 应天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桐城县 “地当孔道,北通直豫,南达江广,而且凡分水陆为皖郡门户,四达之区也”[3]。 而庐州府 “民众不喜商旅,鲜事工商,专务稼穑”[4],凤阳府 “土旷人稀,人不经商”[5],且庐州、 凤阳二府僻居内地,境内多山,交通不便,不利于经贸、 信息往来。 上述差别显然成为其进士规模增幅悬殊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怀宁、 桐城二县,虽仅占安庆府属县的33%,却在分卷后总计考出了115名进士,占分卷后安庆府进士总数的83%;其中,非省治的桐城县分卷后考出了76 名进士,占分卷后安庆府进士总数的55%;这显然得益于交通便捷带来的物流、 人流和信息流对于当地经济、 文化发展和形成浓厚的科举氛围所起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人均教育资源因素。 科举考试首先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以儒学素养为核心的文化素养的竞争,而教育是传承这一素养的主要手段。 明朝官方设立的府、 州、 县儒学在当时的各种教育机构中占主导地位。 洪武二年定制: 天下府、州、 县各固定设儒学一所[6],但各府、 州、 县之间所辖人口数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各地人口实际享有的官学资源明显不均的情况,并由此对其考中进士的多少造成影响。 为此,笔者据《明一统志》、 万历 《明会典》及乾隆 《江南通志》所载儒学和人口数,对其人均教育资源进行了计算,兹谨将结果列于表4。

表4 庐州等三府二州每万人拥有儒学数统计表

由表4 所示数据可知,明代南直隶庐州、 凤阳、 安庆、 徐州、 滁州各自拥有的儒学数与其分卷后进士规模增幅虽不太匹配,但以每万人拥有儒学数排名与其增幅排名相比,二者则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其中,排名完全一致者为徐州、 庐州府,分别为第 3、 4 名,呈完全正相关关系;排名相差一位者为滁州,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以上情况皆显示出该区域人均教育资源的多少确实与进士规模增幅的高低有一定影响;但二者排名又存在不同程度的错位,说明进士规模增幅除与人均教育资源有关外,也与其他因素存在内在联系。

再次是科举氛围因素。 科举氛围的差异是影响进士规模增幅的重要原因。 从不同地区看,南直隶三府三州科举氛围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如安庆府属县 “怀宁、 桐城、 望江文若胜于其质”[2],尤其是桐城县 “子弟无贫富,悉教之读,通衢曲巷,夜半书声不绝”[7]。 正是人们视科举重于一切,并由此营造出浓厚的科举氛围,从而创造了分卷后安庆府科举的辉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庐州府六安州 “稍事诗书”[8],凤阳府寿州 “民力耕桑,少戆无文”[9],蒙城县“人少事诗书”[9]。 此外,分卷后和州进士科均数不升反降,这与科举氛围淡薄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 弘、 正以前,“和州风密土厚,民多富庶,知读书,而儒雅之风尤甚……正德以后迄今,俗渐浇漓……争讼之风日炽,且地瘠民贫,闾阎不知向学,见小逐末”[10],科举氛围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可以看出,无论是不同地区,还是一地不同时期科举氛围的差异对进士规模增幅的高低都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是历史文化积淀因素。 安庆府、 滁州、徐州、 庐州府进士规模增幅皆高于凤阳府,就与各自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直接的承继关系。据笔者统计,明以前安庆府拥有进士7 名[11]8-9,滁州 9 名[12]8,徐 州 10 名[12]22,庐 州 府 56名[11]13-14,凤阳府仅 1 名[13],显示出安庆府、 滁州、 徐州、 庐州府的历史文化积淀皆比凤阳府深厚,说明一地的历史文化积淀确实对进士规模增幅的高低有一定影响;但也可以看出,仅在该方面具有优势是不能真正具备科举竞争力的,要把历史文化积淀优势真正变成科举竞争优势,还需具备其他条件。

综上所述,明代南直隶三府三州进士规模的增幅是由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综合作用造成的。其中,经济和交通因素是基础,教育、 科举氛围、 历史文化积淀等资源则是最直接的推动力。上述各方面优势越多,其进士规模增幅就会越高;反之,就会越低。

四、 明代会试中卷南直隶地区与其他地区进士规模增幅对比

明代会试中卷除南直隶三府三州外,还包括四川、 广西、 云南、 贵州四省[14]。 那么,分卷制确立后,三府三州与四川等四省进士规模增幅孰高孰低呢? 这就需对分卷制确立前后四川等四省拥有的进士数进行考察。 为探讨这一问题,笔者据 《登科录》《会试录》《登科考》《贡举考》《碑录》等科举文献的相关记载,以 “现籍地”作为通常确认标准,对分卷制确立前四川等四省自洪武四年至正统元年19 科考中的进士进行了逐个考证和确认,兹把考证结果列于表5。

表5 分卷制确立前四川等四省19 科进士数统计表 人

由表5 所示数据可知,分卷制确立前,四川进士科均数为5.26 人,广西进士科均数为2.11人,云南进士科均数为0.47 人,贵州进士科均数为0.00 人。

那么,分卷制确立后,四川等四省进士规模是否有所增长? 为探讨这一问题,笔者据 《登科录》《会试录》《登科考》《贡举考》《碑录》等科举文献及各种明代文集、 人物传记、 墓志铭、行状与明清各地方志中的相关记载,以 “现籍地” 作为通常确认标准,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着重考察相关进士的“科举竞争力主要形成之地” 这一关键因素,对正统四年至崇祯十六年69 科考中的相关进士进行了逐个考证和确认。 为更直观地呈现分卷后四川等四省的进士规模,兹把考证结果列表显示如表6。

由表6 所示数据可知,在分卷制确立后,四川进士科均数为19.06 人,广西省进士科均数为2.33 人,云南进士科均数为 3.48 人,贵州进士科均数为1.30 人,均较分卷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

对比会试中卷南直隶地区与其他地区进士规模的增幅,结论应是: 会试中卷南直隶进士规模增幅低于云南、 四川、 贵州,高于广西,位居第四。 具体而言,云南进士科均数是分卷前的7.40 倍,四川进士科均数是分卷前的3.62 倍,贵州进士科均数由分卷前的0. 00 人增至分卷后的1. 30 人,南直隶三府三州进士科均数是分卷前的1. 45 倍,广西进士科均数是分卷前的1. 10 倍。

表6 分卷制确立后四川等四省69 科进士数统计表 人

五、 结语

通过以上对明代南直隶三府三州在分卷制确立前后进士规模变化及其成因的考察,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或具有启示意义。

第一,合理的科举政策对地区科举的促进作用是积极和明显的。 分卷制确立后,属于会试中卷的南直隶三府三州总体上是从中受益的,集中表现在其进士规模在分卷后确有增长,进士科均数是分卷前的1.45 倍。 分卷前三府三州拥有进士数的排名依次为凤阳府、 庐州府、 安庆府、 和州、 滁州、 徐州;分卷后进士科均数增幅最显著的是安庆府,其拥有进士数的排名也相应发展变化,由第三变为第一。

第二,明代会试中卷南直隶进士规模增幅不一,说明一个地区具备一定的制度优势只是其获得科举优势的必备条件,而非唯一条件。 分卷制确立后,和州进士科均数与分卷前相比反而有所下降。 此外,与会试中卷四川等四省相比,会试中卷南直隶进士科均数增幅位居第四。 这一史实启示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有机联系之中,唯有形成和保持内在联系的各个方面的优势,才能把制度优势变成真正的竞争优势。

第三,科举考试是持久性的竞争。 如分卷制确立后安庆府进士科均数在不同时期皆呈直线上升趋势,就是当地科举考试具有持久强劲竞争力的体现。 除了有利的经济因素外,还需当地举子持续付出,不懈努力,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所以,安庆府科举实力能在会试中卷南直隶地区独占鳌头,与其科举竞争力具有持久性这一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注释:

① 详见吴宣德 《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42-143 页。

② 因在通常情况下,明代士子报考科举,都要遵循在“现籍地” 报考乡试的原则,且一般而言,“现籍地”也就是进士 “科举竞争力” 的主要形成之地,故其能够客观反映当地的科举实力。 所以,本文在确认三府三州的进士时,就以 “现籍地” 作为通常确认标准。

③ 明代洪武三十年丁丑科三月殿试,所取皆南方士子,称春榜;六月殿试,所取皆北方士子,称夏榜。

猜你喜欢
均数会试安庆
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简介
鱼殇
清代科举考试制度浅论
古代科举考试,哪些情况会延期
关于均数与偏差
关于均数与偏差
德奥新在安庆建表面处理工业园
说“进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