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城市雕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探究

2020-10-28 08:46杨千枝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4期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城市雕塑

摘  要: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城市雕塑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分析城市雕塑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实现其功能性的有效发挥,对于进一步认识和促进城市雕塑艺术发展非常重要。本文通过以“丝绸之路”群雕为切入点,分析城市雕塑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外在即视觉表象的联系和内在即文化内涵的联系,探究城市雕塑在环境中所起的主导性,以及对整个环境趋向的协调与统一所起的关键性作用,论证城市雕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并着重从城市雕塑的形态特征、方位选择、文化内涵等方面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外联系,达到研究目的。

关键词:城市雕塑;城市公共空间;内在关系;外在关系

引言

当代城市雕塑的不断丰富和快速发展,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了很多新思路,也促进其在城市公共空间里得到有效应用,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公共空间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体现着区域的文化特点和发展历程。在形式和内容上,也逐渐呈现多样性,体现着雕塑艺术的兼容并包。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藝术传播形式之一,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符号,成为人们记载地区历史、人文、精神面貌等一种重要形式,它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精神状态。深入分析城市雕塑在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能使我们从中读懂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感受城市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风土人情。

一、概述

(一)城市雕塑

有关“城市雕塑”的解释多种多样,全国城市雕塑委员会对城市雕塑做出了定义:城市雕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道路、广场、绿地、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公共建筑物及其他活动场地建设的室外雕塑。①这一定义强调了城市雕塑的区域性,城市雕塑历来被视为是城市公共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作为统一的城市环境整体而考虑。由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城市雕塑出现在城市环境里,著名的纽约自由女神像、哥本哈根美人鱼像等一座座城市雕塑,展示着城市独有的历史和文化品位,向人们传递着其历史传统和文化变迁。

1987年,是唐朝开创丝绸之路2100周年,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马改户教授历时3年,创作出大型纪念性雕塑——“丝绸之路”群雕(如图1-1),成为古城西安的标志性雕塑,坐落于城西大庆路与枣园东路三岔口。“丝绸之路”群雕作为空间艺术的城市雕塑,虽然隶属于存在的环境,但却充实了城市文化,也增强了人们对于环境和历史的主观意识,并调整、弥补其缺失与不足,适应于人们审美和精神的需要,使生活空间的发展更多样化。

(二)城市公共空间

克莱尔将城市空间定义为城市内以及其他场所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形式按照高低的不同,通过几何的关系联系起来,在几何特性以及审美质量上具有较强的识别性,能够允许人们自觉地领会这个空间。②城市公共空间包含空间的基本要素,城市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空间、内外部空间、城市开放空间等。其中城市空间主要指的是城市范围内,由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化、广场、标志物、水体等共同组成的空间,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公共活动的有效载体,其发展目标具有多元化特点。

二、雕塑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外在关系

(一)形态要素与城市公共空间紧密关联

城市雕塑的应用主要是对造型语言进行展示,确保设计的雕塑形态与城市文化相适应,有效创造高品位、精致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根据有效的雕塑材质选择、色彩运用以及光线运用等,实现结构、形态和比例的细致分析和设计,构建雕塑的外部整体形态特征,最后具体到细节处理,这些都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基础,才能够在不同的空间类型中实现有效呼应。

1、城市雕塑空间体量与公共空间容量

空间体量指的是雕塑作品在空间上的体积,包含长、宽、高三方面。空间容量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城市雕塑空间的设计和效果,城市雕塑设计需要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空间的点线面,实现在既定空间中,充分对雕塑进行量体裁衣,④所以说雕塑体量和空间容量的调配显得非常重要。

“丝绸之路”群雕长55.9米,宽3米,高7米,⑤作品气势磅礴,犹如群山连绵,跌宕起伏的驼队浩浩荡荡,表现了一群告别长安西城门,远赴丝绸之路的队伍,周围的广场、较低矮的建筑群,在烘托空间主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图2-1),这需要群雕能够建立起和周围环境有效沟通的联系。在城市公共空间范围内,把握好雕塑和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尺度,满足人们审美过程中心理产生的对比需要,以周围的道路、建筑物为基准,不仅让设计雕塑尺度和形态方面能够有所依傍,也能够保证雕塑设计和周围环境的统一,烘托空间主体,体现空间感和层次感。

2、雕塑造型与公共空间环境

细观跋涉于丝绸之路上的驼队,其中有三名唐人,三名高鼻深目的波斯人,每个人物细致入微的表情高度凝练在花岗岩上,十四匹骆驼中夹杂着两匹马和三只犬,连绵起伏、浑然一体,雕刻线条苍劲而流畅,将丝绸之路上长达一千多年的商贸往来历史高度概括地表现了出来,展示出一支西域驼队满载丝绸、瓷器、茶叶等即将西行的浩大场景。

马改户教授在采访中说道,群雕构图设计中,强调富有节奏感、流动感很强的沙梁轮廓线,以及塞外古城残垣断壁的形象特点。为了表现驼队长途跋涉的感觉,构图为一字排开,似乎望不尽队伍的尽头,凸显了“长”字,并根据驼队走路的姿态,进行了疏密组合和高低起伏的变化,加强外轮廓线的节奏和运动变化,给人以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运动联想和形式美感。其中的三位汉族唐代官员形象的塑造,则源自马改户教授长年对陕西人外表气质的细心观察,形象来源于所熟知的陕西汉子。马教授在创作中吸收了汉唐石刻的表现手法,对重叠的骆驼,驼背上的货物以及衣纹装饰、道具等细节进行浮雕压缩,使艺术风格富有汉唐特点、气宇轩昂,与古都西安的浑厚大气、凝练的风格相互呼应,使汉唐遗韵贯穿于现代空间之中。

3、雕塑材质和公共空间属性

目前城市雕塑建设中,其质感和肌理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有效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可以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在雕塑材质的选用上,不仅要依据造型规律,也受到空间环境的限制,需要兼顾整体公共空间的氛围需要。

“丝绸之路”群雕屹立在唐长安城开远门遗址之上,其四周为丝绸之路主题的“丝绸之路广场”环绕,也与雕塑本身交相辉映,雕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也别出心裁,采用了陕西陇县的红色花岗石为原始雕刻材料,将其分割,采用传统砌成墙的方式用六层石块堆砌成雕塑主体,在此基础上进行雕刻。⑦总而言之,城市雕塑的材料选择要保证和城市公共空间属性相一致,才不显得突兀或渺小,让人产生好的体验和感受。

4、雕塑色彩与公共空间氛围

城市雕塑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其色彩既能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也深受环境色彩的限制,与环境是相辅相成的,空间氛围是城市雕塑色彩选用的有效依据,城市雕塑的色彩选择是以环境空间整体协调为基准,进行雕塑色彩和审美习惯的协调,按照相应的空間环境特点进行调整使用,需与空间环境具备统一性,在不同的空间形态中都能发挥有效的融合作用。

红色花岗石的色彩在充分尊重城市文化传统和习俗的基础上,促进空间协调和统一,既能体现群雕的整体风貌,使人仿佛置身于茫茫西域戈壁滩上,又能更好的体现出骆驼和其他动物的质感,每当沐浴落日余晖之时,便呈灿灿金色,犹如茫茫大漠上巍巍风蚀的城堡,更犹似戈壁中堆积的沙砾。材质的色彩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装饰性,同时也寓意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犹如历史丰碑。这应用恰当的色彩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有效装饰,可以满足人美的审美需要,带给人精神和视觉上的愉悦、舒适和协调。

(二)置放位置与城市公共空间密切相关

1、空间营造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艺术家应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空间形式以及地方部位。这就是说城市雕塑必须从属于环境,他应该是为特定的地点与环境创作的。即城市雕塑同环境应有“一体性”。⑧城市雕塑要从属于环境,要受客观的地形条件与总平面环境的限制,他不仅要考虑如何融于环境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又要考虑他如何从纷杂的环境中分离出来,便于人们去观赏。

群雕为丝绸之路广场环绕,群雕四周有绿色植被环绕,整个广场成矩形状,广场周围被城际公路环绕,四周最高建筑为八层,南北方向为交通运输站、丝路起点遗址公园、学校、企事业单位,东西贯穿文化宫、西安古城墙城西客运站,人流量大,涉及的城市公共空间范围很广(如图2-3),空间容量较大,是典型的“中心式”城市雕塑总平面布局的方式,⑩雕塑主体处于环境包围之中,具有完整的观赏视角,可以全方位展示雕塑,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表现雕塑的完整风貌起到很好的视觉作用。群雕的空间营造首先把握住了环境空间中的 位置关系,包括方位和朝向,选择有效的空间方位,并借助一些辅助性的衬托作用,烘托整体雕塑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效果,其地理位置和空间环境,符合该群雕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想,使雕塑与环境相得益彰,确保发挥群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积极作用。

2、图底关系

“丝绸之路”群雕坐落于开远门遗址,这里曾是唐代长安城西门,是丝绸之路的原点,古时的开远门与皇城“安福门”相连,西有通往西域的大道,是长安旅人、西域客商们西出阳关的必经之路, 以此为雕塑选址,有重要的意义。丝绸之路群雕从时间、空间、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上都与雕塑布局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即形成一定的图底关系,当代城市环境视觉元素众多,对雕塑的主题功能限定也各不相同。群雕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了图底关系,把握好融合与突显的分寸,使其可以调节城市色彩、历史文化、审美情趣和视觉感受,起到点景、衬景的作用,和谐的图底关系,也是营造现代城市文化空间的前提。

三、雕塑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内在关系

(一)提升文化品位,展现文化魅力

“丝绸之路”群雕作为一种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融合了古城西安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体现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内涵,使人们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文化自觉,逐步发挥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带给人一种与城市逐渐融为一体的感受,既保持了城市公共空间发展与时代的一致性,又能增强居民的文化艺术气息,不断提升文化品位。

(二)增强城市活力,展示文化特色

“丝绸之路”群雕粗犷浑厚、豁达开朗的格调,蕴含汉唐古意,人们观之则会引起无尽历史情怀,仿佛置身于唐代长安街市中。生动的城市雕塑,不仅能够增加空间形态的趣味性,让人们感受到城市雕塑的魅力,透过雕塑文化,也能把握城市文化内涵,为城市公共空间注入精神和创造活力。围绕城市雕塑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可带来多元化的空间形象,彰显城市的内在精神,增强市民自豪感,让人与历史、人与空间或人与人之间产生共鸣,都融入到城市公共空间,享受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城市艺术。

结语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百花齐放,各地政府也越来越注重打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形象,城市雕塑几乎是任何时代和城市所不可缺少的。 其始终保持着和时代共同发展的步伐,这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发展历史的综合反应。城市雕塑是依傍城市公共空间出现的,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是城市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塑造城市精神、传播美好向往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艺术品位的重要渠道,城市公共空间也因为城市雕塑的有效设计和应用,才能提高公共空间的性能和质量、艺术品位和效果。因此,进一步研究雕塑和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让雕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更能发挥有效应用则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应立国《城市雕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  陈绳正《城市雕塑艺术》【M】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1

[3]  白佐民 艾鸿振《城市雕塑设计》【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4]  马钦忠《雕塑·空间·公共艺术》【M】学林出版社 2004

[5]  孙振华《中国当代雕塑》【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11

[6]  [美]克莱尔·库波·马斯库、克洛林·弗朗西斯著《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D】卲靖 苏州大學博士论文 2013年11月

[8]  《中国当代城市雕塑的形式特征研究》【D】刘骧裙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9年12月

[9]  《浅谈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J】李春郁 郭苗彧 设计与理论

[10]  《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关系探究》【J】付一笑 2019年5月

注释

①  引用自《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二条,1993年9月14日文化部、住建部发布

②  摘自[美]克莱尔·库波·马斯库、克洛林·弗朗西斯著《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③  图片来源:西安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④  摘自摘自白佐民著《城市雕塑设计》第78页

⑤  摘自《西北美术》潘玥著《解析“丝绸之路”群雕的美学意义》第44页

⑥  图片来源: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

⑦  引用【专访】马改户与丝绸之路群雕-咸阳日报-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之彬州篇https://weibo.com/2392522541/HnW3Cy6dt?type=comment

⑧  摘自白佐民著《城市雕塑设计》第29页

⑨  图片来源:http://xa.bendibao.com/jingdian/sichouzhiluqundiao/map/

⑩  摘自白佐民著《城市雕塑设计》第109页

图片来源:摘自白佐民著《城市雕塑设计》第110页

摘自忽文钊著《西安城市建设美学思考及丝绸之路对其影响》

摘自《城市雕塑设计》第19页

作者简介:杨千枝(1991.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油画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城市公共空间城市雕塑
“士—绅—商网络”与都市公共空间
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重要性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游憩适宜性评价分析的必要性研究
楚河汉街的城市符号及公共景观设计研究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瑞士城市雕塑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费城城市雕塑
挪威城市雕塑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之几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