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二)

2020-10-28 08:39王广东
中学生阅读·高中·高考 2020年10期
关键词:竹马放风筝孩童

王广东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寒硖①

杜甫

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

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

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

况当仲冬交,泝沿②增波澜。

野人寻烟语,行子傍水餐。

此生免荷殳③,未敢辞路难。

【注】①寒硖:地名。②泝:逆流。沿:顺流。③殳(shū):古代兵器,多用竹或木制成,有棱无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选取“日”和“山谷”为意象,从大处着墨,概写旅途劳顿和谷深路险。

B.诗人路经寒硖,那里环境恶劣,云块堆积,光线昏暗,不见天日,无路可寻。

C.诗人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生活上的遭遇已使其心力交瘁,朝中小人又无端搬弄是非。

D.走出寒硖,诗人只能向野人打听路径;炊烟袅袅,原来是无家可归的人在水边餐饮。

2.这首诗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和主题?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观村童戏溪上【注】

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晴。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注】在作此诗之前,陆游因积极支持抗金将领张浚北伐,遭到朝中主和派、投降派的排挤打压,在隆兴府通判任上被罢官后归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着一“闲”字,既表明村中孩童傍晚嬉戏的自在闲散的生活乐趣,也隐含诗人对闲居生活的不甘。

B.颔联详写村中孩童嬉戏的具体内容,以骑竹马和放风筝为典型代表,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乡村生活。

C.颈联宕开一笔,写孩子们只能在冬季闲散的三个月里跟随塾师学习,农忙季节不得不随父兄田中耕作。

D.全诗写景叙事虚实结合,由虚到实,由想象村童玩竹马、放风筝,到实写他们学习、随耕,虚实相生,结构紧凑。

2.这首诗是如何做到表层意义与深层主旨相关联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朝中小人又无端搬弄是非”不正确。诗中写诗人路经寒硖,当时正值秋冬之交,雨水丰沛,河中水流湍急。“波澜”意为水势湍急,不是朝中小人搬弄是非。)

2.①白描。秋冬之交,水流湍急,寒硖难越,加之腹空衣单,饥寒相煎,诗人用白描手法极其俭省地描述了当前情状,表达饥寒、艰辛之苦。②衬托。诗人跋涉时间之久,历经山谷之深险,秋云密布之情态,天色昏暗之严重,腹空衣单之窘迫,逆流河水之湍急,无一不衬托出诗人际遇之苦,凄凉沉郁,哀壮感伤。③卒章显志。诗人目睹老百姓流离失所、河边造炊这一情景,由衷地发出了“此生免荷殳,未敢辞路难”的喟叹。如果能免除战祸,老百姓不再荷殳从军,自己历经艰险长途跋涉,又有何妨?(答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类试题,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结构、内容、主题等方面考虑一本诗的“霾天寒”“不可度”“衣裳单”等内容,不加粉饰,直言客观环境和诗人内心感受,明白精确地表达了自身遭遇和离乱现实。“山谷”“云门”“霾天”“衣裳”等意象又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际遇之苦。结尾处,诗人由己及人,忧民感乱、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溢于言表。)

二、1.D(“由虚到实”“由想象村童玩竹马、放风筝,到实写他们学习、随耕”错误。由诗歌标题和首联“闲看”不难看出,颔联的玩竹马、放风筝属于实写,随塾师学习和农忙季节随耕为虚写。)

2.①这首诗表面上写村中孩童的无忧无虑、自由閑散,着一“闲”字,深层表达的却是诗人隐隐的失落,归乡闲居毕竟不是诗人的人生志向。②这首诗表面上写竹马“冲淖”、纸鸢“跋扈”“挟风鸣”,实际上是用比拟手法表达诗人对朝中主和派、投降派穷凶极恶的丑恶嘴脸的无情鞭挞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③这首诗表面上写村童读书识字只是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深层表达的却是对村童命运的同情。(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抒情言志技巧的把握,是常考考点。分析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只局限于字面意思,还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历等,从多个角度深挖潜藏于诗句中的感情和主旨。分析这首诗,需要抓住诗题以及“闲看”“跋扈”“暂就”“还从”“粗堪”“不须”等,结合注解思考分析。)

猜你喜欢
竹马放风筝孩童
狠狠代入了!300封假情书救回绝境“竹马”
Do Softly Pray
郎骑竹马何处来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NO.5竹马
童年之歌
放风筝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