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瓜皮果卷配方及护色工艺优化研究

2020-10-29 01:16:06吴雨莲李述刚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籽瓜瓜皮护色

梁 娇 吴雨莲 李述刚 王 萍,2*

(1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2南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 阿拉尔 843300)

(3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籽瓜属葫芦科(Cucurbitaceae)西瓜属(Citrullus)普通西瓜种(Lanatus)中栽培西瓜亚种的一个变种,全称为“籽用西瓜”,又叫打瓜[1]。籽瓜主要经济价值是取籽加工,其余占总质量90%以上的籽瓜瓤和籽瓜皮均被丢弃[2],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研究发现籽瓜皮、瓜瓤不仅含有较多微量元素,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3-4]。目前关于籽瓜废弃物的开发利用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主要集中在有效成分提取和休闲产品开发,常见的有籽瓜皮果胶[5-6]、籽瓜瓤多糖[7-8]、籽瓜皮多酚[9]等有效成分提取。籽瓜果汁保健饮料[10]、籽瓜皮果醋[11]、籽瓜瓤粉[12]等可食用产品,但大部分由于工艺复杂或者破坏原有籽瓜风味,导致加工产品很难扩大化生产。因此对于籽瓜的瓜瓤、瓜汁、瓜皮等副产物开发利用和深加工需要继续丰富和深入。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籽瓜种植区,近年来随着新疆产业化调整,其种植面积亦在逐步增长[13],导致取籽过程中大量的瓜皮和瓜瓤等副产物增加,如何提高这些副产物的利用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4]。籽瓜皮作为籽瓜重要的副产物,约占总质量的30%以上[15],而籽瓜皮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元素、果胶物质和低聚糖[16],根据其加工特性,适宜做饮料、蜜饯等产品,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籽瓜皮为原料,开发籽瓜果卷产品,既遵循其加工特性,又能够保留籽瓜皮的清香味,其加工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本研究以期为其工业生产提供相关工艺参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材料:籽瓜;品种为新籽1号,购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阿拉尔市十二团籽瓜种植园,采集无腐烂,表皮为墨绿色,无晒伤的成熟籽瓜,当天低温运至南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兵团重点实验室4℃冷库;柠檬酸、抗坏血酸、琼脂、黄原胶、果胶等购于河南万邦实业有限公司;白砂糖:安琪酵母(赤峰)有限公司;食用油:丰益贸易(中国)私人有限公司。

仪器:JA5003电子天平(上海箐海仪器有限公司);WSC-S色差仪(上海仪电物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TMS-PRO质构仪(上海保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PHS-3C台式酸度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多功能电磁炉(广州美的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食物搅拌机(广州美的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01-2ES电热鼓风干燥箱(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

1.2 试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

新鲜籽瓜→清洗、去瓤、外皮→切块→热烫→护色→打浆→调配熬煮→刮片烘干→起片→整理造型[17]。

1.2.2 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选择无腐烂,无霉烂,无病虫害,完全成熟的籽瓜原料。

(2)籽瓜的预处理:将籽瓜外皮上的污渍用清水洗净后擦干,然后将籽瓜对半切开,去除籽瓜皮的最外层硬皮和籽瓜瓢,切成1 cm×1 cm的块状。

(3)护色处理:将籽瓜内皮块用开水热烫1~2 min后取出,按照瓜内皮和护色液1:2(w/v)比例,用适当浓度的复合护色水溶液浸泡4 min后取出沥干。此研究中所有试验均采用100 g的籽瓜内皮。

(4)打浆:将籽瓜皮块使用搅拌机中打碎成浆液。

(5)调配熬煮:将一定比例的黄原胶、琼脂、明胶、白砂糖提前用热水溶解,然后和柠檬酸一同加入籽瓜皮浆液中,小火慢熬,并不断搅拌,以防锅底粘锅。观察浆液有无气泡,若有气泡,滴加少量食用油,搅拌均匀即可消泡。使其浆液熬煮至可溶性固形物约为50%即可完成。

(6)烘干:将熬煮好的浆液倒在不锈钢盘子中,放入50~60℃的烘箱中,烘至浆液凝固,形成果浆薄片,表面不粘手并且有一定的韧性,完成烘制。

(7)起片:将烘好固体果浆薄片,沿着不锈钢盘子边沿用刮刀切开,快速拿出。

(8)整理造型:将果浆薄片趁热用光滑铁柱沿边卷型,然后在室温下冷却,冷却后切块。

1.2.3 单因素试验

护色剂配比:柠檬酸浓度(0.1%、0.2%、0.3%、0.4%、0.5%),VC浓度(0.2%、0.4%、0.6%、0.8%、1.0%)与空白组的色差值(△E)评定果浆的护色成效,确定最佳护色比。

果卷配方单因素:依据影响果卷产品成型的几种添加剂,以不影响籽瓜皮果卷风味为前提条件,选取最为常见的凝胶剂和稳定剂作为考察因素,基于籽瓜内皮的质量,分别选取黄原胶添加量(0.2%、0.4%、0.6%、0.8%、1.0%),果胶添加量(0.2%、0.4%、0.6%、0.8%、1.0%),琼脂添加量(0.0%、0.5%、1.0%、1.5%、2.0%),白砂糖添加量(10%、15%、20%、25%、30%),以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确定不同配方的添加量。

1.2.4 响应面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基础上,运用Design Expert 8.0.6软件实施响应面设计,依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选取对果卷产品质量评价得分具有较明显影响的4个因素,即黄原胶、果胶、琼脂、白砂糖的添加量(%)为变量,感官评定的得分作为响应值,使用响应面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得到最优的工艺配比。

1.2.5 籽瓜皮果卷感官评分标准

挑选10位经过培训的专业研究生组成感官评价小组,对籽瓜皮果卷样本进行感官评价,根据表1对籽瓜皮果卷的外观、色泽、口感、风味和质地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分,满分100分。感官评分的结果(Y=δ 1+δ2+δ3+δ4)为综合评分总分。

表1 籽瓜皮果卷感官评分标准

1.2.6 理化指标检测

1.2.6.1 硬度及粘附性的测定

采用质构仪对成品进行硬度及粘附性的测试,探头采用25NTA/45C锥形探头,测试条件为:起始力0.2 N、穿刺距离1 mm、测试速度30 mm/min、回升高度20 cm,重复平行3~5次,取平均值。

1.2.6.2 色差的测定

采用TMC-S型色差仪测定不同配比的护色溶液色差L、a、b值,每组测三次取平均值,并以未护色直接打浆的瓜内皮的L、a、b值为初始值空白值。采用色差公式△E=(△L2+△a2+△b2)1/2计算各处理组(护色4 min)与空白组的△E值,其中△E值越大说明色差越大[18]。

1.2.6.3 还原糖、总糖、总酸、水分的测定

还原糖、总糖:直接滴定法GB 5009.7—2016;总酸 :GB/T 12456—2008;水分 :直接干 燥法 GB 5009.3—2016。

1.3 数据处理方法

所有试验数据感官评分均为10次重复,所有的理化卫生指标实验结果均为3次重复,最终结果以平均值表示。采用Design-Expert V 8.0.6、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护色剂浓度的确定

图1 不同复合护色剂的护色效果

在预实验过程中,籽瓜内皮切块不进行护色处理,打浆放置过程中颜色会褐变,因此为了保证籽瓜内皮原色,选取常用的VC和柠檬酸复合护色处理,既能保持VC的含量,又能为后续加工提供良好的酸性风味。为确定混合溶液护色剂的最佳效果,用0.1%、0.2%、0.3%、0.4%、0.5%柠檬酸和0.2%、0.4%、0.6%、0.8%、1.0%的VC复合护色,依据籽瓜内皮和护色液质量比为1:2比例护色4 min,以△E作为评价指标,色差值越小,护色效果越好。由图1可知,随着柠檬酸浓度增加△E值呈现整体降低趋势,随着VC浓度的增加△E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当0.6%VC和0.4%柠檬酸进行护色,此时△E值最小为20.76,护色效果最佳,通过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VC浓度对△E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柠檬酸浓度对色差值影响显著(P<0.05)。因此后续工艺均采用0.6%VC和0.4%柠檬酸的复合护色液。

2.2 单因素优化产品配方

黄原胶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产生胞外阴离子多糖,作为食品増稠剂和稳定剂,具有稳定性好,剪切稀化现象,实际应用很广泛[19]。由图2A可知,随着黄原胶使用量增多,感官评分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适当的黄原胶可以增加果卷的粘附性、咀嚼性,提高果卷产品口感,当黄原胶使用量达到0.4%,感官评分最高,达76分。但随着黄原胶添加量继续增多,超过0.4%时,感官评分趋于下降,主要是由于黄原胶含量过多导致果卷发硬。黄原胶添加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P<0.01,表明黄原胶的添加量对感官评分影响极显著。因此适宜的黄原胶添加量为0.4%。

果胶是酸性植物杂多糖,在食品工业中作为凝胶剂、稳定剂、增稠剂、乳化剂使用[20],同时果胶也是膳食多糖一种重要来源,有益于人体健康,进而成为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热点[21]。由图2B可以看出,随着果胶使用量的增多,感官评分呈先增加后缓慢下降趋势,果胶含量较少或者较多时,产品成型较差,粘性较低,当果胶使用量达到0.4%,感官评分74.3分,为单因素中最好水平,但随着果胶含量超过0.4%,其粘性变差,缺乏嚼劲。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果胶添加量对感官评分影响显著(P<0.05),因此适宜的果胶添加量为0.4%。

琼脂是由海藻中提取的多糖体,在食品工业作为增稠剂、凝固剂、悬浮剂、乳化剂,保鲜剂和稳定剂广泛使用,能与一些物质形成络合物从而改变食品的品质,提高食品的档次[22]。由图2C可以看出,随着琼脂使用量的增多,感官评分先升高后降低,适当的琼脂可以提高果卷的凝固性,透明度,使产品拥有较好外观品质,当琼脂使用量达到1.0%,感官评价得分最高达72.8分,较低含量的琼脂使产品成型变差,透明度较低,外观色泽较差,导致感官评分较低。琼脂使用量大于1.0%时,感官评分逐渐降低。主要是由于添加过多的琼脂导致口感变硬、弹性不足,咀嚼差。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琼脂含量对果卷感官评分影响极显著(P<0.01),因此适宜的琼脂添加量为1.0%。

白砂糖作为食品中最重要的甜味剂,对食品风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图2D可以看出,随着白砂糖使用量的增多,感官评价先升高后降低。白砂糖使用量增加,果卷的粘附性和甜味提高,当白砂糖的使用量大于20%时,果卷失去籽瓜自身的清香,太过甜腻导致感官评分降低。通过单因素分析,白砂糖对果卷感官评分影响显著(P<0.05),因此适宜的白砂糖使用量为20%。

图2 不同添加剂对籽瓜果卷感官评分影响

2.3 响应面试验

为分析各因素间的交互效果对产品感官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运用Design Expert 8.0.6软件设计,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2。

以黄原胶(A)、果胶(B)、琼脂(C)、白砂糖(D)为自变量,以籽瓜果卷的感官评价得分(Y)为响应值,结果见表3。

表2 响应面试验因素水平表

表3 Box-Benhnken试验设计及结果

经Design-Expert8.0.6对响应值进行回归分析后,各试验因素感官评价的影响可采用如下回归方程表示:Y=93.24+3.49A+2.73B+2.90C+2.73D-1.50AB-0.075AC-1.80AD+0.52BC-1.87BD+0.45CD-5.81A2-4.57B2-3.70C2-4.79D2。由表4方差分析可知,模型P<0.0001,可知感官得分的回归方程模型呈极显著,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失拟项P>0.05故不显著。变异系数CV=1.29%,可知试验数值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可靠性。决定系数R2=96.93%,与实际拟合度>90%,R2adj=93.86%,表明模型能解释93.86%的响应值变化;模型预测值能较好的反映实际值,这种方法对本次实验可行。表中黄原胶和琼脂、果胶和琼脂、琼脂和白砂糖的共作用项P>0.05外,其他各项均为P<0.05,当P值小于0.05时表明模型因素显著,因此可以看出A、B、C、D、A2、B2、C2、D2是极显著的,AB、AD、BD 显著,AC、BC、CD不显著。结合表4中F值和P值,可以看出各因素对于产品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分别为:A>C>B>D。

表4 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

2.4 响应面分析

图3 黄原胶和果胶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交互作用

由图3可知,果卷中琼脂(C)、白砂糖(D)含量固定为0水平的情况下,黄原胶(A)和果胶(B)两者之间交互作用有一定的显著性。随着黄原胶添加量的增长,籽瓜果卷感官评价得分先上升后稍微降低;伴随着果胶添加量的增多,感官评价分数也是先增大后稍微减小,坡面很陡峭,等高线为椭圆形表示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也证实了黄原胶和果胶含量对果卷感官评价分数的影响显著,与方差分析的结果一致。

图4 黄原胶添加量和琼脂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交互作用

由图4可知,黄原胶(A)和琼脂(C)两者之间不具有交互作用。等高线沿着黄原胶和琼脂添加量低的方向变化相对稀疏,等高线接近圆形,表示两因素交互作用不显著,也说明黄原胶和琼脂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果卷感官评分影响不显著。黄原胶和琼脂都具有增稠剂和凝固剂的作用,因此可能由于两者添加剂的相似性导致其交互作用不显著。

图5 黄原胶添加量和白砂糖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交互作用

由图5可知,伴随着白砂糖(D)添加量的增多,坡面很陡峭,等高线沿着黄原胶添加量轴变化相对密集,等高线为椭圆形表示黄原胶和白砂糖交互作用显著,证实了黄原胶和白砂糖添加量对果卷感官评分影响显著。随着糖添加量增加,果卷甜味增加口感提高,但是如果白砂糖添加量增加,反而需要更多添加剂稀释其甜味,因而感官评分中存在交互作用。

图6 果胶添加量和琼脂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交互作用

图7 果胶添加量和甜味剂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交互作用

由图6可知,响应曲面下降区域平缓,等高线为圆形表示琼脂和果胶添加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由图7可知,果胶和白砂糖添加量的增加,籽瓜果卷的感官评价得分先升高后稍微降低;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感官评分的影响显著。通过具体评分可知,果胶和白砂糖的交互作用对果卷的组织状态和滋味气味影响比较大,主要原因为果胶具有较高的粘度,在一定温度加工的条件下,当果胶含量和糖、酸比例适当时,就会形成凝胶,给果卷产品带来独特风味,糖作为果胶凝胶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其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果卷的组织状态,导致其交互作用对果卷产品的感官评分影响较为显著。

由图8可知,果卷中黄原胶(A)、果胶(B)添加量固定为0水平的情况下,随着琼脂(C)添加量的增加,果卷感官评价分数缓慢上升后下降;而随着白砂糖(D)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价分数同样是缓慢上升后下降,坡面较平缓,说明琼脂和白砂糖交互作用对果卷感官评价分数的影响不显著。

图8 琼脂和白砂糖添加量对感官评分交互作用

利用数据结果,令回归方程Y等于0并对方程中的自变量分别求偏导,可以获得最佳感官评分的籽瓜果卷配方:黄原胶0.42%,果胶0.42%,琼脂1.10%,白砂糖20.53%,在此条件下制作的果卷产品感官评分最高为94.87分。

2.5 验证实验及理化指标

为了验证响应面法的可行性,用实验得出的最佳条件进行籽瓜果卷的验证性实验,通过感官评分得分为94.41,与理论计算值的误差在±1%以内,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具有实用价值。

经响应面法优化籽瓜皮果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基于籽瓜内皮的质量,添加黄原胶0.42%,果胶0.42%,琼脂1.10%,白砂糖20.53%,此工艺条件下籽瓜皮果卷的还原糖的含量为7.41%;总糖的含量为39.79%;水分的含量为38.48%;总酸的含量为0.36%。通过穿刺实验分析,籽瓜皮果卷的硬度为0.511 N;果卷的粘附性为0.325 N.mm,果卷软硬适宜。

3 结论

本研究利用籽瓜内皮,开发籽瓜皮果卷产品,可以提高籽瓜副产物利用率,增加其经济价值。籽瓜内皮在0.6%VC、0.4%柠檬酸的复合护色液4 min后打浆,经过单因素,使用响应面优化籽瓜果卷的配比,基于籽瓜内皮的质量,黄原胶添加量为0.42%,果胶添加量为0.42%,琼脂添加量为1.10%,白砂糖添加量为20.53%,在此条件下制作的果卷产品感官评分最高,所得到的果卷呈金黄色,表皮平滑细腻、无裂纹,具备一定的透明度,酸甜可口,具有籽瓜的香气。

猜你喜欢
籽瓜瓜皮护色
西北特产
——兰州籽瓜
鲜切慈姑无硫复合护色条件优化及贮藏性
食品工业(2020年6期)2020-07-18 04:06:14
谁的嘴馋
快乐语文(2020年17期)2020-07-16 07:31:04
瓜皮
小小说月刊(2018年9期)2018-09-25 04:57:48
红椒护色条件的研究
中国调味品(2018年1期)2018-01-23 07:39:21
籽瓜收获机械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
农机化研究(2017年2期)2017-12-16 07:01:39
酶解工艺对籽瓜浓缩汁出汁率的影响
中国果菜(2015年2期)2015-03-11 20:01:04
液体洗涤剂护色的解决方案
无硫护色液对冻干杏干护色效果影响的研究
“应得”对籽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