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曾英男 李瑞 周家旭 刘奕含
摘要:抗性淀粉是一种不被小肠消化吸收,在食用120min后可到达结肠被结肠中的微生物菌群分解发酵,继而发挥有益的生理作用的淀粉。由于抗性淀粉在人体内的消化速度较慢,食用后能够减缓血糖的升高,因此抗性淀粉具有预防肠道疾病、控制体重、降低血糖等方面的生理功能。本文主要介绍了抗性淀粉的分类及制备方法,又对抗性淀粉的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对抗性淀粉的未来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为抗性淀粉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建议。
关键词:抗性淀粉 制备方法 生理功能 应用
近年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导致“三高”、糖尿病等与饮食相关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因此,如何在饮食中做到抗糖和降糖,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淀粉作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基础原料,它属于高GI型(Glycemic Index,GI)食品,在体内消化速率较快并会导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导致肥胖、高血糖等一系列慢性疾病。淀粉具有提高食品加工性能,对食品口感和质构的调整效果往往是其他食品原料所不能替代的。因此,需要通过对其进行改性处理来改善其消化吸收速度,抗性淀粉属于低GI的改性淀粉,可降低人体胰岛素分泌,减少热量产生及脂肪的形成。
根据淀粉能否在小肠内被完全消化分解生成葡萄糖,以及在小肠内吸收的速率将淀粉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快消化淀粉,指在小肠中20min内能够被消化吸收的淀粉;二是慢消化淀粉,指在小肠中20-120min才能够被完全消化吸收的淀粉;三是抗性淀粉,指不能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但120min后可到达结肠被结肠中的微生物菌群分解发酵,继而发挥有益的生理作用的淀粉。根据淀粉抗酶降解的机制,Dupuis等人[1]又将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分为5类:物理包埋淀粉、天然抗性淀粉颗粒、回生淀粉、化学改性淀粉以及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
一、抗性淀粉的制备方法
(一)热处理法
根据淀粉乳水分含量、热处理温度的不同,又可细化为压热法、湿热法及韧化处理法,不同的热处理条件对抗性淀粉的分子结构及其产生具有显著的差异。在改变温度、压力及过量水分含量的条件下,使淀粉颗粒充分糊化,不同淀粉分子之间的直链淀粉通过氢键结合,从而能够显著增加抗性淀粉的得率。湿热处理作为物理制备抗性淀粉的一种方法,由于在操作过程中只需改变水和热的因素,食品的安全性较高。目前已经发现湿热处理对于淀粉结构的变化与淀粉来源相关,例如块茎淀粉已被证明比豆类或谷类淀粉对湿热处理更敏感。韩丽瑶等人[2]研究的对黑青稞进行压热处理,在125℃下压热处理50min,淀粉乳浓度为30%,之后冷藏时间24h,RS得率最高为10.596%。亢灵涛等人[3]对甘薯抗性淀粉进行压热处理,通过和响应面优化分析,发现在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31.2min、全粉乳质量分数为25.5%、pH7.3、冷藏时间24h的条件下,甘薯抗性淀粉的得率最高为9.41%。周小理等人[4]在压热基础上对荞麦抗性淀粉进行酶解,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出淀粉乳的浓度为20%(pH6.0),在120℃下压热处理30min,之后添加4.1U/g的干淀粉酶,再55.8℃酶解8.11h,然后再4℃冷藏24h,RS得率最高为28.0%。
(二)酶法改性
酶法改性是指根据不同的淀粉来源及特点,需使用不同的酶(如α-淀粉酶、脱支酶、淀粉葡糖苷转移酶等)来改变淀粉分子的结构,从而改变淀粉的性质,以此达到降低其消化性能的效果。Liu等人[5]利用普鲁兰酶脱支处理蜡质玉米淀粉,使其SDS和RS含量变化有明显的提高。张倩等人[6]研究表明利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混合酶法对大米进行处理,其抗性淀粉得率为16.23%,若再对其进行压热处理大米的抗性淀粉得率能达到18.16%
(三)化学改性
化學改性法是指通过改变官能团结构或使其发生某种化学反应(如取代、加成、酯化等),来改变淀粉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从而提高抗性淀粉得率的方法。李蒙娜[7]在对小麦淀粉进行酯化-湿热处理时,在柠檬酸添加量为40%,湿热处理次数为1次时,小麦淀粉、A-型小麦淀粉和B-型小麦淀粉中RS得率分别为 85.54%、78.89%和 86.46%。Shin等人[8]研究表明,在20g淀粉中添加2.26mmol的柠檬酸,然后128.4℃条件下反应 13.8h,大米淀粉中RS含量为54.1%,比未经改性处理的原淀粉组高出28.1%。
(四)挤压处理法
挤压处理法是食品加工厂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挤压过程中运用高温、高压和高剪切力使淀粉分子发生一系列变化,使淀粉由粉状变成糊状,从而发生糊化、裂解,导致一些糖苷键断裂,分子发生解聚作用,分子大小和分子量的分布也随之发生变化。Ye等人[9]利用单螺旋杆挤压机在37.50r/min的螺杆转速和30kg/h的喂料速度条件下对湿度分别为30%、40%、50%的大米淀粉进行处理,发现随着物料含水量的增加,淀粉凝胶化程度也相应增加。结果表明,大米淀粉的水分含量,与抗性淀粉的得率正向相关且影响较大。李俊伟[10]采用挤压法处理大米淀粉后,抗性淀粉的得率为8.87%。另外研究也发现弱酸水解淀粉、挤压和水热处理的多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增加抗性淀粉的含量[11]。
(五)微波处理法
微波处理法指的是淀粉与水混合后对其进行微波处理,使淀粉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均有所改变。有研究表明微波处理在酶的敏感性、硬度及支链淀粉重结晶等方面远优于其他热处理方式[12]。微波效应作用于淀粉乳糊化阶段的前期,对淀粉颗粒内部水分分布影响较大,同时能促进氢键断裂,双螺旋链减少,淀粉糊化效果显著提高。张守花[13]在微波糊化的基础上对玉米淀粉进行酶解,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分析,得出淀粉乳浓度30%、微波功率800W、微波时间110s,微波糊化酶解制备玉米抗性淀粉得率可达到13.17%。
(六)其他方法
其他的处理方法(如超声波法、反复脱水、蒸汽加热法、压热-冷却循环处理法等)同样可以显著正向影响抗性淀粉的得率,相较于前文叙述的几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比较新的工艺,还未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谢岩黎等人[14]采用微波湿热-循环冷冻的方法,以小麦淀粉为原料,制备抗性淀粉,抗性淀粉得率为15.85%。池明亮[15]采用压热与α-淀粉酶、普鲁兰酶联合使用法制备青芒果淀粉,可得到产率为7.368%的抗性淀粉。姚慧等人[16]采用压热—普鲁兰酶法以板栗淀粉为原料,制备抗性淀粉,得出在淀粉悬浮液质量分数11.00%,酶添加量9PUN/g、酶解时间10h、冷凝时间15h的条件下,抗性淀粉得率为64.90%。
二、抗性淀粉的生理功能
(一)预防肠道疾病
抗性淀粉在人体小肠内不能被消化吸收,只在大肠中被肠道菌群发酵,生成短链脂肪酸,所以对于维持肠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发酵后所产生的气体可以增加粪便体积,可以缓解肠道疾病如结肠癌、痔疮、便秘等且效果显著[7]。
(二)控制体重
抗性淀粉可以增加人体饱腹感以及粪便量,不易消化几乎不产生卡路里,与普通淀粉相比,抗性淀粉在人体内产生的热量是最小的,葡萄糖的利用效率也随之降低,所以可用于减肥食品的基料应用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三)调节血糖水平
抗性淀粉属于低GI食物能够有效调节餐后血糖水平,这对于治疗糖尿病患者效果明显。对于患有非胰岛素依赖性的人群,摄入抗性淀粉食物,能有效延缓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因此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保健食品开发,也可作为血脂调节旳食品、还可用于耐力食品的开发。
三、抗性淀粉的应用
(一)在油炸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油炸风味食品中RS的高热稳定性和安全性备受信赖。Sanz[17]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油炸膨化食品中RS起到了提高膳食纤维含量和营养价值的作用。抗性淀粉被证实可以减少耗油、促进膨化、增强脆度,使产品具有独特的韧性及风味等功能。
(二)在面包类食品中的应用
为了减少人们的摄入量,但不减少膳食纤维在饮食中的缺失,食品企业在面包中加入了麦麸与大麦面粉,从而改善了面包的营养价值。不过膳食纤维会改变面包的颜色,影响面包的感官评分,减少了大量的消费者。在饼干中加入适量的抗性淀粉来代替低筋面粉,不但可以保持较好的硬度和咀嚼性,还可以提高饼干的营养价值,却不影响口感。高慧颖等人[18]在饼干中用抗性淀粉部分替代低筋面粉,当替换量为20%的时候,饼干的硬度值为517.8g左右,消费者的接受度较高,饼干保持了较好的质构特性,且体外GI值由87.18下降至67.12。
另外,RS可以有效地增强酸奶的风味,为益生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碳源。因为小肠不能消化RS,所以可以用作微胶囊的材料嵌入到其他的益生菌中。还可以作为食品增稠剂应用在调味汁、汤料、饮料等乳制品中,以增加饮料的不透明度和悬浮度,但不影响口感及风味。
四、展望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与发展,食品的生理功能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抗性淀粉作为新型的膳食纤维替代品,受到研究者、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对RS研究进展速度较快,现已有多款抗性淀粉产品问世,如HimaizeTM240、HimaizeTM260、NOVELOSE?襆240等。而我国的抗性淀粉的研究正处于火热阶段。尤其是近几年,人们越来越关注口感与营养价值的性价比。因此,研究抗性淀粉的形成规律与影响因素,加强对抗性淀粉基础理论研究,对于我国功能性食品开发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Dupuis, J.H., Liu, et al. Methodologies for increasing the resistant starch content of food starches: A Review [J].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 Food Safety, 2014, 13(6):1219-1234.
[2]韩丽瑶,李梁,张博辉等.压热法制备黑青稞抗性淀粉工艺及性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0):115-121.
[3]亢灵涛,宋莹,刘思含等.压热法制备甘薯抗性淀粉的工艺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9,40(01):162-167,180.
[4]周小理,刘宁,吴维维等.压热基础上酶解制备荞麦抗性淀粉的响应面分析[J]. 食品工业,2013(2):66-69.
[5]Liu, W., Hong, et al. In structure and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waxy corn starch debranched by pullulanase [J]. Food Hydrocolloids, 2016, 67:104-110.
[6]張倩,肖华西,杨帆等.酶法及压热-酶法制备大米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质比较[J].中国粮油学报,2019,34(10):23-28.
[7]李蒙娜.小麦抗性淀粉的制备及结构性质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9.
[8] Shin S I, Lee C J, Kim DI, et al. Formation, characterization,and glucose response in mice to rice starch with low digestibility produced by citric acid treatment [J].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2007, 45(1):24-33.
[9]Ye J, Liu C, Luo S, et al. Modification of the digestibility of extruded rice starch by enzyme treatment(β-amylolysis):An in vitro study[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8, 111:590-596.
[10]李俊伟.挤压法制备大米抗性淀粉的工艺及其性质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 2008.
[11]Hasjim J, Jane J L. Production of resistant starch by extrusion cooking of acid-modified normal-maize starch.[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09, 74(7):C556-C562.
[12]Liu J, Jian M, Li W,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sation and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carboxymethyl potato starch rapidly prepared with microwave-assistance[J]. Food Chemistry, 2012, 133(4):1196-1205.
[13]張守花.微波糊化酶解制备玉米抗性淀粉实验研究[J].广州化工,2020,48(03):81-83.
[14]谢岩黎,南永远,郝振宇.微波湿热-循环冷冻对小麦淀粉结晶特性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2017,32(10):49-53.
[15]池明亮,岑莹,冯丽敏等.压热-酶解法制备青芒果抗性淀粉[J]. 食品工业科技,2017,38(11):255-257.
[16]姚慧,吕佼,欧阳杰等.响应面法优化板栗抗性淀粉制备工艺[J].中国粮油学报,2016,31(12):132-138.
[17] Sanz T, Salvador A, Fiszman S M. Performance of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resistant starch in fried battered food [J]. European Food Research & Technology, 2008, 227(1): 21-27.
[18]高慧颖,王琦,赖呈纯等.添加抗性淀粉对饼干质构特性和体外血糖生成指数的影响[J].福建农业科技,2019(10):27-30.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