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城
摘 要:自2019年最后一个季度开始,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不可避免的经历了一场席卷全球人类的灾难——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爆发了,这种病毒传染性极强,直到此时此刻,这场灾难仍在继续,而且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影响。我认为研究中国的经验和战略应对,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度过此次的难关提供借鉴。本文我主要以中国为例,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以中国的电子产业受到的影响为例并讨论了中国政府为恢复经济所做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冠疫情;电子元器件;应对措施
一、引言
在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病毒爆发为大流行[1],这意味着人类将和新冠病毒斗争很长时间。迄今为止,新冠肺炎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九十三万人死亡,死亡人数突破百万也只是时间问题,这次的疫情给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带来了紧迫的挑战,同时暴露了世界各国卫生系统的薄弱。除此之外,经济和社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遭受到重大破坏,其规模前所未有。但是新冠疫情发展至今,出现了两极分化,东亚以及欧洲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以中国为例,中国疫情拐点已早早来临,同时经济在二季度也已实现V型反转,但是对比其他国家,他们却面临着两难抉择,是要经济复苏任疫情肆虐还是要经济停摆控制疫情,许多国家选择了后者,这也是为什么全球疫情难以出现拐点的原因之一。
二、受疫情影响的中国产业——元器件制造业
现代世界随着贸易全球化、人口城市化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紧密的联系,新冠疫情之下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新冠疫情发生之前,全球也曾出现过类似的病毒大流行的情况,研究人员针对曾发生过的病毒大流行事件,总结经验,发现传染病在大规模爆发以后,通常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这种损失既包括应对疾病时所需的医疗保健以及治疗费用,也可以称之为各国应对疫情的直接成本,同时也包括由于疾病造成人体生理或心理的缺陷,进而导致疫情过后劳动力减少以及生产力下降的产出损失,或称之为间接成本。
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造成了巨大的宏观经济损失,这些损失主要源于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1.各国采取大规模的隔离措施,包括完全关闭或部分关闭边界,显然这阻碍了货物、资本和人员在邻国之间和国际上流动,这对全球供应链是一个巨大的打击;2.各国在本国内采取的措施则更直截了当,要求企业在疫情被控制之前不可以复工复产,限制人们聚集和流动的机会,从而达到通过社会隔离或物理隔离的措施来降低病毒传播的速度。然而,尽管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在意识到了此次流行病的恐怖性,采取积极措施来限制新冠病毒的扩散,经济学家依然一致认为,世界已经陷入全球衰退[3]。
但是,由于不同国家所依赖的经济结构与贸易网络的异质性,即便同处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國与国之间面临的后果也会有巨大的差异。过度依赖于旅游经济或依赖于贸易的国家所受到的影响远大于以其他产业结构例如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的影响[4]。中国的产业结构便是以制造业为主,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工厂关闭而导致的工业生产下降,包括各地企业的复工复产时间被迫延迟、企业劳动力流通不畅、交通运输受阻等,这些都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5]
以元器件制造行业为例[6],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国工厂不得不延期复工,导致电子元器件供应短缺,由供需关系所决定的电子元件价格急剧上涨。这反过来又对全球电子制造部门产生负面影响。一直以来,中国便是全球半导体消费国中的领头羊,2019年,占比更是达到了50%以上。出于防疫的需要,国内关键的电子制造中心不得不暂时关闭,这就对全球电子元器件供应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对供应商的影响,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短缺;另一方面则是对消费者的影响,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依赖半导体的产品的支出减少。现在虽然无法确认这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从大量元器件的中间产品需要在中国生产这一事实来看,可以推测由于中国身处全球供应链中重要的位置,这次疫情的影响将会对电子元器件的原料到最终产品的价值链产生重大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现在的情况是,从沿海的广东开始一直到内地的河南省,这些分布着最大的电子公司的地区,在逐步的恢复生产,然而在疫情的压力下,这些电子企业并没有满负荷运转,只有40%左右。湖北在全球电子元器件供应链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全省拥有多家PCB厂的生产基地。这些省份的复工复产速度对全球涉及中低端零部件的供应链产生了连锁反应。印度、印尼、泰国以及越南这些技术水平落后的亚洲国家在电子零部件上游供应方面严重依赖于中国,40%到60%的电子产品中间产品需要从中国进口。这次疫情将企业一直以来忽略的问题完全暴露出来,因此企业应该就此警醒,从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具体来说,企业应当提前了解所处行业的由供应来源引起的风险敞口以及对需求的影响,在遭遇风险时,可以集中精力最大程度地降低由供应链中断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并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三、政府应对疫情影响的应对措施
为阻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包括自2020年1月下旬在武汉实施“封城”,暂停公众集会,对感染患者进行大规模隔离,多地社区封闭、隔离,禁止旅行,以及在家中进行隔离等。虽然这些措施对中国国内经济造成了影响,但是以现在美国放任自由而导致美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形势来看,中国实施的这些举措是明智的,在中国,现在已然不用谈新冠而色变,中国经济正逐渐复苏。在疫情爆发期间,政府的经济政策侧重于支持防病毒制造、运输、服务和零售部门;而在疫情爆发后,政府则侧重于支持恢复工作和生产,以及促进国内支出;现在,疫情在中国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政府则鼓励在做好防护措施以后,全面复工复产,鼓励消费,激发经济新活力,继续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而努力。
此外,为了疫情后重振经济,地方政府除了可以简化业务审批流程,优化服务之外,同时需要仔细落实政府出台的相关疫情防洪措施,降准降息,促进民间投资增长,加快恢复普通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针对消费行业,为了促进国内需求,可以通过降低税费或者向中低收入者发放居民消费券来拉动消费,但是必须做好居民必需品供应工作,防止物价过快上涨;针对房地产和汽车行业,政府可以在一定限度上放松限购政策来刺激消费;针对旅游业,地方政府应当自行出台刺激旅游消费政策;针对智能制造产业,可以寻求刺激信息技术产业相关项目的投资,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在线消费、数字经济、机器人等战略型新兴产业。一方面既可以解决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企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另外,此次疫情下,医疗体系之不足也随之暴露出来,特别是乡村卫生体系,政府可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卫生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欣桐,方毅.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N].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4):78-79.
[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N]. 经济日报,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