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钦焜 吴怡欢 张云燕 彭怡然
摘 要: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全民健康的重要支撑。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广大的農村地区人民由于地理位置及相关知识缺乏等原因,食品安全意识薄弱,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尤其是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有利于推动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河北省中南部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民生问题中的一大热点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分析河北省中南部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并提出相应措施,降低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对于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态势分析
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农村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
1.1 多数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不成熟
由于经济水平、购买能力、文化程度、获取渠道等多种原因,多数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不高。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较薄弱,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如图1所示。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了解食品安全知识信息的途径较为匮乏[1]。
1.2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涵盖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具有监管对象数量多、分布散的特点。目前我国农村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任务量大、监管力量不足、组织不健全与职责不明确等问题。从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来看,监管工作不能很好地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严重影响了监管作用的发挥和群众的健康。
1.3 农村食品安全教育普及程度低
在调查所涉及的农村地区中,几乎没有地区开展全面持续性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2],暴露出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的不足。
1.4 受教育程度对食品安全认知产生正向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小学及以上文化的农民对食品安全的理解能力较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相对更高,这也反映出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居民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认知产生了正向影响。
2 当前河北省中南部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存在的风险
2.1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普遍性
农村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文化程度较低,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了解不多,同时监管体系不够完善,造成食品安全问题较为普遍。
2.2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复杂性
我国农村食品产业涉及个体农户、家庭农场等食品生产者,无证作坊、小型工厂等食品加工者,路边摊贩、街头餐饮店等食品销售者,老人、儿童、孕妇等食品消费多元体,农村食品安全风险具有诱发主体点多、涉及面广、安全事件种类繁杂、监管制度难以落实等特征,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2.3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长期性及恶劣性
相关统计显示,当代中国80%的食品中毒事故都发生在农村地区,90%以上的食源性疾病都集中在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3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诱因及分析
3.1 政府管理方面的因素
①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存在内容重复、冲突、不协调、农村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细化程度不够、立法空白等问题。②监管体制尚待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采用多部门共同监管模式,部门职责不明确现象易出现。③检验检测技术差、能力弱。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发展不足,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普遍存在设备不足、技术弱后等现象,导致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低下。④政府对农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地区范围广,政府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投入仍有待增加。⑤执法队伍能力不足。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普遍存在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不能满足执法工作的需求,无法满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需求。
3.2 市场体系方面的因素
①市场流通体系不足。农村区域发展较不平衡,农民购买力普遍较弱,正规超市因利润问题难以覆盖全部农村。②食品加工生产环境差。目前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食品加工生产环境较差,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极易受到污染,食品质量安全毫无保障。③三无产品泛滥于农村市场。因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力、村民对食品安全关心不足、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等因素,导致农村地区成为三无产品的主要销售、流通市场。
3.3 经营者方面的因素
①法律意识淡薄。经营者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之甚少,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较差。②责任心不足。在农村地区存在经营者明知食品已过期,仍然不下架的现象。甚至在出现因食用过期食品出现腹痛、吐泻等症状时,有些食品经营者还推卸责任,游说不是其销售的过期食品导致,原因出在受害者身上。
3.4 消费者方面的因素
①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农民在选择商品时,往往也只考虑价格忽视质量,对假冒伪劣产品容忍度高,导致农村食品市场中三无产品大量流通,食品安全问题严峻。②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明知自己购买了过期食品,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追究经营者的责任,助长了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
4 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路径探究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同时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本项目以此为出发点,探讨问题的解决路径,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4.1 政府优化管理模式
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农村食品安全法,细化具体内容,为政府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构建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保护乡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③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政府应引进技术型人才及相关设备及仪器,提高检验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④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所需经费在当地县或乡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加大相关建设投入,更好的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引进更多高新技术人才,从而保障农村居民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⑤增强执法能力。政府应建立专职的执法监管队伍,同时执法人员增强自身的相关专业知识与素养,切实担当“保卫者”的责任。
4.2 完善市场体系
①加速市场流通。健全市场流通体系,规范各种食物的售卖途径,促进食品产品的流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结构。②改善食品加工生产环境。整顿农村小食品加工企业,使之达到食品安全生产的技术与规模,与此同时,推动各企业资源整合,达到规范经营的标准。③规范农村地区市场经营。相关组织与部门出台相应措施,鼓励引导规模大、信誉好的食品生产企业参与到农村食品市場的供给中,为农村地区的市场提供质量优良的货源[3]。
4.3 经营者规范自身行为
经营主体应增强自身法律意识与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提高责任心,规范售卖途径,禁止过期变质食品“回炉重销”。
4.4 消费者增强自身意识
消费者应增强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不给“混水摸鱼”者机会,在遇到问题时积极维权。
4.5 加强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
消费者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想要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最简明扼要的方法就是加强对农村地区居民的宣传教育。教育从小做起,食品安全教育进入中小学生课堂,从小培养农村居民的相关意识;同时政府及相关组织可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的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让消费者做到“维权有门”;除此之外,可利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为当地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宣讲。
5 “健康中国2030”视角下的展望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回应了“食品安全”这一突出的民生问题,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而食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确保食品安全十分重要。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无论是国家、各监管部门,还是企业都要从“百姓餐桌无小事”的角度出发。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岩,王晖,朱冰清,等.衡水市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23):229,231.
[2]鲍金勇,程国星,李迪.广东省农村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232-233,236.
[3]张蓓,马如秋.论农村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J].人文杂志,2020(4):104-112.