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钧,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邓文光
全国卷Ⅰ这则材料广为人知,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各有其人生智慧,自然也各有其认识价值。全国卷Ⅰ以此来命题,目的显然不是考查考生的认识正确与否,而是考查其思维的辩证性、深刻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对三人中感触最深的一人写感受和认识,显然要以其中一人为主要的认识、评论(褒贬)对象,而写作中必然要涉及另外两个人物,在对比分析中表达自己的判断、感受和思考。
若选择鲍叔,显然要赞扬其识人之智、自知之明、奉公之德、交友之诚。他在拥有首辅之位、拥立之功、先发之势的情况下,甘居管仲之下,成就了管仲,成就了齐桓公,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这种人生智慧和人格胸怀,值得学习。
如果选择管仲,则要强调其过人的智慧、谋略和勇敢的作为。其审时度势,追求人生有为,是值得赞许的。从他带兵阻击小白,射中小白的衣带钩,可见其勇敢,有战斗力。在齐桓公重用他后,他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做出了自己的历史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当然,除了谋略和能力,管仲超强的心理素质和远大的人生追求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他没有因为自己是“亡国贱俘”而自轻自贱,也没有因为朋友的交情而缩手缩脚,更没有因为曾射中现在的齐桓公而战战兢兢。大胆作为,人生理想至上;理智选择,不受情感羁绊。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选择齐桓公,则主要考虑其知人善任、不以个人情感亲疏来用人的领导才能。他作为领导者的胸襟气度和远见卓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当然,如果要反弹琵琶、适当出新,也可以,但一定要注意分寸,要能自圆其说,让人心服口服。比如论述管仲的薄情寡义,只求个人成功,不管他人感受;再比如探讨鲍叔的过于谦退厚道,缺少拼搏的勇气等。
写发言稿,要考虑场合与听众感受。在开头和结尾,要体现在读书会上发言这一特定情境,注意与听众交流,有对本次发言话题的引入或适当阐述,以及对自己中心观点的表述或对他人认识的简要评价等。因为是发言稿,语言表达要适當口语化,要逐层深入,做到有思想有情感,有历史有现实,有事实有分析。另外,这一作文是读书会发言,在文中最好对此有提及,这样更扣题。
方青稚
选用历史材料作为高考作文题命题材料,是这些年来命题方式的一个突破,或者说是一种返璞归真。
构思时的关键点也是难点,是找准所议论人物的亮点,从而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选写齐桓公的关键点在于他不计前嫌、从善如流、知人善任、唯才是用,做事以大局为重,一切为了国家的利益。选写管仲的关键点在于他恪尽职守、审时度势、不尚武力、以德服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选写鲍叔的关键点在于他大公无私、谦虚礼让、自知知人、甘居人下,无愧一代贤相。
三位历史人物,共同成就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对于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相信考生都会有话可说。但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最有把握写好的一个人来写。要以其中一个人为主,关联、对比另外两个人,因为这三个人联系紧密,相辅相成。
在写此文时,要结合原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展开。一是将原材料作为论据,对原材料做进一步的阐释,用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二是结合原材料来写,可以使原材料成为现场作文的证据。考场作文特别讲究现场感,鄙弃宿构作文。若考生事先准备作文在考场上套用,有碍考试公平。而在考场上陈述、阐释原材料,可以证明自己是现场写的。若要更高级一点,则可将原材料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或脉络,用原材料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件事、某一个点,作为题目、话题或者中心,这是一类文的其中一个考量指标。
这道作文题设置了具体情境、任务,要求在读书会上讨论历史人物,写成发言稿。发言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写法可以多样,但一定要联系现实有感而发。发言稿一般是偏议论性的,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因为听众是自己班上的老师和同学,语言要简洁明快,词句不宜深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